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找到你》,想起的是宫部美雪的推理小说《火车》,两者有相似的结构。老侦探本间的侄儿即将和未婚妻结婚,未婚妻却突然失踪。为了寻找这个失踪的女孩,本间走遍日本各地寻找线索,慢慢拼凑出这个女孩无比悲凉的一生。每多一点线索,本间就和我们对这个女孩多了一点了解。
《找到你》和《火车》一样,都用寻人作为结构故事的方式,因此有了极强的悬疑感。前半段几乎拥有悬疑片的一切特征。但《找到你》之所以要找到孙芳,不只是为了找回失踪的孩子,也是为了找到她的半生,找到很多和她一样的女人的一生,她们的一生就像孙芳的男朋友张博说的:“我倒霉,她比我还倒霉,我就没见过这么倒霉的。”但却没人知道,甚至没人关心。只有当她们开始挣扎、反抗,并且因此触动了别人,才有可能被寻找。
寻找她的也是女人,不管她是为了找到孩子,还是为了了解另外一个女人的命运,总有一个隐秘的驱动力,让她踏上寻找的旅程。就像电影人李毅在评论这部电影时说的:“但他们也非常确定,无论中层还是下层,女性最终要靠对‘子宫疼痛’的共识来和解,只是生理共性永远会被社会的约定俗成所掩盖。”
最后,她们也的确达成了和解:“我没有好好了解你,我不知道你这么难。”知道就是和解,知道就是救赎。
因为用了寻找作为结构故事的方式,《找到你》中的两个女人身上有了两个时间概念:李捷的48小时,孙芳的半生。孙芳的半生是李捷在48小时的不断叩问、追击中,慢慢显现出来的。故事对李捷的过去没有太多的着墨,给出的信息也不多,只有她的前夫、婆婆、客户和同事,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她并不宽敞的居所和她的全部存款,28万4000。这些碎片和她的寻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半生也慢慢显影。
她的出身不富贵,她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冷漠,也一定不是从一开始就信奉社达、精致利己,设下重重心防,和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孙芳全无交流。她周围的环境也异常险恶,要去亲眼目睹人性最暗的一面,要被生活之狼穷追不舍。所以,当离婚这样的小官司找上门,她都赶紧接过来,甚至要忍受委托人把手放到她的大腿上。孙芳是在逃亡,她又何尝不是?身为女人,落地就成了逃犯。逃亡者有奇妙的共振共鸣,所以当孙芳的一生开始浮现,她给自己包裹的硬壳也开始在共振中脱落,她在渡轮上、法庭上说出的都是肺腑之言。这种肺腑之言是有善良柔软底色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马伊琍扮演的孙芳和姚晨扮演的李捷是女人的两种形态。故事最后,出现了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海岛,两个女人在去海岛的路上相遇,并且发出号召:“大海那边是海岛吧,我们一起去看海岛。”
两位女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精彩。马伊琍的精彩更容易识别,她扮演了一个和自己过去的角色、娱乐圈形象、时尚形象差异很大的乡下妇女,这个角色身上还有很多共鸣点,更容易打动甚至撼动人。
姚晨的表演难度并不逊于马伊琍,李毅说她“承担前半部分类型片的内容,她的人物性在和类型节奏对抗,而后半部分马伊琍在用人物性创造节奏”。属于孙芳的时间是漫长的半生,而属于姚晨的时间是48小时。这48小时里她只有一身衣服,处于一种状态(惊恐、焦虑、歇斯底里、崩溃边缘)之下,她的转圜余地不大,只能在一种状态里雕刻出各种层次、细节,在惊恐之中演出惊恐,在崩溃之上演出崩溃,甚至要给出终极一跃——在冰箱里发现孩子时的极度惊恐。就像跳高运动员在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上,又蹿了一厘米,这一厘米的难度,大过之前的一米。
所以,在上海电影节《找到你》的首映式上,当主持人问姚晨,如果马伊琍因为这个角色获奖了,她会怎么看,姚晨笑答:“她要得奖了,也有我的一半。”
其实女人的命运也是一半一半,一半要靠自己,一半靠别的女人,因为只有相同处境的人才会相互支持。女人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完成各自的角色。在《找到你》的最后,李捷和孙芳在渡轮上相遇了,她们的目光相撞,她们的角色完成了。那个瞬间,是这几年的华语电影中最令人心颤的瞬间。
小说《火车》的结尾也有一个令人心颤的瞬间。故事最后,侦探本间终于找到了那个迫于无奈作恶无数的隐蔽的主人公,本间看着那个被他追踪了很久的人,有一种他自己也没发觉的惺惺相惜,他看着她: “其实我见你,是想听你说自己的故事。你之前没有告诉其他人的故事,你一个人承担的往事,你逃亡的岁月、你销声匿迹的岁月、你一点一滴累積的人生故事。”我们也得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半责任,静下来,听听彼此累积的人生故事。
