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甘正传里说:“人生就像吃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被后世称为北魏文明太后的冯氏以美貌立世。当时汉室灭,天下乱,三国分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这天底下的事,无非是你杀了我,我杀了你也。各路诸侯,纷拥而立,拉个竿子称大王,一时间皇帝无数。冯氏也是出身于十六国中的皇族,如果不是国破家亡,她原本应该成为一个公主。她祖父是北燕昭成帝冯弘,国亡,祖父、父亲相继死去。才几岁的冯氏,被纳入宫中为奴。
在宫中当了几年婢女,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文成帝拓跋濬看上了冯氏,立为妃。接着,冯氏凭着美貌和聪慧,三年后竟然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但是皇后不好做,首先就是必须不能生儿子。大家都奇怪,后妃当然是母以子贵啊,为什么不能生儿子呢。因为北魏宫中有一个变态的规定,那就是凡是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都要被赐死。为什么呢,怕母后专权,执掌朝政。
冯氏做了皇后,立刻感觉到了害怕。一旦有了皇子,她必须依规矩被处死。为了逃过这一命运,她立刻行动起来。当时幸好宫中拓跋濬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了,其中最得宠的李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冯后立刻游说李夫人所生的长子拓跋弘立为太子,李夫人也被一杯毒酒执行了祖制家规。
数年的皇后生涯,冯后做得十分完美,丈夫宠爱,逃过死亡威胁,除去情敌,家族复兴,兄妹团聚,一切是如此称心如意。却不想才年仅二十六岁的文成帝拓跋濬却生了一场大病,不治而亡。对于年仅二十四岁的冯后来说,犹如天塌地陷。她十一岁起就跟了拓跋濬,他年轻英俊,文才武功,将她从低贱宫奴中提拔出来成为皇后,与她夫妻情深。他在她的心目中地位至尊至高,无可取代。
拓跋濬死后第三日,按照北魏的旧俗制度,焚烧皇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谓之“烧三”,朝中百官和后宫嫔妃一起亲临现场哭泣哀吊。当熊熊的火光燃起,看着一件件熟悉的物件投入火中化为灰烬,仿佛烧掉的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一刹那的恍惚,竟然让冯后身不由己地悲号着,投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之中。
这一刹那的冲动,于冯后此生来说只有这一次。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在猜测,她是真的对亡夫的感情深厚到宁与同死的地步,还是一场政治秀?或者,那一刻她是真的绝望,命运一直在捉弄她,她拿在手里,含在口中的糖,等刚刚尝到甜头,就被无情地夺走了。她原本是个公主,却国破家亡;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却父母双亡;好容易做上皇后,却面临立子杀母的祖制威胁;终于,等她什么都有了,那可以给予她一切庇护她一切的人却又死了。
冯后没有死成,“死”过之后,胆子也放开了。在联合大臣们平息了一场叛乱后,冯太后坐在皇帝宝座上,当场宣布代掌国政。
权力犹如罂粟,一旦品尝就会上瘾,再也不会放下。冯太后和皇帝的矛盾越来越深。皇帝先出手杀了太后的宠臣,太后立刻展开报复,逼皇帝让位给儿子拓跋宏。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原皇帝成了太上皇,年仅五岁的拓跋宏则成了新皇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而冯太后也升格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吸取了拓跋弘不听话的教训,小拓跋宏自出生开始,她就亲自抚养教育,果然拓跋宏不负所望,又听话又能干,出落得让她极为称心满意。太上皇拓跋弘自然是很不甘心,他还年轻,冯太后尚未养老,何况于他。于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和冯太后展开对小皇帝和朝政控制权的争斗。两母子的矛盾非但没有随着拓跋弘退位而减少,反而越演越烈,终于冯太后不能再忍,派人给拓跋弘送去一壶鸩酒,将拓跋弘毒死于平城永安殿,彻底断绝后患。天子之家无亲情,更何况只是名分母子,拓跋弘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冯太后三十五岁。
从此之后,冯太后诸事顺遂,再也无人敢于逆她之意。她掌握着在千年之后我们都知道很有孝心的孙子拓跋宏,倚仗男宠王睿、李冲的辅佐,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襄助,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太和改制”,即我们今天所称的“孝文帝改革”,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冯太后执政时执行或者是冯太后政策的延续。
