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虽然作为基础科目,同时也具有抽象性,而小学中年段是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学困生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以避免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作为学生的领路者,教师要从学困生的成因出发,对症下药。从而走进学困生的心灵,作为阳光驱赶他们心里对学习的阴霾。最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段学困生;转化策略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良好的数学教育,理应客观对待人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承认学生差异性是必要的。同时,数学老师该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自信。
一、从中年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学困生成因
(一)家庭原因
学生从中年级开始,进入了少年期。学生的性格特征中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中年段学生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完全。在这个矛盾期,父母缺少管教,过分地溺爱,不能有效地教导孩子如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久而久之,中年段的学生在意志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和坚持性的下降趋势。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知识缺乏积累,学习进度大幅落后,沦为学困生。
(二)校园环境及教师原因
中年段学生在校园择友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往往会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衡量人的能力标志,所以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人缘比较好的现象,成绩差的学生会遭到孤立排斥。同时,在校园这个大集体中,无时无刻都会存在竞争与对比,形成无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小学中年段的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导致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觉得自己不能学好数学,甚至还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感与畏惧感。这无疑成为了数学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面临的巨大的难题。
教师原因,分别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新教师经验缺乏,不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鼓励。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点只在于优秀的学生上。相反,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过多的责备、批评与惩罚,甚至出现谩骂、讽刺、挖苦。此时处于中年段的学生具有处情绪不稳定的特征,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差,形成难以释放心理压力。因此,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心里会产生对数学的厌恶。厌师厌学的心理让学生自暴自弃,逐渐成为学困生;2.教师的节奏把握不到位。随着中年段的教学内容增多,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讲课节奏过快,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没有跟上脚步,出现了“掉队”的情况,成为课堂的听众或观众,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3.教师教学缺乏耐心,教师面对一些落后的学生,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但收效甚微,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让教师的心灰意冷,出现了放弃的心理。中年段学生心思敏感,感受到教师的差别对待,难免会产生自我放弃心理。
(三)学生的自身原因
从低年段进入到中年段的学生,会明显感受到中年段的数学学习一下子变难了。中年段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需要学生拿出真本事,更多地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这时,有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这样学习环境,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味。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通过学生去感知,然后经过自身的思考,去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再去运用。可是学生缺乏开动脑筋,就难以真正理解,造成了死记硬背的现象。数学题型多变,中年段的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明明已经这么努力去学习了,可是成绩也不见有提升,常有“一拳头打在棉花”的感觉,力不从心。另外,学生在低年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年段学习的效率大幅度下降。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是容易在数学学习上迷失自我。
二、结合教学实例,讨论中年段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家校合作,相辅相成
学生校园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家庭学习也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年段学生相比低年段学生,独立性虽有所提高,但自律性仍需培养,家长应该花时间去陪伴学生学习。家长应该在家庭学习时间中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这里提到的陪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年段的教学中,解决问题这一题型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但是解决问题的题目来源于生活,例如,“第二件半价”“买五送一”“买满一百减二十”,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学生体验生活,勇于放手让学生去经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带学生去超市参加一次促销活动、给恰当的金额让学生去自由合理分配,询问购买的流程。家长应该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慧眼。
(二)勇于改革,密连生活
中年段的学生虽年纪渐长,但稚气未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有参与感。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研究租船问题时,如果单是直接教授学生方法,整个课堂会比较死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解题方法。但笔者在教学此问题前,让学生分别扮演学生与老师,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角色——租船的老板。给学生布置找出最优惠租船的任务,最后要求他们用舞台剧的方式表演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融”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脑海中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来。整堂课呈现的气氛十分活跃,甚至学困生在这节课中也能主动发言,大胆地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肯定。通过这样的锻炼,相信能给他增加更多学习数学的信心。中年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大部分来源于实际生活情境,教师在教學中可以勇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创造真实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课轻松有趣,变苦为乐。
(三)循循善诱,博爱无私
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爱可以填平师生的鸿沟,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以平等、愉快、友好的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困生更要加倍关爱,排解压力,换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同时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多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做到因材施教。笔者在从教生涯中,遇到一位学困生,考试成绩不尽人意,但细看学生解题过程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弱。所以在辅导中,笔者先是让他进行计算题的训练,他能很高效地完成。笔者对他表达了极大的肯定,使他重拾对数学的信心。在之后的辅导中,笔者针对他的弱项,放大的强项,渐渐地,他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跟上了学习进度。笔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拒绝对学困生“一刀切”,扬长避短,尽可能让所有学困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这样才能较好地维持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结语
