从亚当·斯密的一个论点谈起——浅析企业微观经济效果同社会宏观经济效果的统一和矛盾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lt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英国古典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人们熟知的论点: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虽然每个企业主追求的都是个人的经济利益,但他们的利己行为汇合起来,却会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个论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自由竞争的市场对于商品生产者确实有一种自动调节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变化、价格涨落、盈利亏损,引导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实现社会劳动在各类产品上的分配。但是,这种论点未免把问题绝对化、理想化了,它只强调了企业盈利动机同满足社会需要相一致的方面,却无视二者相矛盾的方面。首先,这里设想的那种完全的自由竞争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并不存在,随着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垄断成分日渐增加,少数大企业可以凭借垄断地位限制竞争、影响价格,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次,那只“看不见的手”并不十分神妙,它的调节往往是事后的、被动的、不稳定的,难以避免生产的周期性震荡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再次,有些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直接损害着全社会的利益,如生产和出售毒品、黄色书刊
其他文献
<正> 《晋书·卫瓘传附卫玠传》云:“玠……遂进豫章。是时大将军王敦镇豫章,长史谢鲲先雅重玠,相见欣然,言论弥日。敦谓鲲曰:‘昔王辅嗣吐金声于中朝,此子复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绪,绝而复续。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何平叔若在,当复绝倒。’”案,“何平叔”,《世说新语·赏誉篇》作“阿平”。其文曰:“王敦为大将军镇豫章,卫玠避乱从洛投敦,相见欣然,谈话弥日。于时谢鲲为长史,敦谓鲲曰:‘不意永嘉之中,复闻正
<正> 修订本《辞源》一册第14页2栏‘一劳永逸”条注释云: “劳苦一时,得永享其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三·种苜蓿》:‘长生种者, 一劳永逸。’《文选·汉·班孟坚(固)〈封燕然山铭)》:‘兹可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按:此条注释失误有三: 1.修订者于《齐民要术》引文割裂、误施标点,致义不明,文句不通。考石声汉《齐民要术选读本》原文并标点作:“春初既中生瞰,为羹永香;长宜饲马,马尤嗜此物。长生,种者一劳甚逸。都邑负郭,所宜种之。”(农业出版社,65年5月初版)石声汉亦标点有误,当于
<正> 联邦德国明斯特大学英语系主任、全德大学教师进修中心主席赫伯特·曼纽什教授,于今年六月初应邀来沈阳进行学术访问。赫伯特·曼纽什教授是联邦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曾著有《十八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导演和表演》、《欧洲喜剧》等著作,对西方怀疑论传统与美学、艺术的关系,有精湛的研究和深厚的造诣。在沈期间,由《社会科学辑刊》编辑部、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辽宁省
<正>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闻人茂德言:沙糖中国本无之,唐太宗时外国贡至,问其使人:‘此乃何物?’云:‘以甘蔗汁煎成。’用其法煎成,与外国者等。自此中国方有沙糖,唐以前书传凡言及糖者皆糟耳,如糖蟹、糖薑皆是。”王灼撰《糖霜谱》也有类似说法,并引《唐书·西域传·摩偈佗传》的记载为证:“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自通于天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他们都认为中国唐以前没有沙糖,也无沙糖之名,更不知道制沙糖的方法。事实是我国唐以前的典籍中已有沙糖之名,《唐本草》卷第十七果部列有“甘蔗”一项,此品系梁陶
<正> 其次,再就《未名丛刊》的书目广告进行考辨。《未名丛刊》即鲁迅在《<未名丛刊>与<乌合丛书>广告》的引言中所说的:“所谓《未名丛刊》者,并非无名丛书之意,乃是还未想定名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它了”。鲁迅对自己主编的这套专收翻译作品的丛书是眷爱弥深的,直至一九三四年还感慨地说:“事实不为轻薄阴险小儿留情,曾几何年,他们就都已烟消火灭,然而未名社的译作,在文苑里却至今没有枯死的”(《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现依据该广告子目《未名丛刊》部分的顺序,分别将鲁
吴先生所作《<文心雕龙·序志>义疏》共二万余言,因版面所限,故断为上、中、下三次刊载。前九千字为其上,已于本刊1981年第六期刊出。所余拟于1982年第一期、第二期分为中、下刊载,本期所载七千字,为其中。
<正> 《史记·李斯列传赞》说:"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因以暇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其中"历"字旧注无涉,近来的选本都释为"经历"、"历遍".如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说:"历诸侯,行踪经历诸侯各国."《中华活叶文选》(四)说:"从平民从身,周游诸侯各国."这些解释都欠妥当.传文开头明明说:李斯并未周游诸侯各国,他跟荀卿学成之后,直接到了秦国,并且留下来了.怎么能说他"行踪经历诸侯各国"呢?
<正> 在中国哲学史中,"气"是一个古老而又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哲学范畴.在中国思想史上论"气"的人很多,到了宋代它便成了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张载明确地指出"太虚即气";否定了纯然的"无",提出了物质不生不灭的光辉命题;更认识到"气的聚散、屈伸变化乃是其自身内部的对立、能动的本性使然,是其自然合法则的运动过程.张载的气论本是唯物主义的,但却在朱熹唯心主义理学体系中大放异采.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的哲学以"理"为最高范畴."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是宇宙的本原,万物的主宰.它无
<正> 《庄子·至乐》云:"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宁;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人又反入于机."句内的"马生人",旧多乏解.近人刘文典教授《庄子补正》引唐·成玄英《庄子疏》云:"未详所据."台湾省学者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径译此成今语云:"马生出人",未免不伦.马,古音"姥"(马茂元《楚辞选》112页).姥,同"姆",读m?.姥、姆均为曾有过生育的成年妇女.读古书有一条通例,即所谓"声同义亦同"(《闻一多全集》第一卷345页),可知"马"即姥、姆也.马,古今
<正> 《抱朴子》,东晋葛洪著(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分内外篇。内篇二十卷,“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穰邪却祸之事,属道家”(《抱朴子·自叙》),是研究道教史的宝贵资料。外篇五十卷,“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作者自谓“属儒家”(《抱朴子·自叙》),而《隋书·经籍志》等历代史书多归之于杂家;《四库全书总目》则将其与内篇同归于道家,理由是“究其大旨,亦以黄老为宗”;近世学者多认为外篇是“内神仙而外儒术”,即儒家其表,道家其里。《抱朴子·外篇》历来不大为人们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葛洪是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