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率较高的语言之一,学习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灵活将其运用到人际交往、商业往来等社会各个领域的交流中。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从教学方式上,还是从教学目的上,相对于中学而言,都有了较大转变,而这种转变的重点便在于强调对英语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则从语言运用能力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着手,剖析了现今高校学生的语运能力现状及制约因素,以此提出了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运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99-02
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曾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从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准确的使用英语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如何加强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自《大纲》颁布以后,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方式、教学设施等方面做出了有效改善与提高,使得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的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这些怀揣着四六级证书的学生们却不能将英语很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能流利顺畅的与外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它的根源又在哪里?高校又应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本文将着力分析解决以上问题,以期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出些许有益经验。
1 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现状
对于语用能力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国外著名学者Bachman指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前者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后者则由语言内表现行为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构成。中国学者何自然则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而学者胡文仲、高一虹指出语言交际能力分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两个部分,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词素、语音、词汇及语法能力,语用能力包括社交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对语用能力给予如下一个定义:语用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基于对对语境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并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意思和意图的能力,即是能够准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能够熟练的掌握一门国际通行的语言,并能准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对于培养综合型、应用型是大有裨益的。于是在90年代开始国家便在日常的教学中全面推进英语教学,以期培养符合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需求。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发展的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也愈加频繁,市场对于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英语依然停留在“闭口英语”的阶段,即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语言考试,有着较完善英语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或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结合语境,而产生了不少误会和尴尬,使得英语作为一门的语言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而对于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和学习来说,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含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技能、英语语境的准确把握、英语文化知识等。而这几项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听说能力的严重不足
在进入大学以前,按照我国的教育模式,学生大多已经过了6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们大多处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和学生们对“读”、“写”的能力更为侧重,相反对“听”、“说”能力的锻炼则被搁置一旁。在大学里,学生本应有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去加强“听”、“说”能力,但是由于一些高校一味追求学生四、六级的过级率,以增强学校的教学硬性指标,让学生们又重新回到应试教学的环境下,虽然许多学生最终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是却不能很好运用英语去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1.2 交际用语的失误
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交流和沟通,归根到底是两种不同文化和意识间的碰撞和相互间的理解,而如果谈话双方没有很好的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往往会产生误解和尴尬,例如,某人刚做了一次演讲,有人说:“Oh,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这句恭维话有点过火了。又如,学生每天上课问候老师:“Good morning,teacher!”而外国人会说,“Goodmorning,Mr.…”因为老师是职业而不是人。
1.3 中国式英语频繁
由于受母语语法和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运用英语交流时,无意中用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英语表达了出来,例如:“Our university life has passed one month,这句明显带有中国表达顺序的句子便违背了英语表达的要求,正确的应是One month has passed since our universitylife begun。”
2 影响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因素
其实出现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薄弱的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本文即分析出了如下几种重要的制约因素。
2.1 语言理论知识的不足
语言知识包含语法、词汇、语音、功能和话题等五项。其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是一种独立的体系,是构成语段表示意识和进行社会交际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无论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达到正常的交际。这几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达到正常的交际。许多学生在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就有所欠缺,这是造成语言运用能力不足的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
2.2 语言文化意识的差异和不同
对某种语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体现英语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而同学们对于“特定的习俗文化的语言形式,汉英实现言语行为和理解言语行为的差异,英语中禁忌话题以及损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汉英文化间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或谈话双方的社会距离的差异,汉英文化价值观念和语用原则上的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脱离了社会生活与语言交际的相互关系,误把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等同于英美人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制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许多高校现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紧紧抓住“四六级”过关率不放,为考试服务,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应试教学,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课堂教学的中心交给学生,仍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忽略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语言纯正、用词规范、语法正确一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这无可厚非。但“过度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而忽略了语用在交际中的得体性;过度将教学重心倾向于语言能力而忽略了语用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交际中诸多的语用障碍与失误。”如此的教学模式,不敢说是从根本上背离和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和实效意义,就学以致用的原则而言,至少是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不得当。
