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可养人也可杀人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卢勤,中国首席教育专家,著名的“知心姐姐”,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原总编辑,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她以亲切、平易、认真、深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是上亿家长及儿童最喜爱、最信任的权威教育专家。三十多年来,卢勤致力于对少年儿童及家长心理健康的研究,所著图书屡创国内教育类图书销量记录,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册。
  
  有的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许多人都说我的孩子不行,我该怎么办?”
  不管别人怎么说你的孩子不行,你都应该始终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行!
  上台演讲的人之所以那么有激情,是因为下面听众那一双双赞许的眼光,就是一份份营养大餐,让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这一点,我自己感受颇深。有时患腰疼,竟能站在台上一连讲两三个小时不觉得累,为什么?就是因为会场里气场很好,很滋养人。如果你每天生活在嫉妒、挑剔、不友好甚至是恶毒的眼光中,你就会觉得浑身不舒服,甚至还会生病,因为这里气场不好,负面信息太多。
  所以,培养孩子的环境,不是指居室是大还是小,物质是丰厚还是匮乏,而是看孩子周围的大人,给予孩子的是什么样的目光。在赞许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乐观活泼;在信任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充满自信。反之,在挑剔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嫉妒;在怀疑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就比较阴暗。
  所以,赞许、欣赏、信任的目光,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孩子自来到这个世界后,如果从父母的眼光中看到是希望而不是绝望,是赞赏而不是不满,是鼓励而不是指责,那么他的大脑细胞就会迅速增长,接受外界信息就会快。
  我认为,早期教育正是从成人的目光开始的。而目光的背后则是父母对孩子认识与期望。
  大家都十分熟悉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故事:
  苏东坡喜欢跟佛印斗嘴。一天他对佛印说:“和尚,我看你一身黄袈裟,越看越像一泡屎!”说完以后,哈哈大笑。
  佛印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回答:“施主,我看你倒是越看越像一尊佛呀!”苏东坡乐坏了,以为斗嘴赢了,回家后告诉妹妹。苏小妹一听,肚子都笑疼了:“哥呀,你上当了,人家佛印心中有佛,所以满目是佛,看什么都是佛;而你呢,是心中有屎,满目是屎,所以看什么都是屎。”
  苏小妹说得太精彩了!你心里有什么,就会把别人看成什么。为人父母,如果心中把孩子看成是痴呆,每天看到的都是他痴呆的表现,那孩子就是白痴、傻蛋;如果心中把孩子看成是天才,那么每天看到的都是他与众不同的长处,那天赋再差的孩子也会变成天才。请记住罗曼?罗兰的话:“我们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能看到新鲜的事物、无穷的希望。”
  父母心中不灭的希望,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生命的力量。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人,就把他想像成什么样的人,并且用你的言语描绘出来。只要发现孩子身上显露出一点苗头,你就吹风助燃,这小小的火苗定能“星火燎原”。
  有的父母看孩子的房间很乱,就大声吼叫:“瞧你的屋像个猪窝,袜子放在桌子上,衣服扔在地上。”第二天,你去看,袜子一定还在桌上,衣服一定扔在地上,这种坏的形象就是被你塑造出来的。
  如果你换一种眼光,去发现孩子的长处,描绘出来的情况就大大不同了。假如你发现,孩子的被子叠得比较整齐(他刚刚从幼儿园学会叠被),你惊讶地说:“这是你叠的吗?这么整齐,妈妈都叠不了这么漂亮!”第二天,你去看,被子肯定比头一天更整齐,这种好的形象也是你塑造出来的。
  记得我儿子3、4岁时,家里来了客人,他就从屋里搬出个小凳子让人家坐。我一下班,我妈就夸奖说:“孩子真懂事,来了人还知道给人家搬凳子!”从此,儿子积极性更高了。
  第二次,又来了客人,儿子又去给客人端来一杯茶。第三次,邻居家的老爷爷来了,儿子又是搬凳子又是倒茶。他看老爷爷热得直擦汗,又拿来一个大芭蕉扇。老爷爷高兴地说:“你家孙子真有眼力劲儿!”等老爷爷告辞出门时,儿子也跟了出去。爷爷说:“瞧,这孩子年龄不大还真懂礼貌,还知道送客人。”儿子连忙说:“爷爷,我给您的扇子您还没留下呢!”
