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先是分析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然后基于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的基础上,对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政策;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改革策略
减税降费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稳步发展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财税改革政策,在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同时,因地制宜实施财税改革措施,确保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财政与国家治理相对接,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加以定位,财政已成为跨越国家治理所有领域、覆盖国家治理所有活动的综合性因素。财政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财税体制成为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现行财税体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旧预算体制约束、地方预算监督不力、税制结构不完善等,已经不完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财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效应,与此同时,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普遍放缓,短期内地方债增长明显。面对新形势,各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行国家财税政策的同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的放矢地推行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处理好政策短期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力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更加稳定、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新《预算法》实施后,政府收支行为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也迫在眉睫,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压减支出和“六保”“六稳”等工作压力较大,向绩效要财力、向绩效要效益的呼声日益高涨,而现阶段仍有些地方政府并未充分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職能外溢的问题,如地方隐性负债较高、地方土地财政偏颇、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并不符合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推行财税体制改革变得尤其重要。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
(一)短期内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
2019年以来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范围主要体现在增值税税率调整、起征点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提升等方面。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在地方政府收入中比重提高,增值税税率的下调,使得增值税税收收入大幅减少,而增值税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这使得减税的财政收入压力极大的传导至地方财政身上;另一方面取消或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使得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进一步受到影响。另外,财政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三保”支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民生配套保障资金及重点项目支出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尤其是市县以下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当地政府在实现减税降费政策后整体压力较大,短期内就会出现较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可见,从短期来看,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会使得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减少。
(二)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造成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矛盾,而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那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产业发展较为繁荣,尤其是近年来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但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这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会在短期内有所下降,但因为其本身经济发展能力较强,产业结构较合理,财政实力较雄厚,在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下,抗压能力较强,能够比较平稳地过渡。另一方面是那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及财政实力有限等原因,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提升财政收入。这就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开,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导致地方债在短期内增长过快
减税降费与地方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大规模减税降费使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在短期内财政支出的规模相对稳定,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前提下,要维持财政支出的稳定,必然会带来地方债的增长,2019年3月,财政部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的重要创新——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种方式拓宽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渠道,也加快了地方债发行的速度。叠加前些年地方隐性债务增长较快,近些年又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因此存在着引发地方债务风险的可能。
(四)长期内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虽然短期内减税降费政策会使得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从整体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实施,可使市场主体获得更多的地方经济资源,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当地经济的活力,并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其次,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推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纳税负担,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较多的省份而言,在降低企业纳税负担的同时,可更好推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而以点带面地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最后,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其带来的减负效应也更加明显,且不仅仅是降低企业纳税负担,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这是因为企业纳税负担明显缓解,企业利润空间也由此扩大,则企业在对商品定价时自然也不会过高,这样便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减税降费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是立足长远的大战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了根基。 三、减税降费政策下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税收制度体系
针对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各地财政部门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地方财税体系,大力培育地方税源,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有效发挥直接税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如现阶段房产税、财产税征收的呼声较高,近日,财政部透露财税体制改革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其中“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再次被提及。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征收条件目前较为成熟,因此在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可将这两项税种作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进行征收,但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入较大,也使得其金融风险较大,所以也需要地方政府在构建完善的地方税种体系时,重视税收征收机制的完善,以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
(二)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平衡发展
在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外,也要重视调动各地方政府及行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保证财税体制改革有效落实。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梳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基础上,明确纵向转移支付的额度,结合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合理分配财权,并加大对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而弥补地方财政税收的缺口。落实好特殊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直达资金常态化监控管理,压实地方在资金分配、使用中的主体责任,确保资金落实到基层,保障惠企利民资金精准用于受益对象,以促进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预算绩效管理
减税降费实施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就对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一是要加快推动部门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财政资金配置上的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要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除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外,还要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投融资领域扩展。三是要关注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绩效管理,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地区发展均等化,合理匹配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更加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
(四)加强地方债监督管理,避免导致财政危机
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地方债规模,既要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要坚决防范化解风险。一是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评估预警。二是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防止以各种形式新增隐性债务。加大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严格落实问责机制。三是要优化地方政府債券品种机构和期限结构,使地方债的发行更加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四、结语
总之,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实施,从短期角度来看,会降低地方财政收入,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而为了确保地方财政均衡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保财税政策价值作用有效发挥,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启宽.“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185-186.
[2]程兴玲.“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0(09):179+181.
[3]唐晓旺.减税降费背景下保持地方财政可持续的思路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62+155.
