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初中仍然是学生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得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的话,还要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朗读训练是其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关键词:朗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52-1
针对目前的学情,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进行朗读训练,以期能够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提高朗读训练效果的方法。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地是对字词的揣摩或者是对课文的分析,将一篇美文拆得七零八落,虽然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考试时拿分的能力提高了,却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个观点尤其适用于古诗文。首先,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和生僻字,通过反复地朗读能够加深对这些字读音的记忆。其次,文言文,尤其是诗歌,往往对仗工整,有很强的韵律感,而学生对一些长句的断句拿捏不准,也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其义,学会断句。最后,反复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通过集中注意力诵读课文,能够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朗读不仅在对课文的学习上对学生非常有帮助,也非常有助于写作。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会不知不觉沉淀下一些经典的语句。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记忆中的优美片段进行模仿创作,而日积月累的词句也会自然而然使用在文章里。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会更为顺畅,更为优美。
二、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要想通过朗读训练有所收获,就要有计划,有侧重,有技巧地进行朗读训练,漫无目的地读书并不是朗读训练。
(一)选择适合朗读的课文
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从经典的古文,到现代文学大家的著作多是文质兼美的。但是,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用于朗读。笔者认为,适合朗读的课文主要为以下几种:一、诗歌类,古代诗歌本身就是合仄押韵的,适宜朗读,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更是可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虽然现在诗歌没有在对仗上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句式仍相对整齐,富有抒情意味,亦是朗读的好选择;二、散文类,并不是每一篇散文都适合朗读,例如说理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则比较适宜朗读,例如朱自清的《春》,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三、小说类,小说比较长,在朗读时,可以节选小说的部分来进行阅读,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那段话,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王熙凤在说这段话时的心理以及其性格。这是节选人物对话,还可以选取一段特定的环境描写进行朗读,通常小说的环境描写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通过对环境描写的朗读,更可以体会作者没有直言的意味;四、戏剧类,戏剧最主要的就是人物的对白,与选取小说人物对白的侧重点不同,在朗读戏剧对白时,更多的是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以及感情的表达,因为戏剧的言辞一般都比较夸张,但正是这种过于外露的感情表达,更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表演力;五、文言文,古文抑扬顿挫,语言精练,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增强语感,加深理解。
(二)根据目的选择朗读方法
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做一件事要先明确目的,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朗读训练也是,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而朗读,还是为了培养语感而朗读,还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感情而朗读等等,不同的目的选择的朗读方式也各不相同。
例如,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学生可以选择默读;在分析课文之前,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可以选择齐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讲到重点人物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不仅能增加学习的趣味,还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而在分析课文之后,为了加深体会老师刚才所分析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可以选择自由朗读。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学校可以举行朗诵比赛,采用配乐朗诵等多种朗诵形式,并且通过比赛肯定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三)老师在朗读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训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为朗读对学生的感染不仅来自文字和语言,还来自朗读者的表情,神态和肢体动作,并且唯有老师率先勇于表现,学生才会丢下害羞的思想包袱,勇敢地富有感情地高声朗读。老师在范读前先将要朗读的重点指出来,如哪些地方应该重度,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等到,再进行范读,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学习,远比学生自己盲目进行朗读收获大,尤其是一些古诗文的断句,更需要老师的指点。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聆听,通过聆听学生朗读课文,发现学生哪些生僻字掌握不足,通过学生对长句的断句以及感情的表达,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句子的含义还有对中心思想的体会。在学生朗读过后,老师应当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爱。
学生朗读的能力以及朗读训练的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来的,因此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对其加以重视并帮助学生将这个好习惯坚持下来,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黄简英.浅谈语文朗读教学训练的反思[J]. 科技资讯,2010(12).
[2]李小卫.让朗朗书声充满校园——再谈朗读教学的意义与方法[J]. 甘肃科技,2010(26).
