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视剧《花千骨》剧终后,四年级妞妞的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女儿天天追此剧,对男主角很痴迷。还有很多小女孩都喜欢TFboys和鹿晗等“小鲜肉”。五年级的萌萌和同学们一起追TFboys,搜集相关画报、杂志,听他们的演唱会,只要有一丝信息,孩子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掌握。
有少数妈妈会跟孩子一起追星,但大多数妈妈担心追星影响学习,担心某些明星的不良经历对孩子有所影响,而且也质疑明星主演的这些偶像剧是否适合孩子观看。为防止孩子追星,一些妈妈想了不少办法:没收手机、关闭电视、少给零用钱。但孩子却借钱追星,只是买了海报不敢拿回家,让同学代收着。初一男孩牛牛,妈妈不让他追某偶像剧,结果他就抱着手机躲在被窝里看半宿。
面对偶像,一方面是孩子的喜欢,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担心。对孩子的偶像世界,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家长该如何对孩子的偶像崇拜进行引导呢?
偶像崇拜是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
白玉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印象,把自己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其在特定年龄阶段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过程中的伴随现象。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青少年需要通过对一些成年或同龄人中偶像人物的认同来确认自我的价值,即个人在其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中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
偶像崇拜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人成长中的一种正常表現。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偶像崇拜会呈下降趋势,其批判性思维的日臻成熟则呈上升趋势。对此,我们也应持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通过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的过程来整合自我、发展自我。
和孩子一起分析剧情和现实
高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孩子的偶像崇拜是从四五年级开始的,家长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情绪,是道德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是孩子长大成人必经的过程。家长要认识到,这是一件正向发展的事,要肯定、支持和赞赏。但是今天有些偶像,特别是一些娱乐明星自身的不良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长,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我建议家长不要“堵”,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参与进来,一块交流,畅谈各自的看法。一方面,这是一个亲子沟通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逐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正向的道德观,把偶像崇拜打造成孩子人生的课程,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面对一些偶像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复述剧情中的故事情节,研究剧情中人物的心理、行为变化,分析造成人物变化的原因,去理解人物、正确对待剧情,不盲目模仿,不迷失在剧情之中。
再如,明星在影片中、舞台上塑造的形象或许让我们心仪、赞赏、崇拜,但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犯错误,必须正确看待这些。帮孩子把这些分析清楚了,他们也就能够做到不盲目追星。
引导孩子选择有激励价值的偶像
王芳(北京市妇联宣传部部长)
作为一个老牌追星族,我特别理解孩子们喜爱偶像的心情。我清晰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红遍全国的《血疑》,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带到了我们的视线,从此,我是多么迷恋这对璧人的一切。所以,喜爱和追捧美好的人和事是少男少女的天性。
我也不认为追星就会致使孩子的学业面临危机,我在坚持不懈的追星过程中也考取了北京大学。
孩子面临的诱惑很多,有一个正向的偶像作为励志的坐标去引导他的人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实事求是地说,家长还是要引导孩子去选择有激励价值的偶像。当然,现在的文化作品包括影视作品,适合孩子的实在寥寥无几,致使他们可选择的只有国外的偶像、娱乐界的偶像。
我个人深有感触的是,儿子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后,提振了好大的精气神,兵哥哥秒杀小鲜肉,这些英姿勃发的解放军战士成了儿子的偶像。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积极引导,让孩子有一个能激励他的偶像,比单纯地隔绝与偶像的联系要有效得多。
将对偶像的表层欣赏,转化为实质欣赏
徐学玲(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盲目、过分、疯狂崇拜明星。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孩子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着积极的人生经验,获得成长的正能量。偶像成了孩子的榜样,成了孩子进步的动力,明星的榜样效应就有了很好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追星应该说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默默地陪伴着、关注着就好。
当然,有一些青少年崇拜的只是肤浅的表层现象,只追求个性张扬。父母要引导孩子们看清,明星光鲜奇异的着装、标新立异的发型都是舞台表演的需要,他们荧屏上所展现的性格与才能只是剧情的塑造,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写照;应该将对偶像的表层欣赏转化为实质欣赏;学习偶像们的拼搏精神、坚毅性格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要了解偶像成功背后的种种艰辛,真正把偶像变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动力。
给孩子更多真实生活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刘称莲(家庭教育指导师)
我女儿有一段时间也特别迷恋周杰伦,我并没有阻止她,还给她买了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让她和偶像亲密接触。同时,我们也在生活中让她尝试各种角色。上中学时,我们教女儿做手工缝衣服,让她跟农村孩子接触,鼓励她去敬老院服务老人,带她去爸爸工作单位参观,鼓励她写文章给媒体投稿等等。
渐渐地,她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了。比如,到高考前,女儿就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坚决不学哪些专业,因为那不是自己所爱,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
因为体谅农村孩子的不易,女儿大学期间在打工子弟小学志愿教学,直到出国的那一刻。无论是学喜欢的专业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都觉得这些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偶像崇拜是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这一需求,不堵而疏,积极引导,以合理的方式陪伴孩子走过这一段人生的迷茫期。
有少数妈妈会跟孩子一起追星,但大多数妈妈担心追星影响学习,担心某些明星的不良经历对孩子有所影响,而且也质疑明星主演的这些偶像剧是否适合孩子观看。为防止孩子追星,一些妈妈想了不少办法:没收手机、关闭电视、少给零用钱。但孩子却借钱追星,只是买了海报不敢拿回家,让同学代收着。初一男孩牛牛,妈妈不让他追某偶像剧,结果他就抱着手机躲在被窝里看半宿。
面对偶像,一方面是孩子的喜欢,另一方面是家长的担心。对孩子的偶像世界,我们该持什么态度?家长该如何对孩子的偶像崇拜进行引导呢?
