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ongjie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而,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明白数学与生活是鱼和水的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回味生活。
  一、挖掘教学资源,捕捉生活化教学素材
  生活是數学学习的重要资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月之需,无处不用数学。”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把握儿童与生活实际的“切合点”,让数学知识蕴含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现行的沪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色彩鲜艳的主题图,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能够吸引学生去观察,而这些美丽的主题图,多数和生活息息相关,为生活化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如《小胖的一天》这节课,教材用丰富的主题图出示了小胖的一天,课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认真观察小胖的一天,并将自己起床、上学、放学、休息等时间联系起来,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再汇报了解的情况。以此为基础,学习《认识钟表》知识已是水到渠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作为教师就应具备生活意识,用一双慧眼发现数学信息,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利用自己的教学思想,对素材进行自主的深层次开发和加工,并将其与生活中积累的教学信息资料灵活整合,进行恰当重组,以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教学效果更加。
  二、实施教学策略,借助生活化教学
  (一)课堂语言生活化
  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鉴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把抽象化的教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去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我把它说成“角的兄弟姐妹”,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这样一系列有生活趣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又有用。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生活化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利用既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对新知识进行顺应和同化,有利于新知识的构建。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他们的世界千奇百怪、色彩斑澜。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成人常常不可理喻,就像教材中的“小兔子蹦蹦跳跳”“青蛙跳”等,我们认为不合逻辑常理,孩子们却兴趣盎然。因此,我们需要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努力避免成人化的说教,这样,才能捕捉到一幅幅令他们心动的画面,设计出一个个可亲可近的情境。
  (三)教学手段生活化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在学习“平行四边形”之前,让学生先剪平行四边形供上课用,远比老师给学生好。因为学生在剪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学生在解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是学生具有良好数学意识的体现。的确,许多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学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数学问题。
  三、解决生活问题,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
  (一)设计生活化的练习
  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的形成和巩固,都要通过必要的练习来进行。在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对练习的设计至关重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是说,数学从生活中来,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教师设计习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问我根据班上男生25人,女生17人,这一数据设计习题: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男生、女生人数各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学生对这两个问题解答的情况继续提问:“刚才做对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这样设计习题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更要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把新知识用于生活中。
  实践证明,构建良好的“生活课堂”,以趣激思是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方法。“生活味”和“数学味”互相融合,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使教学的内容不仅贴近而且融入学生的生活,使教学扎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才能使书本上符号化的知识具有生命状态,才能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乃至发展数学。
  总之,我们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力争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练习,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人人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浓厚的学习爱好,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通过操作计算机和实物展示台等设备随心所欲地运用画、文字、投影、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媒体,也可以运用板书、教材、图表、图片等常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都可显示在大屏幕上,彻底摆脱了黑板加粉笔的教学环境。电教媒体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它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可使课文的语言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难点,但也是让小学语文教师感到最为棘手头痛的课题,更是学生们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而且统观学生作文现状,中心不明、病句连篇、语句贫乏……这些问题十分严重。这样的作文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实际上造成这些现象的就三个问题:没东西写、不会写、不爱写。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如何让学生有的写、会去写、愿意写呢?《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
期刊
教师的课堂点评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点评是否准确、科学,直接关系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关系到课堂知识是否能转化为思想行为。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准确、科学的点评呢?综合多种点评方式,我认为教师的课堂点评应遵循以下“四点”原则。  一、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我们的学生千差万别,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有着不同的经验与体会,同样的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的角度不同。有的学生
期刊
我们很多中职的语文教师都会一再强调自己的主科地位,课前查阅大量资料,课上倾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费劲心思,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仍不浓厚,效果不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多是注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不能贴近学生的情感体验,致使语文课堂与学生渐行渐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参与审美,才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
期刊
小学的语文教学,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这些不同的要求虽然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其实质上的变化并不大。教育部对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要求,字、词、句、段、篇及写作的教学呈阶梯型分布在小学语文的各个阶段。从前一段时间里提的素质教育到现阶段的新课改,都没有离开过这个中心,也没有对这个中心有多大的刷新和提高。再加上每一个学生都要面对,而且是回避不掉的严峻的高考,因而,实实在在的教学工作在各种
期刊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一个人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会促使个体不断地去探究与思考,致力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历代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要求学生“每事问”。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也说过:“只要有可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最精湛的教学艺术,就是要学生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与解决问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托尔斯泰有关习惯的名言说得更妙:“好的习惯使人成为天才,坏的习惯能使人成为囚徒。”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很难有好的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根本途径。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学习和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学习习惯的养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
期刊
中央教科院博士后导师华国栋教授提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简单地说差异教学要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学生本人最大限度的匹配。其意义是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平、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倡导多元文化,促进和谐共生、为培养多种类型创新人才奠基,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由此看出差异教学继承了我国“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但又给予新的发展
期刊
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即包括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纵观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小学生听、说、读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提高,但是写的能力却还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何从起始阶段就抓好小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瓶颈”。  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的英语写
期刊
一、前言  根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下文简称“标准”),我们可以对小学、初中及高中的信息技术课课程内容做出分野,其小学部分中表明:小学生在入门阶段,熟悉信息技术是主要任务。因此,在构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时,宜以基础为重,由于其理解力较差,对信息技术的本质则以体验为主。鉴于每个学段的学生特征和学生需求等因素的不同,小学阶段则倾向较多进行入门级的技能训练。  在课堂教学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