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张江科学城对城市更新、产城融合、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探索,不仅对张江意义深远,更对浦东、上海,乃至全国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以前提到张江,人们总会联想到“张江高科”,那是一个科技园区,虽然“高大上”,但也有点交通偏远、生活不便。这样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变,张江将从“科技园”升级为“科学城”,形成以科创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
随着《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得到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未来的张江科学城将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目标战略,总体转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这里将变身为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张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2011年上海市政府批复决定,张江高新区核心园的用地面积约75.9平方公里。而这次张江科学城的规划范围,总面积扩大到了约94平方公里;并且,为加强与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和联动发展,再外扩形成衔接范围,如此一来,总面积达到约191平方公里。
土地面积增长了,如何使用也有了新思路。“由张江高新技术园区转型为张江科学城,此次规划更强调科学城的科创能力,有多处空间预留,为科学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项目编制负责人卢柯如此解读。
目前,张江科学城范围内已集聚了一批高校、研发机构、公共服务设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高科技园区基本成形。但要转型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科学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的关键点之一,是提高创新要素的集聚度和创新能级,强化产学研合作。
为达成这个目标,张江科学城决定减少产业用地、提升教学科研用地的比例,为顶尖科研机构、研究性大学预留发展空间。以往传统的产业园区较多注重外向吸纳型的招商引资,较少注重人本,外功大于内功,缺乏对人才的黏性,从而向心力不足;现在的科学城则更加注重内生循环的“招才”“引智”“创商”“留人”,内外功兼备,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政府对张江科学城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张江科学城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于21%;进一步提高产业、研发、公共设施用地的兼容性和弹性。
安居才能乐业。根据规划,张江科学城将通过增加居住用地满足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新增约920万平方米住宅中,有890万平方米采用租赁模式。当前,有限的土地造成张江房价不断攀升的现实,而科学城绝大部分新增住宅用地“只租不售”,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才的住房压力。
实际上,这样的思路,在“人才公寓”这个一直极富张江特色的案例中已经在实践。在这次的规划中,张江人才公寓也升级到全新的“4.0版本”。
张江人才公寓始建于2000年初,对于公司的归属地和纳税地在张江、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上海无住房的职工,提供价格低于市场而服务质量高的住房租赁,解决了许多张江人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工作在张江、创业在张江、居住在张江”的“小目标”。
当时的“创业公寓”总计476套,最小房间面积20多平方米,还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不同户型,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张江的第二代人才公寓是“高科苑人才公寓”,它是针对入驻企业白领开发的酒店式管理的人才公寓,也是园区招商引资、聚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共由16栋小高层组成,可接纳约1000戶租户入住,共可提供约400多个车位,1万多平方米商业配套。有五六种房型,推出不到一年就达到95%出租率。
以“天之骄子”为代表的张江第三代人才公寓配套完善,是全装修房,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公寓还与创意活动结合,更好地为青年人服务。
目前,在张江园区的核心区域,已经有9个人才公寓项目。随着孙桥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项目启动,张江人才公寓4.0的面纱也由此揭开。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包括1.19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共1226套精装公寓,有小、中、大三种户型。
国际社区人才公寓项目积极响应张江科学城的整体定位,打造“小街区”:小尺度、多层为主、较高的建筑密度,开放的街区以及周边小商铺的设立,增加了周边居民的接触活动,增强社区活力。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颇费心思,呈现出“街道-公共平台-架空步道”多级均布的样貌。架空步道增大居民活动空间,开放的布局使社区的整体形象更加自由有朝气。张江南区配套生活基地为社区居民的教育、交通出行等提供保障。
从“园区”向“城区”转型,张江科学城的一土一木,都充分考虑到产城融合、职居平衡的要求,预留了未来发展的弹性。
过去,张江曾被抱怨为“城市味道”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和外部交通配套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张江科学城的规划中,强调建设更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今后,科学城将提升公交车的覆盖比例,公交出行比重達到50%以上。
科学城将依托轨道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基本实现步行600米(10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未来,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达到中心城平均水平,实现张江科学城与对外交通枢纽、重点科研院所、城市中心形成45分钟快速便捷轨交联系。