2.4 不合理考试制度的影响
现在许多高校,依然坚持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教学观念,而在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没有真正的起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的目的,该种模式只是简单地“把统考与过级成绩作为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把统考与过级的成绩和学生的学历、学位挂钩,让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压力,从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措施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的现状已经普遍存在,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意识,让英语为我所用,将英语作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去与人交流、去求职,让英语真正的成为一种特殊的技能。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分析和探究。
3.1 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实践行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指导的正确与否。同样,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凸显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就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教学理念,“采取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
3.2 将语言的知识和运用并举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在中学时期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侧重,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对于大学生而言,对语言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也是应该的,但是,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其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对英语的教学,不管是“读”“写”能力,还是“听”“说”能力,都不能够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可以作为语言运用的基础和准备,没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功底,要谈语言运用就显得纸上谈兵了,如果有了良好的语言知识,但是不对“听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那么只会有更多的“哑巴英语”出现。
3.3 潜移默化,填补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受母语语法习惯的影响,造成了跨文化意识交际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们没有能够很好理解外语文化的特点和规则,不可避免的在交际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误会和尴尬。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在交际中,是难以避免的。而作为老师,其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显然要更多深入,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语言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要不断拓展文化知识面,让学生熟知相关民族的文化背景及人文性,适宜地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在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要详尽地解释词汇意义、结构意义及社会文化意义;辨析那些源于宗教、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的词汇,诸如日常交际用语中的社交称谓、问候寒暄、致谢答谢、授礼受赠、习惯修辞及典故用语和委婉及禁忌等。提示指导学生注重英语词汇在汉语中不同的语域以及它们各自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3.4 改革现行考试制度
考试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必要手段,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而要通过考试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教学而言,就应该摆正其与教学的关系,将考试作为教师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机会;对于学生而言,就应该在考试的选题上,增加对学生语言运用知识能力考查的比重,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大对翻译、作文、听力等能力的锻炼,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
[2]明树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5.
[3]陶霞.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12.
[4]张丽彩.高校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语文学刊高教 外文刊,2007,(10):15.
[5]谢希荣.提高大学生的语用能力[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23.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运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299-02
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曾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从大纲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准确的使用英语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如何加强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成为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自《大纲》颁布以后,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方式、教学设施等方面做出了有效改善与提高,使得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相应得到提高,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人数的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这些怀揣着四六级证书的学生们却不能将英语很好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不能流利顺畅的与外国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它的根源又在哪里?高校又应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本文将着力分析解决以上问题,以期对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出些许有益经验。
1 我国大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现状
对于语用能力的界定,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国外著名学者Bachman指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包括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语用能力,前者包括语法能力和语篇能力,后者则由语言内表现行为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构成。中国学者何自然则认为“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而学者胡文仲、高一虹指出语言交际能力分为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两个部分,其中语言能力包括词素、语音、词汇及语法能力,语用能力包括社交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对语用能力给予如下一个定义:语用能力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基于对对语境正确认识的基础上理解别人的意思和意图,并能够准确表达出自己意思和意图的能力,即是能够准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能够熟练的掌握一门国际通行的语言,并能准确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对于培养综合型、应用型是大有裨益的。于是在90年代开始国家便在日常的教学中全面推进英语教学,以期培养符合与国际接轨的人才需求。
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发展的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也愈加频繁,市场对于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英语依然停留在“闭口英语”的阶段,即能够从容的应对各种语言考试,有着较完善英语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很好的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和沟通,或者由于没有正确的结合语境,而产生了不少误会和尴尬,使得英语作为一门的语言的实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而对于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和学习来说,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包含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技能、英语语境的准确把握、英语文化知识等。而这几项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听说能力的严重不足
