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物理学中,存在着相当多的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这些内容往往具有相当高的可比性.通过合理运用比较法,能够帮助学生迅速接受全新的概念,并加深学生对不同概念的科学理解.尤其是在复习过程中,通过比较法的运用,能使物理知识之间出现良好的贯通点,互相联系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在物理教学中,不仅需要学生找出差异性相当大的物理概念以及物理现象,还需要学生找到表面较为相似的物理现象,并发现其中的物理原理区别所在.在新课程背景下,比较法被广泛地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并且产生了相当大的功效.下面对比较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一、对新旧物理知识进行对比
例如,在学习密度以及电阻时,由于这两者描述的都是物体本身在某一方面凸显出来的特性,因而在学习后面的物理量时可以与前面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数值上,其等于公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比值,而与公式中不同物理量的大小没有任何关联.
又如,对速度、功率这两种物理量进行比较.这两种物理量所描述的主要是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现象.在学习后面的物理量的过程中,需要與前面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并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对比的物理对象相当多.除了各种物理量以外,还可以对各种物理实验进行对比.比如,测量导体电阻实验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实验目的以及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其余内容都相同,因而对比起来较为合理,能使学生迅速产生深刻印象,有利于接下来的物理实验学习.
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相当多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本身看不到,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些概念往往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加以掌握.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比较法,将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化解为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而使学生迅速地加以理解,并顺利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热学”时,对于热量与内能的概念区别,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分辨.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物体在发生热传递现象过程中所交换出来的能量往往被称为热量,而物体固定在某一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叫作内能.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发生了热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能量交换,就变成了热量.学生需要对这两者进行合理的对比,深层次探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迅速理解这两种概念,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物理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相当多的懵懂之处,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物理知识又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不理想.在生活中,学生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可以用身边的事例与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科学的比较,进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比热容”时,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呈现出表面化状态,无法加以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在物理教材中,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特性,主要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吸热能力.教师可以将比热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将比热容视为人的饭量,所吸收的热量可以视为人所摄入的饭量,升高的温度则可以视为吃饱.那么,如何让饭量不同的两个人都吃饱饭呢?由于饭量大的人所吃的饭比较多,因而如果让他们摄入相同的饭量,饭量小的人必然会先吃饱.因而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时候,比热大的物质往往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而如果它们所吸收的热量相等,则比热容较小的物质所升的温度更高.通过合理的联系比较,学生能够迅速发现比热容概念的本质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总之,对于新时期的物理教学而言,比较法属于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全新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各种物理知识的印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比较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赖德洁.谈中学物理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宋晓丽.浅谈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教学衔接问题[J].科技视界,2014(36).
一、对新旧物理知识进行对比
例如,在学习密度以及电阻时,由于这两者描述的都是物体本身在某一方面凸显出来的特性,因而在学习后面的物理量时可以与前面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数值上,其等于公式中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比值,而与公式中不同物理量的大小没有任何关联.
又如,对速度、功率这两种物理量进行比较.这两种物理量所描述的主要是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物理现象.在学习后面的物理量的过程中,需要與前面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并指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对比的物理对象相当多.除了各种物理量以外,还可以对各种物理实验进行对比.比如,测量导体电阻实验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在比较过程中发现,它们的实验目的以及数据处理方式不同,其余内容都相同,因而对比起来较为合理,能使学生迅速产生深刻印象,有利于接下来的物理实验学习.
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相当多的抽象概念.这些概念本身看不到,使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些概念往往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需要学生加以掌握.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合理地运用比较法,将一些较为复杂的物理概念化解为容易理解的内容,进而使学生迅速地加以理解,并顺利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热学”时,对于热量与内能的概念区别,学生往往难以有效分辨.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物体在发生热传递现象过程中所交换出来的能量往往被称为热量,而物体固定在某一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叫作内能.也就是说,如果物体发生了热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出现了能量交换,就变成了热量.学生需要对这两者进行合理的对比,深层次探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而迅速理解这两种概念,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三、联系生活实际比较物理知识
对于学生而言,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相当多的懵懂之处,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物理知识又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不理想.在生活中,学生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可以用身边的事例与相关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科学的比较,进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比热容”时,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呈现出表面化状态,无法加以深层次的理解和运用.在物理教材中,比热容的定义为“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是物质所具有的一种特性,主要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吸热能力.教师可以将比热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将比热容视为人的饭量,所吸收的热量可以视为人所摄入的饭量,升高的温度则可以视为吃饱.那么,如何让饭量不同的两个人都吃饱饭呢?由于饭量大的人所吃的饭比较多,因而如果让他们摄入相同的饭量,饭量小的人必然会先吃饱.因而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时候,比热大的物质往往会吸收更多的热量,而如果它们所吸收的热量相等,则比热容较小的物质所升的温度更高.通过合理的联系比较,学生能够迅速发现比热容概念的本质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总之,对于新时期的物理教学而言,比较法属于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全新的物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各种物理知识的印象.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比较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赖德洁.谈中学物理的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宋晓丽.浅谈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教学衔接问题[J].科技视界,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