除了现在已经运营的地铁2号线外,未来张江还将新增3条新的轨交线,包括南北贯穿张江的轨交21号线,沿中科路横穿张江中部的轨交13号线,以及从张江南部穿过的连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机场联络线。这些轨交线路建成后,张江轨交线路里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2%,覆盖范围提升26%。
以前提到张江,人们总会联想到“张江高科”,那是一个科技园区,虽然“高大上”,但也有点交通偏远、生活不便。这样的情况正在迅速改变,张江将从“科技园”升级为“科学城”,形成以科创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
随着《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得到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未来的张江科学城将围绕“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中心建设核心承载区”目标战略,总体转型发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之地、新产业的培育之地。这里将变身为集创业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新型宜居城区和市级公共中心。张江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城。
“留白”的蓝图更出彩
2011年上海市政府批复决定,张江高新区核心园的用地面积约75.9平方公里。而这次张江科学城的规划范围,总面积扩大到了约94平方公里;并且,为加强与龙阳路枢纽、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地区的协调和联动发展,再外扩形成衔接范围,如此一来,总面积达到约191平方公里。
土地面积增长了,如何使用也有了新思路。“由张江高新技术园区转型为张江科学城,此次规划更强调科学城的科创能力,有多处空间预留,为科学城持续发展提供空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项目编制负责人卢柯如此解读。
目前,张江科学城范围内已集聚了一批高校、研发机构、公共服务设施、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生物医药、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优势突出,高科技园区基本成形。但要转型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科学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其中的关键点之一,是提高创新要素的集聚度和创新能级,强化产学研合作。
为达成这个目标,张江科学城决定减少产业用地、提升教学科研用地的比例,为顶尖科研机构、研究性大学预留发展空间。以往传统的产业园区较多注重外向吸纳型的招商引资,较少注重人本,外功大于内功,缺乏对人才的黏性,从而向心力不足;现在的科学城则更加注重内生循环的“招才”“引智”“创商”“留人”,内外功兼备,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政府对张江科学城规划的批复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张江科学城用地结构调整,规划教育科研用地比例不小于21%;进一步提高产业、研发、公共设施用地的兼容性和弹性。
安居才能乐业。根据规划,张江科学城将通过增加居住用地满足就业人口的居住需求。规划新增约920万平方米住宅中,有890万平方米采用租赁模式。当前,有限的土地造成张江房价不断攀升的现实,而科学城绝大部分新增住宅用地“只租不售”,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人才的住房压力。
实际上,这样的思路,在“人才公寓”这个一直极富张江特色的案例中已经在实践。在这次的规划中,张江人才公寓也升级到全新的“4.0版本”。
张江人才公寓始建于2000年初,对于公司的归属地和纳税地在张江、本科及以上学历、在上海无住房的职工,提供价格低于市场而服务质量高的住房租赁,解决了许多张江人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实现了“工作在张江、创业在张江、居住在张江”的“小目标”。
当时的“创业公寓”总计476套,最小房间面积20多平方米,还有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等不同户型,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张江的第二代人才公寓是“高科苑人才公寓”,它是针对入驻企业白领开发的酒店式管理的人才公寓,也是园区招商引资、聚集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共由16栋小高层组成,可接纳约1000戶租户入住,共可提供约400多个车位,1万多平方米商业配套。有五六种房型,推出不到一年就达到95%出租率。
以“天之骄子”为代表的张江第三代人才公寓配套完善,是全装修房,空调、热水器、油烟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可以拎包入住。公寓还与创意活动结合,更好地为青年人服务。
目前,在张江园区的核心区域,已经有9个人才公寓项目。随着孙桥国际社区人才公寓(一期)项目启动,张江人才公寓4.0的面纱也由此揭开。项目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包括1.19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共1226套精装公寓,有小、中、大三种户型。
国际社区人才公寓项目积极响应张江科学城的整体定位,打造“小街区”:小尺度、多层为主、较高的建筑密度,开放的街区以及周边小商铺的设立,增加了周边居民的接触活动,增强社区活力。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颇费心思,呈现出“街道-公共平台-架空步道”多级均布的样貌。架空步道增大居民活动空间,开放的布局使社区的整体形象更加自由有朝气。张江南区配套生活基地为社区居民的教育、交通出行等提供保障。
从“园区”向“城区”转型,张江科学城的一土一木,都充分考虑到产城融合、职居平衡的要求,预留了未来发展的弹性。
交通和生态全面升级
过去,张江曾被抱怨为“城市味道”不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和外部交通配套还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张江科学城的规划中,强调建设更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今后,科学城将提升公交车的覆盖比例,公交出行比重達到50%以上。
科学城将依托轨道交通,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行结构,基本实现步行600米(10分钟)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未来,轨道交通站点覆盖率达到中心城平均水平,实现张江科学城与对外交通枢纽、重点科研院所、城市中心形成45分钟快速便捷轨交联系。
除了现在已经运营的地铁2号线外,未来张江还将新增3条新的轨交线,包括南北贯穿张江的轨交21号线,沿中科路横穿张江中部的轨交13号线,以及从张江南部穿过的连接虹桥、浦东两大机场的机场联络线。这些轨交线路建成后,张江轨交线路里程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2%,覆盖范围提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