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罗庚先生60岁之后有两次流泪。一次是为熊庆来先生之死。熊庆来先生是中国近代数学的
开拓者,是最早发现并破格提携华罗庚到清华任教的人。他当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真正的爱才如命,先后倾心罗致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培养出了如陈省身,吴大任、庆圻泰、段学复等知名数学家,严济慈、钱三强、赵九章、赵忠尧等一些著名科学家,也都在他门下受过严格的数学基础训练。
1969年2月3日,天寒地冻,风烛残年的熊庆来先生发出一声叫喊,终于摆脱天天写检查的逼迫而断了气。华罗庚先生尽管这时也已成为“资产阶级反动大学阀”,但一听到这个噩耗,仍不顾一切急急赶到熊先生家。进入门厅,没看到遗体,华罗庚先生顿时泪流满面,追问遗体去向。熊家亲属告诉他遗体已送到八宝山公墓,准备火化,并劝他不必再去告别了。华罗庚先生不等他们说完,便转身出来,立即向八宝山奔去。走进停尸间,由于这里同时摆放了多具尸体,华罗庚先生一时无法认出恩师,便动手挨个掀开一具具尸体的盖面布,终于见到了熊庆来先生。面对骨瘦如柴的先生遗体,“痛莫痛于不敢啼”的华罗庚失声大哭,泪如雨下。
另外一次是1979年11月,华罗庚先生来到法国南锡大学,参加那里为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而举行的隆重仪式。主席把博士绶带披在了华罗庚先生的中山装上,国歌奏响,华罗庚先生情不自禁,热泪终于夺眶而出。一直到这个时候,华罗庚先生才有了比“初中毕业”更高的学衔。
这一年,华罗庚先生已是68岁。
其实,华罗庚先生如果单单是为了得到一顶博士帽,就大可不必等到今天。1936年,华罗庚到达剑桥大学时,著名数学家哈代正在美国旅行,此前他曾看过温纳推荐华罗庚的信及华罗庚的论文,并给另一位数学家海尔布伦留了一张便条:“华来时,请转告他,他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通常若要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少要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海尔布伦问华罗庚,“你打算攻读哪一门课程?我们将给你提供帮助。”华罗庚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有两年的研究时间,自然要多学点东西,多写点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缛节,太浪费时间了。我不想念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学者。我来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学位。”
海尔布伦闻言,不觉大感意外:“东方来的人,不稀罕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者,你还是第一个。我们欢迎你这样的访问者。”
就在那里的一年当中,华罗庚完成了11篇论文,而这些论文,每一篇都可得到一个博士学位……
1985年6月12日下午的日本东京大学报告厅,日本数学会请华罗庚在这里作学术报告。
华罗庚先生于下午4时12分开始演讲,起初他用中文讲,再由翻译译成日文,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改进演讲效果,他又改用英语直接讲。不知不觉,按约定的45分钟演讲时间已经到了,75岁的华罗庚先生看看表,脸上带着一种孩子般的神情,向会议主席和台下听众请求道:“我还可以延长几分钟吗?”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谁也没听出这句话中的谶言意味。华罗庚先生又讲了十多分钟,最后,他说了一句“谢谢大家”,在掌声中坐了下来。
接着,华罗庚先生的朋友,日本女数学家白鸟富美子捧着一束鲜花,向讲台走去。华罗庚先是俯身向前,伸出手臂,但就在他将要接过白鸟富美子递过来的鲜花时,他的身体突然向后一仰,倒在了讲台之上。
东京时间下午5时16分,一代杰出的数学大师,倒在了最后一次讲演的讲台上。
(朱 薇摘自《扬子晚报》)
开拓者,是最早发现并破格提携华罗庚到清华任教的人。他当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真正的爱才如命,先后倾心罗致了许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培养出了如陈省身,吴大任、庆圻泰、段学复等知名数学家,严济慈、钱三强、赵九章、赵忠尧等一些著名科学家,也都在他门下受过严格的数学基础训练。
1969年2月3日,天寒地冻,风烛残年的熊庆来先生发出一声叫喊,终于摆脱天天写检查的逼迫而断了气。华罗庚先生尽管这时也已成为“资产阶级反动大学阀”,但一听到这个噩耗,仍不顾一切急急赶到熊先生家。进入门厅,没看到遗体,华罗庚先生顿时泪流满面,追问遗体去向。熊家亲属告诉他遗体已送到八宝山公墓,准备火化,并劝他不必再去告别了。华罗庚先生不等他们说完,便转身出来,立即向八宝山奔去。走进停尸间,由于这里同时摆放了多具尸体,华罗庚先生一时无法认出恩师,便动手挨个掀开一具具尸体的盖面布,终于见到了熊庆来先生。面对骨瘦如柴的先生遗体,“痛莫痛于不敢啼”的华罗庚失声大哭,泪如雨下。
另外一次是1979年11月,华罗庚先生来到法国南锡大学,参加那里为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而举行的隆重仪式。主席把博士绶带披在了华罗庚先生的中山装上,国歌奏响,华罗庚先生情不自禁,热泪终于夺眶而出。一直到这个时候,华罗庚先生才有了比“初中毕业”更高的学衔。
这一年,华罗庚先生已是68岁。
其实,华罗庚先生如果单单是为了得到一顶博士帽,就大可不必等到今天。1936年,华罗庚到达剑桥大学时,著名数学家哈代正在美国旅行,此前他曾看过温纳推荐华罗庚的信及华罗庚的论文,并给另一位数学家海尔布伦留了一张便条:“华来时,请转告他,他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通常若要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至少要三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海尔布伦问华罗庚,“你打算攻读哪一门课程?我们将给你提供帮助。”华罗庚回答说,“谢谢你的好意,我只有两年的研究时间,自然要多学点东西,多写点有意思的文章。念博士不免有些繁文缛节,太浪费时间了。我不想念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学者。我来剑桥大学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学位。”
海尔布伦闻言,不觉大感意外:“东方来的人,不稀罕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者,你还是第一个。我们欢迎你这样的访问者。”
就在那里的一年当中,华罗庚完成了11篇论文,而这些论文,每一篇都可得到一个博士学位……
1985年6月12日下午的日本东京大学报告厅,日本数学会请华罗庚在这里作学术报告。
华罗庚先生于下午4时12分开始演讲,起初他用中文讲,再由翻译译成日文,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改进演讲效果,他又改用英语直接讲。不知不觉,按约定的45分钟演讲时间已经到了,75岁的华罗庚先生看看表,脸上带着一种孩子般的神情,向会议主席和台下听众请求道:“我还可以延长几分钟吗?”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谁也没听出这句话中的谶言意味。华罗庚先生又讲了十多分钟,最后,他说了一句“谢谢大家”,在掌声中坐了下来。
接着,华罗庚先生的朋友,日本女数学家白鸟富美子捧着一束鲜花,向讲台走去。华罗庚先是俯身向前,伸出手臂,但就在他将要接过白鸟富美子递过来的鲜花时,他的身体突然向后一仰,倒在了讲台之上。
东京时间下午5时16分,一代杰出的数学大师,倒在了最后一次讲演的讲台上。
(朱 薇摘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