[3]李晓勇.探析语文教学之朗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
关键词:朗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52-1
针对目前的学情,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进行朗读训练,以期能够与广大同仁共同交流提高朗读训练效果的方法。
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应试教育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地是对字词的揣摩或者是对课文的分析,将一篇美文拆得七零八落,虽然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考试时拿分的能力提高了,却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这个观点尤其适用于古诗文。首先,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和生僻字,通过反复地朗读能够加深对这些字读音的记忆。其次,文言文,尤其是诗歌,往往对仗工整,有很强的韵律感,而学生对一些长句的断句拿捏不准,也可以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其义,学会断句。最后,反复朗读的过程就是理解课文的过程,通过集中注意力诵读课文,能够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朗读不仅在对课文的学习上对学生非常有帮助,也非常有助于写作。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会不知不觉沉淀下一些经典的语句。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学生就可以结合自己记忆中的优美片段进行模仿创作,而日积月累的词句也会自然而然使用在文章里。久而久之,学生的表达会更为顺畅,更为优美。
二、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要想通过朗读训练有所收获,就要有计划,有侧重,有技巧地进行朗读训练,漫无目的地读书并不是朗读训练。
(一)选择适合朗读的课文
能够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从经典的古文,到现代文学大家的著作多是文质兼美的。但是,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适合用于朗读。笔者认为,适合朗读的课文主要为以下几种:一、诗歌类,古代诗歌本身就是合仄押韵的,适宜朗读,而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更是可以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虽然现在诗歌没有在对仗上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句式仍相对整齐,富有抒情意味,亦是朗读的好选择;二、散文类,并不是每一篇散文都适合朗读,例如说理散文,写景抒情散文则比较适宜朗读,例如朱自清的《春》,还有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三、小说类,小说比较长,在朗读时,可以节选小说的部分来进行阅读,如《红楼梦》中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那段话,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王熙凤在说这段话时的心理以及其性格。这是节选人物对话,还可以选取一段特定的环境描写进行朗读,通常小说的环境描写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通过对环境描写的朗读,更可以体会作者没有直言的意味;四、戏剧类,戏剧最主要的就是人物的对白,与选取小说人物对白的侧重点不同,在朗读戏剧对白时,更多的是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以及感情的表达,因为戏剧的言辞一般都比较夸张,但正是这种过于外露的感情表达,更能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表演力;五、文言文,古文抑扬顿挫,语言精练,通过诵读学生可以增强语感,加深理解。
(二)根据目的选择朗读方法
笔者常常对学生说,做一件事要先明确目的,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朗读训练也是,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是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认识生字而朗读,还是为了培养语感而朗读,还是为了体会作者的感情而朗读等等,不同的目的选择的朗读方式也各不相同。
例如,为了熟悉课文内容,认识生字,学生可以选择默读;在分析课文之前,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上来,可以选择齐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讲到重点人物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不仅能增加学习的趣味,还可以体会人物的感情;而在分析课文之后,为了加深体会老师刚才所分析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可以选择自由朗读。在平时的课余活动中学校可以举行朗诵比赛,采用配乐朗诵等多种朗诵形式,并且通过比赛肯定学生们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三)老师在朗读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老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训练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因为朗读对学生的感染不仅来自文字和语言,还来自朗读者的表情,神态和肢体动作,并且唯有老师率先勇于表现,学生才会丢下害羞的思想包袱,勇敢地富有感情地高声朗读。老师在范读前先将要朗读的重点指出来,如哪些地方应该重度,哪些地方容易读错等到,再进行范读,学生在听范读的过程中有意识有重点地学习,远比学生自己盲目进行朗读收获大,尤其是一些古诗文的断句,更需要老师的指点。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聆听,通过聆听学生朗读课文,发现学生哪些生僻字掌握不足,通过学生对长句的断句以及感情的表达,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句子的含义还有对中心思想的体会。在学生朗读过后,老师应当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对学生的优点要加以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朗读的热爱。
学生朗读的能力以及朗读训练的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出来的,因此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对其加以重视并帮助学生将这个好习惯坚持下来,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激发起对学习的兴趣,培养语感,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黄简英.浅谈语文朗读教学训练的反思[J]. 科技资讯,2010(12).
[2]李小卫.让朗朗书声充满校园——再谈朗读教学的意义与方法[J]. 甘肃科技,2010(26).
[3]李晓勇.探析语文教学之朗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