中年段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作为他们的领路人要有充足的耐心和足够的爱心来陪伴学困生度过这个过程。其次,学困生转化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段而改变,定制每个学困生的转化方案,是当下每位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必修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学困生对数学的厌恶转化为对数学的热爱,认真学好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年段学困生;转化策略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良好的数学教育,理应客观对待人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承认学生差异性是必要的。同时,数学老师该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困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和自信。
一、从中年段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学困生成因
(一)家庭原因
学生从中年级开始,进入了少年期。学生的性格特征中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中年段学生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其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完全。在这个矛盾期,父母缺少管教,过分地溺爱,不能有效地教导孩子如何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久而久之,中年段的学生在意志特征上表现出一种自制力和坚持性的下降趋势。学习无法集中注意力,知识缺乏积累,学习进度大幅落后,沦为学困生。
(二)校园环境及教师原因
中年段学生在校园择友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往往会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衡量人的能力标志,所以出现成绩好的学生人缘比较好的现象,成绩差的学生会遭到孤立排斥。同时,在校园这个大集体中,无时无刻都会存在竞争与对比,形成无形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小学中年段的学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挫败。导致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比不上其他同学。觉得自己不能学好数学,甚至还会对数学产生厌恶感与畏惧感。这无疑成为了数学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面临的巨大的难题。
教师原因,分别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新教师经验缺乏,不会在合适的时机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鼓励。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学困生更是如此。当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关注点只在于优秀的学生上。相反,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有过多的责备、批评与惩罚,甚至出现谩骂、讽刺、挖苦。此时处于中年段的学生具有处情绪不稳定的特征,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差,形成难以释放心理压力。因此,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心里会产生对数学的厌恶。厌师厌学的心理让学生自暴自弃,逐渐成为学困生;2.教师的节奏把握不到位。随着中年段的教学内容增多,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目标,讲课节奏过快,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较短,一部分学生没有跟上脚步,出现了“掉队”的情况,成为课堂的听众或观众,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3.教师教学缺乏耐心,教师面对一些落后的学生,往往会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但收效甚微,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让教师的心灰意冷,出现了放弃的心理。中年段学生心思敏感,感受到教师的差别对待,难免会产生自我放弃心理。
(三)学生的自身原因
从低年段进入到中年段的学生,会明显感受到中年段的数学学习一下子变难了。中年段是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需要学生拿出真本事,更多地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这时,有些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这样学习环境,容易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味。数学学科的学习是通过学生去感知,然后经过自身的思考,去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再去运用。可是学生缺乏开动脑筋,就难以真正理解,造成了死记硬背的现象。数学题型多变,中年段的学生容易在数学学习中产生挫败感,认为自己不够聪明,明明已经这么努力去学习了,可是成绩也不见有提升,常有“一拳头打在棉花”的感觉,力不从心。另外,学生在低年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中年段学习的效率大幅度下降。加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是容易在数学学习上迷失自我。
二、结合教学实例,讨论中年段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家校合作,相辅相成
学生校园学习时间是固定的,家庭学习也是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年段学生相比低年段学生,独立性虽有所提高,但自律性仍需培养,家长应该花时间去陪伴学生学习。家长应该在家庭学习时间中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这里提到的陪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内,家长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年段的教学中,解决问题这一题型是学生的一大难题。但是解决问题的题目来源于生活,例如,“第二件半价”“买五送一”“买满一百减二十”,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学生体验生活,勇于放手让学生去经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带学生去超市参加一次促销活动、给恰当的金额让学生去自由合理分配,询问购买的流程。家长应该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中数学的慧眼。
(二)勇于改革,密连生活
中年段的学生虽年纪渐长,但稚气未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数学的课堂中有参与感。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研究租船问题时,如果单是直接教授学生方法,整个课堂会比较死板,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解题方法。但笔者在教学此问题前,让学生分别扮演学生与老师,同时也创造了一个新的角色——租船的老板。给学生布置找出最优惠租船的任务,最后要求他们用舞台剧的方式表演出来。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融”在特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脑海中的逻辑思维表达出来。整堂课呈现的气氛十分活跃,甚至学困生在这节课中也能主动发言,大胆地介绍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获得了其他同学的肯定。通过这样的锻炼,相信能给他增加更多学习数学的信心。中年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大部分来源于实际生活情境,教师在教學中可以勇于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创造真实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课轻松有趣,变苦为乐。
(三)循循善诱,博爱无私
爱是教师的一把金钥匙,真挚的爱可以填平师生的鸿沟,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要以平等、愉快、友好的方式对待学生,对于学困生更要加倍关爱,排解压力,换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同时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多与学生交流,走近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做到因材施教。笔者在从教生涯中,遇到一位学困生,考试成绩不尽人意,但细看学生解题过程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对题目的理解能力弱。所以在辅导中,笔者先是让他进行计算题的训练,他能很高效地完成。笔者对他表达了极大的肯定,使他重拾对数学的信心。在之后的辅导中,笔者针对他的弱项,放大的强项,渐渐地,他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跟上了学习进度。笔者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拒绝对学困生“一刀切”,扬长避短,尽可能让所有学困生都能在原有的数学基础上发挥出最大的潜能,这样才能较好地维持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结语
中年段学困生转化工作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作为他们的领路人要有充足的耐心和足够的爱心来陪伴学困生度过这个过程。其次,学困生转化的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学段而改变,定制每个学困生的转化方案,是当下每位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必修课。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让学困生对数学的厌恶转化为对数学的热爱,认真学好数学,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光明,范文贵.小学数学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