偶像崇拜是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
白玉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偶像崇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它特指由于“光环效应”而形成夸大的社会认知和社会印象,把自己喜好的人物看得完美无缺、高度认同、崇尚并伴有情感依恋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行为。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其在特定年龄阶段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过程中的伴随现象。在建立自我同一性的时期,青少年需要通过对一些成年或同龄人中偶像人物的认同来确认自我的价值,即个人在其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中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
偶像崇拜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也是人成长中的一种正常表現。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偶像崇拜会呈下降趋势,其批判性思维的日臻成熟则呈上升趋势。对此,我们也应持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通过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的过程来整合自我、发展自我。
和孩子一起分析剧情和现实
高峰(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
孩子的偶像崇拜是从四五年级开始的,家长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因为偶像崇拜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情绪,是道德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是孩子长大成人必经的过程。家长要认识到,这是一件正向发展的事,要肯定、支持和赞赏。但是今天有些偶像,特别是一些娱乐明星自身的不良行为,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学业、影响孩子的一生成长,这一点需要引起家长的关注。
我建议家长不要“堵”,而是要与孩子一起参与进来,一块交流,畅谈各自的看法。一方面,这是一个亲子沟通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逐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正向的道德观,把偶像崇拜打造成孩子人生的课程,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比如,面对一些偶像剧,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复述剧情中的故事情节,研究剧情中人物的心理、行为变化,分析造成人物变化的原因,去理解人物、正确对待剧情,不盲目模仿,不迷失在剧情之中。
再如,明星在影片中、舞台上塑造的形象或许让我们心仪、赞赏、崇拜,但现实生活中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也要犯错误,必须正确看待这些。帮孩子把这些分析清楚了,他们也就能够做到不盲目追星。
引导孩子选择有激励价值的偶像
王芳(北京市妇联宣传部部长)
作为一个老牌追星族,我特别理解孩子们喜爱偶像的心情。我清晰记得小学三年级时红遍全国的《血疑》,将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带到了我们的视线,从此,我是多么迷恋这对璧人的一切。所以,喜爱和追捧美好的人和事是少男少女的天性。
我也不认为追星就会致使孩子的学业面临危机,我在坚持不懈的追星过程中也考取了北京大学。
孩子面临的诱惑很多,有一个正向的偶像作为励志的坐标去引导他的人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实事求是地说,家长还是要引导孩子去选择有激励价值的偶像。当然,现在的文化作品包括影视作品,适合孩子的实在寥寥无几,致使他们可选择的只有国外的偶像、娱乐界的偶像。
我个人深有感触的是,儿子看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之后,提振了好大的精气神,兵哥哥秒杀小鲜肉,这些英姿勃发的解放军战士成了儿子的偶像。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积极引导,让孩子有一个能激励他的偶像,比单纯地隔绝与偶像的联系要有效得多。
将对偶像的表层欣赏,转化为实质欣赏
徐学玲(丰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教师)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盲目、过分、疯狂崇拜明星。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孩子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汲取着积极的人生经验,获得成长的正能量。偶像成了孩子的榜样,成了孩子进步的动力,明星的榜样效应就有了很好的教育意义。这样的追星应该说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默默地陪伴着、关注着就好。
当然,有一些青少年崇拜的只是肤浅的表层现象,只追求个性张扬。父母要引导孩子们看清,明星光鲜奇异的着装、标新立异的发型都是舞台表演的需要,他们荧屏上所展现的性格与才能只是剧情的塑造,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写照;应该将对偶像的表层欣赏转化为实质欣赏;学习偶像们的拼搏精神、坚毅性格和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要了解偶像成功背后的种种艰辛,真正把偶像变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动力。
给孩子更多真实生活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刘称莲(家庭教育指导师)
我女儿有一段时间也特别迷恋周杰伦,我并没有阻止她,还给她买了周杰伦演唱会的门票,让她和偶像亲密接触。同时,我们也在生活中让她尝试各种角色。上中学时,我们教女儿做手工缝衣服,让她跟农村孩子接触,鼓励她去敬老院服务老人,带她去爸爸工作单位参观,鼓励她写文章给媒体投稿等等。
渐渐地,她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了。比如,到高考前,女儿就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坚决不学哪些专业,因为那不是自己所爱,她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中文专业。
因为体谅农村孩子的不易,女儿大学期间在打工子弟小学志愿教学,直到出国的那一刻。无论是学喜欢的专业还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都觉得这些是有意义的,这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
偶像崇拜是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这一需求,不堵而疏,积极引导,以合理的方式陪伴孩子走过这一段人生的迷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