关键词:财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政策;地方财政收入;影响;改革策略
减税降费政策是我国现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稳步发展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这就需要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财税改革政策,在确保减税降费政策作用有效发挥的同时,因地制宜实施财税改革措施,确保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随着财政与国家治理相对接,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加以定位,财政已成为跨越国家治理所有领域、覆盖国家治理所有活动的综合性因素。财政税收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财税体制成为影响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现行财税体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旧预算体制约束、地方预算监督不力、税制结构不完善等,已经不完全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财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其次,随着深化增值税改革及个人所得税改革等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效应,与此同时,我国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普遍放缓,短期内地方债增长明显。面对新形势,各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行国家财税政策的同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有的放矢地推行财税体制改革,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处理好政策短期效应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期效应之间的关系,有力保证地方财政收入更加稳定、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最后,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新《预算法》实施后,政府收支行为受到更加严格的法律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也迫在眉睫,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减税降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压减支出和“六保”“六稳”等工作压力较大,向绩效要财力、向绩效要效益的呼声日益高涨,而现阶段仍有些地方政府并未充分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有的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職能外溢的问题,如地方隐性负债较高、地方土地财政偏颇、财政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并不符合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推行财税体制改革变得尤其重要。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体现
(一)短期内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下降
2019年以来我国的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政策范围主要体现在增值税税率调整、起征点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提升等方面。全面营改增后,增值税在地方政府收入中比重提高,增值税税率的下调,使得增值税税收收入大幅减少,而增值税作为中央和地方共享的税种,这使得减税的财政收入压力极大的传导至地方财政身上;另一方面取消或停止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社保费率等政策,使得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进一步受到影响。另外,财政刚性支出需求有增无减,“三保”支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民生配套保障资金及重点项目支出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尤其是市县以下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不稳定,当地政府在实现减税降费政策后整体压力较大,短期内就会出现较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可见,从短期来看,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会使得地方财政收入明显减少。
(二)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造成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的矛盾,而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也进一步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那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各产业发展较为繁荣,尤其是近年来服务行业蓬勃发展,但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这部分地区的财政收入会在短期内有所下降,但因为其本身经济发展能力较强,产业结构较合理,财政实力较雄厚,在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下,抗压能力较强,能够比较平稳地过渡。另一方面是那些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及财政实力有限等原因,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提升财政收入。这就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进一步拉开,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三)导致地方债在短期内增长过快
减税降费与地方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两者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大规模减税降费使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在短期内财政支出的规模相对稳定,在财政收入下降的前提下,要维持财政支出的稳定,必然会带来地方债的增长,2019年3月,财政部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管理的重要创新——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市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这种方式拓宽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渠道,也加快了地方债发行的速度。叠加前些年地方隐性债务增长较快,近些年又是地方政府偿债高峰期,因此存在着引发地方债务风险的可能。
(四)长期内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虽然短期内减税降费政策会使得地方财政收入下降,但从整体及长远的角度来看,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对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实施,可使市场主体获得更多的地方经济资源,这有利于充分激发当地经济的活力,并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其次,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推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纳税负担,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较多的省份而言,在降低企业纳税负担的同时,可更好推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进而以点带面地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不仅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也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最后,随着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其带来的减负效应也更加明显,且不仅仅是降低企业纳税负担,也能给消费者带来好处,这是因为企业纳税负担明显缓解,企业利润空间也由此扩大,则企业在对商品定价时自然也不会过高,这样便有利于促进消费,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减税降费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是立足长远的大战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厚植了根基。 三、减税降费政策下财税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建立健全税收制度体系
针对减税降费政策对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各地财政部门首先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地方财税体系,大力培育地方税源,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统筹推进非税收入改革。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有效发挥直接税筹集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如现阶段房产税、财产税征收的呼声较高,近日,财政部透露财税体制改革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其中“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再次被提及。近年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征收条件目前较为成熟,因此在减税降费政策实施后,可将这两项税种作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进行征收,但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投入较大,也使得其金融风险较大,所以也需要地方政府在构建完善的地方税种体系时,重视税收征收机制的完善,以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升。
(二)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平衡发展
在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除了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外,也要重视调动各地方政府及行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以保证财税体制改革有效落实。为此,应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梳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基础上,明确纵向转移支付的额度,结合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合理分配财权,并加大对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而弥补地方财政税收的缺口。落实好特殊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直达资金常态化监控管理,压实地方在资金分配、使用中的主体责任,确保资金落实到基层,保障惠企利民资金精准用于受益对象,以促进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进而推动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扩大预算绩效管理
减税降费实施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就对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一是要加快推动部门绩效管理,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财政资金配置上的作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应。二是要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范围,推动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除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外,还要向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投融资领域扩展。三是要关注专项转移支付预算绩效管理,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地区发展均等化,合理匹配各级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更加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
(四)加强地方债监督管理,避免导致财政危机
进一步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合理确定地方债规模,既要有效发挥政府债务融资的积极作用,又要坚决防范化解风险。一是要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加强风险评估预警。二是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防止以各种形式新增隐性债务。加大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严格落实问责机制。三是要优化地方政府債券品种机构和期限结构,使地方债的发行更加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要。
四、结语
总之,减税降费政策的深入实施,从短期角度来看,会降低地方财政收入,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促进经济结构进一步转型升级。而为了确保地方财政均衡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确保财税政策价值作用有效发挥,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启宽.“营改增”对地方财政的影响[J].全国流通经济,2020(15):185-186.
[2]程兴玲.“营改增”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财税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20(09):179+181.
[3]唐晓旺.减税降费背景下保持地方财政可持续的思路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1):6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