在进入大学以前,按照我国的教育模式,学生大多已经过了6年的基础英语学习。在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们大多处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和学生们对“读”、“写”的能力更为侧重,相反对“听”、“说”能力的锻炼则被搁置一旁。在大学里,学生本应有更大的空间和条件去加强“听”、“说”能力,但是由于一些高校一味追求学生四、六级的过级率,以增强学校的教学硬性指标,让学生们又重新回到应试教学的环境下,虽然许多学生最终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但是却不能很好运用英语去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与沟通。
1.2 交际用语的失误
中英文两种语言的交流和沟通,归根到底是两种不同文化和意识间的碰撞和相互间的理解,而如果谈话双方没有很好的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特色,往往会产生误解和尴尬,例如,某人刚做了一次演讲,有人说:“Oh,you’ve made a wonderful lecture!”这句恭维话有点过火了。又如,学生每天上课问候老师:“Good morning,teacher!”而外国人会说,“Goodmorning,Mr.…”因为老师是职业而不是人。
1.3 中国式英语频繁
由于受母语语法和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在运用英语交流时,无意中用中国的语言表达方式将英语表达了出来,例如:“Our university life has passed one month,这句明显带有中国表达顺序的句子便违背了英语表达的要求,正确的应是One month has passed since our universitylife begun。”
2 影响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因素
其实出现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薄弱的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本文即分析出了如下几种重要的制约因素。
2.1 语言理论知识的不足
语言知识包含语法、词汇、语音、功能和话题等五项。其中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语法是语言的规则,是一种独立的体系,是构成语段表示意识和进行社会交际的基础。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无论在语音、语调、词汇、语法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达到正常的交际。这几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不能达到正常的交际。许多学生在英语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就有所欠缺,这是造成语言运用能力不足的最基础最基本的问题。
2.2 语言文化意识的差异和不同
对某种语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条件。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随时随地都会接触到体现英语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而同学们对于“特定的习俗文化的语言形式,汉英实现言语行为和理解言语行为的差异,英语中禁忌话题以及损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汉英文化间谈话双方的主从地位或谈话双方的社会距离的差异,汉英文化价值观念和语用原则上的差异”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脱离了社会生活与语言交际的相互关系,误把中国人的生活习惯等同于英美人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制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许多高校现今的英语教学模式仍然紧紧抓住“四六级”过关率不放,为考试服务,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应试教学,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而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课堂教学的中心交给学生,仍是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忽略对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所谓语言纯正、用词规范、语法正确一直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这无可厚非。但“过度注重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而忽略了语用在交际中的得体性;过度将教学重心倾向于语言能力而忽略了语用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交际中诸多的语用障碍与失误。”如此的教学模式,不敢说是从根本上背离和失去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规律和实效意义,就学以致用的原则而言,至少是教学中教师教学的不得当。
2.4 不合理考试制度的影响
现在许多高校,依然坚持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教学观念,而在这种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没有真正的起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的目的,该种模式只是简单地“把统考与过级成绩作为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把统考与过级的成绩和学生的学历、学位挂钩,让师生在思想上产生压力,从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3 加强大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措施
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不足的现状已经普遍存在,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意识,让英语为我所用,将英语作为自身的一种能力,去与人交流、去求职,让英语真正的成为一种特殊的技能。本文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分析和探究。
3.1 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实践行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指导的正确与否。同样,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凸显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的。就应该改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教学理念,“采取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终把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由语言能力培养转变到语用能力培养上来。
3.2 将语言的知识和运用并举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语言形式,而是掌握语言形式以完成语言的交际功能”。在中学时期的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更为侧重,这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对于大学生而言,对语言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也是应该的,但是,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其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对英语的教学,不管是“读”“写”能力,还是“听”“说”能力,都不能够忽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可以作为语言运用的基础和准备,没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功底,要谈语言运用就显得纸上谈兵了,如果有了良好的语言知识,但是不对“听说”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那么只会有更多的“哑巴英语”出现。
3.3 潜移默化,填补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受母语语法习惯的影响,造成了跨文化意识交际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们没有能够很好理解外语文化的特点和规则,不可避免的在交际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误会和尴尬。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在交际中,是难以避免的。而作为老师,其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显然要更多深入,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语言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要不断拓展文化知识面,让学生熟知相关民族的文化背景及人文性,适宜地进行中西文化的比较,在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的同时,要详尽地解释词汇意义、结构意义及社会文化意义;辨析那些源于宗教、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的词汇,诸如日常交际用语中的社交称谓、问候寒暄、致谢答谢、授礼受赠、习惯修辞及典故用语和委婉及禁忌等。提示指导学生注重英语词汇在汉语中不同的语域以及它们各自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3.4 改革现行考试制度
考试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必要手段,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之一。而要通过考试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对于教学而言,就应该摆正其与教学的关系,将考试作为教师检验教学成果,鼓励学生学习的一个机会;对于学生而言,就应该在考试的选题上,增加对学生语言运用知识能力考查的比重,促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大对翻译、作文、听力等能力的锻炼,最终达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5).
[2]明树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5.
[3]陶霞.大学英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9):12.
[4]张丽彩.高校英语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语文学刊高教 外文刊,2007,(10):15.
[5]谢希荣.提高大学生的语用能力[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