冯太后的人生恰如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精彩纷呈。冯太后的执政,彻底改变了北魏鲜卑族的遗风,使其区别于五胡乱中华的其他胡族山大王式的打砸抢杀,成为一个符合中原标准的王朝。她所实行的政策,经历北周、隋、唐,影响了整个中国数百年。
编辑/姚晟
被后世称为北魏文明太后的冯氏以美貌立世。当时汉室灭,天下乱,三国分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这天底下的事,无非是你杀了我,我杀了你也。各路诸侯,纷拥而立,拉个竿子称大王,一时间皇帝无数。冯氏也是出身于十六国中的皇族,如果不是国破家亡,她原本应该成为一个公主。她祖父是北燕昭成帝冯弘,国亡,祖父、父亲相继死去。才几岁的冯氏,被纳入宫中为奴。
在宫中当了几年婢女,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文成帝拓跋濬看上了冯氏,立为妃。接着,冯氏凭着美貌和聪慧,三年后竟然被正式册立为皇后。
但是皇后不好做,首先就是必须不能生儿子。大家都奇怪,后妃当然是母以子贵啊,为什么不能生儿子呢。因为北魏宫中有一个变态的规定,那就是凡是后妃所生之子被立为储君,生母都要被赐死。为什么呢,怕母后专权,执掌朝政。
冯氏做了皇后,立刻感觉到了害怕。一旦有了皇子,她必须依规矩被处死。为了逃过这一命运,她立刻行动起来。当时幸好宫中拓跋濬已经有了几个儿子了,其中最得宠的李夫人还生了两个儿子。冯后立刻游说李夫人所生的长子拓跋弘立为太子,李夫人也被一杯毒酒执行了祖制家规。
数年的皇后生涯,冯后做得十分完美,丈夫宠爱,逃过死亡威胁,除去情敌,家族复兴,兄妹团聚,一切是如此称心如意。却不想才年仅二十六岁的文成帝拓跋濬却生了一场大病,不治而亡。对于年仅二十四岁的冯后来说,犹如天塌地陷。她十一岁起就跟了拓跋濬,他年轻英俊,文才武功,将她从低贱宫奴中提拔出来成为皇后,与她夫妻情深。他在她的心目中地位至尊至高,无可取代。
拓跋濬死后第三日,按照北魏的旧俗制度,焚烧皇帝生前的御衣器物等谓之“烧三”,朝中百官和后宫嫔妃一起亲临现场哭泣哀吊。当熊熊的火光燃起,看着一件件熟悉的物件投入火中化为灰烬,仿佛烧掉的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一刹那的恍惚,竟然让冯后身不由己地悲号着,投向熊熊燃烧的大火之中。
这一刹那的冲动,于冯后此生来说只有这一次。千百年来一直有人在猜测,她是真的对亡夫的感情深厚到宁与同死的地步,还是一场政治秀?或者,那一刻她是真的绝望,命运一直在捉弄她,她拿在手里,含在口中的糖,等刚刚尝到甜头,就被无情地夺走了。她原本是个公主,却国破家亡;她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却父母双亡;好容易做上皇后,却面临立子杀母的祖制威胁;终于,等她什么都有了,那可以给予她一切庇护她一切的人却又死了。
冯后没有死成,“死”过之后,胆子也放开了。在联合大臣们平息了一场叛乱后,冯太后坐在皇帝宝座上,当场宣布代掌国政。
权力犹如罂粟,一旦品尝就会上瘾,再也不会放下。冯太后和皇帝的矛盾越来越深。皇帝先出手杀了太后的宠臣,太后立刻展开报复,逼皇帝让位给儿子拓跋宏。就这样,年仅十八岁的原皇帝成了太上皇,年仅五岁的拓跋宏则成了新皇帝,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孝文帝,而冯太后也升格为太皇太后。
冯太后吸取了拓跋弘不听话的教训,小拓跋宏自出生开始,她就亲自抚养教育,果然拓跋宏不负所望,又听话又能干,出落得让她极为称心满意。太上皇拓跋弘自然是很不甘心,他还年轻,冯太后尚未养老,何况于他。于是以太上皇的身份,和冯太后展开对小皇帝和朝政控制权的争斗。两母子的矛盾非但没有随着拓跋弘退位而减少,反而越演越烈,终于冯太后不能再忍,派人给拓跋弘送去一壶鸩酒,将拓跋弘毒死于平城永安殿,彻底断绝后患。天子之家无亲情,更何况只是名分母子,拓跋弘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冯太后三十五岁。
从此之后,冯太后诸事顺遂,再也无人敢于逆她之意。她掌握着在千年之后我们都知道很有孝心的孙子拓跋宏,倚仗男宠王睿、李冲的辅佐,以及其他文武大臣的襄助,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史称“太和改制”,即我们今天所称的“孝文帝改革”,其中大部分都是由冯太后执政时执行或者是冯太后政策的延续。
冯太后的人生恰如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精彩纷呈。冯太后的执政,彻底改变了北魏鲜卑族的遗风,使其区别于五胡乱中华的其他胡族山大王式的打砸抢杀,成为一个符合中原标准的王朝。她所实行的政策,经历北周、隋、唐,影响了整个中国数百年。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