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游戏化符合幼儿发展需要,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幼儿学习过程的新鲜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行动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幼儿教学形式,它可以开发幼儿智力,挖掘幼儿潜能,让幼儿在充满快乐的教学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升。幼儿的身心发育不成熟,理解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游戏式课堂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带给他们更丰富的学习经验,解放幼儿的天性,全面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核心素养。此外,将游戏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可以使书面知识变得立体化、生动化。这样一来,幼儿就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教师采用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还有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许多游戏不仅需要动脑,还需要体力活动,如奔跑、蹦跳、射击等,这些运动可以锻炼幼儿的体力,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的现实意义
将游戏式教学运用于幼儿园工作的现实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保证幼儿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幼儿年龄小,心理、生理尚处于发育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游戏教学可以保证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比如,当教师给幼儿讲“懂规则、守规矩”这一生活习惯时,就可以让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在遵守交通规则的环节中,有的幼儿会扮演交警,有的幼儿会扮演路人,还有一些幼儿会扮演司机。在模拟各种道路交通的情景时,教师需要教会幼儿不同角色所要遵守的交通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进行适当的“惩罚”,在充满趣味的游戏中让幼儿掌握教学内容。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游戏教学意识
幼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一些幼儿园打着为幼儿小学教育打基础的旗号,一味模仿小学的教育模式,将教学活动与游戏分开,在设计课程内容时没有考虑到幼儿特殊的年龄特征,缺乏游戏教学意识,这样不但不能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而且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缺乏创新的游戏模式
当前,许多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教学时仍沿用一些传统的游戏形式,缺乏对游戏模式的创新意识,没有结合时代特点和幼儿特点设计出新的游戏。许多教师还停留在教幼儿玩“鹰抓小鸡”“丢手绢”一类的游戏。这些游戏年代久远,虽然经典,但对当代幼儿的吸引力不足,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现在有一些游戏,不仅趣味性浓,还能提升幼儿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师应该关注教学游戏的发展变化,深入挖掘游戏资源,创新课堂游戏形式,满足幼儿的需求。
(三)没有对幼儿游戏精神的培养给予关注
对幼儿来说,培养游戏精神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学习。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培养幼儿的游戏精神,其实是培养他们快乐生活的能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游戏中经常有胜负之分,但失败者可以重来,成功也只是暂时的,享受过程是游戏的最主要意义。这种关注过程、看轻结果的态度也是游戏精神的一种。许多教师不重视幼儿游戏精神的培养,认为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消遣的手段,没有真正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如果善于利用它,游戲将会是课堂教学强有力的助推器。
四、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策略
(一)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创造情境
幼儿园教学应采用更生动的教学模式丰富幼儿的课堂体验。教师要把游戏活动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积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空间、时间、道具等,使幼儿能更安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游戏活动。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选择适宜的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比如,在讲解《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考虑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先给幼儿讲大概的故事,然后让幼儿自发分组,选择想演的角色,最后合作表演出故事内容。角色扮演类游戏是幼儿最常见的游戏形式,也是最能激发幼儿兴趣的游戏。它不仅能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还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对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表演类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对故事中一笔带过的人物进行逐步扩展和艺术加工。举例来说,教师可以用“矮人天生就是矮人吗?”这类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写故事情节,展现幼儿的才智。
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情境可以使幼儿更积极地融入课堂活动中,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幼儿教师应积极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必须与教学内容高度结合,将游戏与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教师还要多与幼儿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二)游戏应体现目的性
幼儿教学要想真正做到游戏的完美融合与有效运用,就需要充分发挥游戏的趣味性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游戏活动过程中不必过分强调理论,过于刻板的理论知识往往会导致幼儿产生排斥心理。教师应注意利用游戏达到教学目的。比如“萝卜蹲”是一种身体运动游戏,能有效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适合在教学中应用。
(三)创新竞赛模式
当前幼儿园教学内容单一、形式粗放,难以适应当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单一的游戏内容会使幼儿感到无聊,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达不到游戏教学的作用。教师应不断创新游戏方法,完善游戏资源,丰富游戏活动的主题、形式,结合当前的热点话题和热门内容,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
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环节,通过游戏提高幼儿的课堂学习效率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教师要对教学游戏进行多层次的设计,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可以举行小型竞赛游戏,为幼儿准备一定数量的铅笔、橡皮、尺子等,让幼儿记住这些物品的数量。然后,教师将物品收起来的同时向幼儿提问物品的数量,对回答正确的幼儿予以奖励,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的竞赛游戏可以让教学活动更具趣味性,也能促使幼儿主动思考,帮助幼儿快速掌握基本知识。
(四)树立科学的游戏教学观念
缺乏科学、合理的游戏教学观念会使教师的效率大大降低,达不到教学目的。为此,教师需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游戏教学观念,将教育与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本性,对幼儿做好正面的指引,努力激发幼儿的主导作用,推动幼儿的快乐成长。
课程游戏化丰富了幼儿园课堂的教育形式。教师应学会运用游戏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的专注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和合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