《找到你》和《火车》一样,都用寻人作为结构故事的方式,因此有了极强的悬疑感。前半段几乎拥有悬疑片的一切特征。但《找到你》之所以要找到孙芳,不只是为了找回失踪的孩子,也是为了找到她的半生,找到很多和她一样的女人的一生,她们的一生就像孙芳的男朋友张博说的:“我倒霉,她比我还倒霉,我就没见过这么倒霉的。”但却没人知道,甚至没人关心。只有当她们开始挣扎、反抗,并且因此触动了别人,才有可能被寻找。
寻找她的也是女人,不管她是为了找到孩子,还是为了了解另外一个女人的命运,总有一个隐秘的驱动力,让她踏上寻找的旅程。就像电影人李毅在评论这部电影时说的:“但他们也非常确定,无论中层还是下层,女性最终要靠对‘子宫疼痛’的共识来和解,只是生理共性永远会被社会的约定俗成所掩盖。”
最后,她们也的确达成了和解:“我没有好好了解你,我不知道你这么难。”知道就是和解,知道就是救赎。
因为用了寻找作为结构故事的方式,《找到你》中的两个女人身上有了两个时间概念:李捷的48小时,孙芳的半生。孙芳的半生是李捷在48小时的不断叩问、追击中,慢慢显现出来的。故事对李捷的过去没有太多的着墨,给出的信息也不多,只有她的前夫、婆婆、客户和同事,还有两个关键信息:她并不宽敞的居所和她的全部存款,28万4000。这些碎片和她的寻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她的半生也慢慢显影。
她的出身不富贵,她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那么冷漠,也一定不是从一开始就信奉社达、精致利己,设下重重心防,和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孙芳全无交流。她周围的环境也异常险恶,要去亲眼目睹人性最暗的一面,要被生活之狼穷追不舍。所以,当离婚这样的小官司找上门,她都赶紧接过来,甚至要忍受委托人把手放到她的大腿上。孙芳是在逃亡,她又何尝不是?身为女人,落地就成了逃犯。逃亡者有奇妙的共振共鸣,所以当孙芳的一生开始浮现,她给自己包裹的硬壳也开始在共振中脱落,她在渡轮上、法庭上说出的都是肺腑之言。这种肺腑之言是有善良柔软底色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马伊琍扮演的孙芳和姚晨扮演的李捷是女人的两种形态。故事最后,出现了一座具有象征意义的海岛,两个女人在去海岛的路上相遇,并且发出号召:“大海那边是海岛吧,我们一起去看海岛。”
两位女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精彩。马伊琍的精彩更容易识别,她扮演了一个和自己过去的角色、娱乐圈形象、时尚形象差异很大的乡下妇女,这个角色身上还有很多共鸣点,更容易打动甚至撼动人。
姚晨的表演难度并不逊于马伊琍,李毅说她“承担前半部分类型片的内容,她的人物性在和类型节奏对抗,而后半部分马伊琍在用人物性创造节奏”。属于孙芳的时间是漫长的半生,而属于姚晨的时间是48小时。这48小时里她只有一身衣服,处于一种状态(惊恐、焦虑、歇斯底里、崩溃边缘)之下,她的转圜余地不大,只能在一种状态里雕刻出各种层次、细节,在惊恐之中演出惊恐,在崩溃之上演出崩溃,甚至要给出终极一跃——在冰箱里发现孩子时的极度惊恐。就像跳高运动员在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上,又蹿了一厘米,这一厘米的难度,大过之前的一米。
所以,在上海电影节《找到你》的首映式上,当主持人问姚晨,如果马伊琍因为这个角色获奖了,她会怎么看,姚晨笑答:“她要得奖了,也有我的一半。”
其实女人的命运也是一半一半,一半要靠自己,一半靠别的女人,因为只有相同处境的人才会相互支持。女人要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才能完成各自的角色。在《找到你》的最后,李捷和孙芳在渡轮上相遇了,她们的目光相撞,她们的角色完成了。那个瞬间,是这几年的华语电影中最令人心颤的瞬间。
小说《火车》的结尾也有一个令人心颤的瞬间。故事最后,侦探本间终于找到了那个迫于无奈作恶无数的隐蔽的主人公,本间看着那个被他追踪了很久的人,有一种他自己也没发觉的惺惺相惜,他看着她: “其实我见你,是想听你说自己的故事。你之前没有告诉其他人的故事,你一个人承担的往事,你逃亡的岁月、你销声匿迹的岁月、你一点一滴累積的人生故事。”我们也得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半责任,静下来,听听彼此累积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