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一个教师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课,更是要通过自己所教的学科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本文阐述了如何引发学生对政治学科主动学习的兴趣,如何通过政治学科的学习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政治学科 正确思维 兴趣培养 欣赏学生
教师应如何让学生产生并巩固持续学习的兴趣或是愿望呢?如何让学习兴趣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正效应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它归纳为以下三步: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②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思考进而探索;③欣赏学生努力的成果,让他们感到快乐。这样,学生们对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吸收知识、享受课堂自然就成为了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呢?诚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学生,就像一件衣服,自己穿着合适好看,但绝对不是适合所有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我们主要起引领作用,把衣服的料子选好了,具体款式让学生自己决定。如果想使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那么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入手,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并融合其他老师的可取之处,拥有严谨的、明确的思维体系,这样在平时的授课中潜移默化,自然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教会他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从哪些角度入手,怎样独立地研究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其实,很多学生最怕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对此理论课老师可以而且应该用生动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上《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时,就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解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解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样在具有吸引力的事例下给学生灌输辩证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在学生拥有正确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我们至少能保证学生接下来兴趣发展中运用到的思维方式是专业纯熟的,而不会对所学内容以偏概全、钻牛角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但谈及兴趣,我们更想达到的不是学生被动思考,而是主动思考。随着报刊、杂志、互联网各种渠道媒介的普及,学生们非常关心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焦点、热点、看点问题,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监督漏洞、法制建设等问题,在NBA等各种热门运动期间,让学生们深化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可以把为教学所用并且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搬上课堂,通过分组讨论、模拟法庭、正反方辩论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问与答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种主动思考方式的引入,很好地做到了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所说的:“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另外,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理解透彻教材书本的内容外,还可以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影音丰富教学,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上《心理健康》关于“自信”这个单元时,学生在看完关于无臂青年刘伟生活经历的视频后,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当命运无情地缚住了他的双臂,当别人都叹息生命对他的残酷,刘伟依然可以乐观自信地对待生活,坚持为梦想插上翅膀,带着隐形的翅膀冲出阴霾,靠他一双完美的腿站立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台上,站在金色维也纳音乐大厅中接受世界的掌声。他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他面对挫折的勇敢与坚强,是那么的励志而令人震撼。又比如,在“感恩”这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引用关于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的视频资源。这位背着妈妈上学的“90后”姑娘,5岁被收养,8岁养母瘫痪,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她面对镜头只淡淡地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这对年龄与之相仿的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孟佩杰的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孝心、爱心和耐心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知孝。像这种类似《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源,直观的震撼冲击不仅可以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能让他们在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生产生启发性的思考,树立成熟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来源于生活、运用于课堂再作用于生活的教学目标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希望别人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指责,以及抵触别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懂得欣赏学生的努力成果正是让学生兴趣持续下去的催化剂。在我们欣赏学生勤奋学习和拓展创新的时候,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当下被肯定的满足感,更是“我能做得更好”的心理暗示。因此,在我们带有友善性建议的欣赏下,学生不仅会觉得这个学科值得他继续努力,知道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且这种尊重学生的沟通方式也会让他们自爱自信,拥有健康的心灵,这正是教学追求。
引导、鼓励、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信满满地迎接明天,让祖国在他们的建设下更加美好。
关键词: 政治学科 正确思维 兴趣培养 欣赏学生
教师应如何让学生产生并巩固持续学习的兴趣或是愿望呢?如何让学习兴趣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正效应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把它归纳为以下三步:①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②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思考进而探索;③欣赏学生努力的成果,让他们感到快乐。这样,学生们对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吸收知识、享受课堂自然就成为了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呢?诚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习惯,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学生,就像一件衣服,自己穿着合适好看,但绝对不是适合所有人。因此,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我们主要起引领作用,把衣服的料子选好了,具体款式让学生自己决定。如果想使学生成为善于思考的人,那么教师必须先从自身入手,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并融合其他老师的可取之处,拥有严谨的、明确的思维体系,这样在平时的授课中潜移默化,自然能够给学生树立榜样,教会他们可以利用哪些资料,从哪些角度入手,怎样独立地研究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其实,很多学生最怕枯燥乏味的理论课,对此理论课老师可以而且应该用生动的例子解释抽象的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在上《经济生活》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时,就用“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解释生产力的决定作用,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解释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样在具有吸引力的事例下给学生灌输辩证思维方法,让学生形成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在学生拥有正确思维方式的前提下,我们至少能保证学生接下来兴趣发展中运用到的思维方式是专业纯熟的,而不会对所学内容以偏概全、钻牛角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普遍的教学方式是必不可少的,但谈及兴趣,我们更想达到的不是学生被动思考,而是主动思考。随着报刊、杂志、互联网各种渠道媒介的普及,学生们非常关心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一些焦点、热点、看点问题,我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讨论。结合食品安全问题讨论监督漏洞、法制建设等问题,在NBA等各种热门运动期间,让学生们深化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可以把为教学所用并且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搬上课堂,通过分组讨论、模拟法庭、正反方辩论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问与答的沟通交流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知识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种主动思考方式的引入,很好地做到了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所说的:“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考;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另外,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理解透彻教材书本的内容外,还可以搜集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影音丰富教学,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比如,在上《心理健康》关于“自信”这个单元时,学生在看完关于无臂青年刘伟生活经历的视频后,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当命运无情地缚住了他的双臂,当别人都叹息生命对他的残酷,刘伟依然可以乐观自信地对待生活,坚持为梦想插上翅膀,带着隐形的翅膀冲出阴霾,靠他一双完美的腿站立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的冠军台上,站在金色维也纳音乐大厅中接受世界的掌声。他自信积极的生活态度,他面对挫折的勇敢与坚强,是那么的励志而令人震撼。又比如,在“感恩”这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引用关于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的视频资源。这位背着妈妈上学的“90后”姑娘,5岁被收养,8岁养母瘫痪,她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她面对镜头只淡淡地笑着说:“我只不过是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这对年龄与之相仿的学生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孟佩杰的故事可以加深学生对孝心、爱心和耐心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感恩知孝。像这种类似《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源,直观的震撼冲击不仅可以使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更能让他们在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人生产生启发性的思考,树立成熟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来源于生活、运用于课堂再作用于生活的教学目标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访问和调查,发现人性的弱点在于希望别人鼓励和赞扬自己,而害怕批评、指责,以及抵触别人对自己挑毛病、泼冷水,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价值。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懂得欣赏学生的努力成果正是让学生兴趣持续下去的催化剂。在我们欣赏学生勤奋学习和拓展创新的时候,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当下被肯定的满足感,更是“我能做得更好”的心理暗示。因此,在我们带有友善性建议的欣赏下,学生不仅会觉得这个学科值得他继续努力,知道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且这种尊重学生的沟通方式也会让他们自爱自信,拥有健康的心灵,这正是教学追求。
引导、鼓励、尊重、欣赏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信满满地迎接明天,让祖国在他们的建设下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