  我妈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我们笑得前仰后合,都说儿子幽默,儿子后来真的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很幽默的人。
  所以,对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对孩子失望,要信任孩子拥有的潜在能力,只要我们改变眼光,就能充分发挥这一力量,孩子就会成为了不起的孩子。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获得自信;
  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会掌握目标。
  
  内容摘自由国内首席教育专家、“知心姐姐”卢勤的全新著作《长大不容易》。本书来自卢勤老师30年来两代人的家庭教育思想精髓,书中以数百个生动、鲜活的家教实例,让人深刻体味到“成长有规律,长大不容易”,是家长与孩子可以共同阅读一生的教育书、亲情书,现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其他文献
院子里一个小男孩吃完葡萄后便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爸爸看见后问:“你怎么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孩子说。   “种葡萄要用葡萄枝而不是葡萄核,你这样是种不出来的。”   孩子不相信,他天天精心为他种下的葡萄核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天天盼着新芽长出来。   一天,该吃午饭了,但男孩还蹲在花盆前。父亲叫了他几遍,他也没动静。父亲非常生气,大声骂道:“以前就跟你说过,这样做没
How Does the Lotus Flower Clean Itself?荷花是如何自潔的?
亲近自然,不能走马观花,但也不要喋喋不休地灌输大自然的常识。当令人兴奋的自然世界呈现孩子面前,感受它远比了解它重要。  比如,在大自然中,看到一棵很大的铁杉树,孩子从没见过。除了告诉孩子这是一棵铁杉树外,还应表达自己对这棵树的感受:这种树主要生长在海拔很高的山地,不管环境多恶劣,它们都顽强地在岩缝中扎根,与凌冽的寒风抗战,“在海拔高的地方,这些树的样子都奇形怪状的,树枝和树干都是扭曲的。”通过引导
接二连三发生的校园惨案,在拷问着校园乃至全社会安防工作的同时,也用血的教训给家长们敲响了安全教育的警钟。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家长、幼儿园和学校的保护,独自面对社会和自然中的种种安全隐患,生命只有一次,在宝贵的生命安全面前,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只有提前训练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和求生能力,让他遇事临危不乱,冷静判断、巧妙化解,才能传授给孩子真正的“金钟罩”、“铁布衫”。  对
晚上,飞飞突然想画画,他开始涂鸦。短短半个小时内,我发现妻子比在画画的儿子还要忙:水彩笔掉在了地上,飞飞正要从椅子上爬下来捡,妻子却已经捡了起来;看到儿子有点口水,就连忙拿纱布给他擦嘴;看见儿子画完一页正在翻,妻子就马上去帮忙,甚至一度用手帮他按住画本以防滑动;又一会儿,她估计儿子渴了,就拿杯子送到儿子嘴边让他吸水喝……妻子还在一边不停地提醒儿子这里要涂上颜色,哪里怎么涂更好,我终于坐不住了,把妻
那天晚上放学一到家,儿子就扯着我的衣角大声地嚷嚷:“老师叫我们明天捐款,三块五块不嫌少,十块二十块不嫌多。”儿子无关痛痒的漠然神色告诉我,他其实并不懂得,在2010年4月14日清晨,青海玉树究竟发生了怎样的灾难?  儿子的内心世界是洁白无邪的,那里还没有哀和悲,伤和痛,有的只是幸福和快乐。他说完话就匆匆放下书包,在门前的空地上踏着童车快乐地疯去了。看着儿子快乐的背影,我有一种无言的幸福,也有一种无
故事1  夏季的一天,母亲苏珊带着达尔文在花园里玩耍。苏珊拿起花铲给刚栽的几棵树苗培土,达尔文好奇地望着妈妈,问:“为什么要给树苗培土呢?”“好让树苗和你一样壮实地成长。泥土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有了它,才会有郁郁葱葱的青草,成群的牛羊,我们才有肉和奶;有了它,才能长出燕麦和稻子,我们才有粮食和面包。”  听说泥土这么神奇,达尔文的兴趣上来了,他接着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不能呀!”妈
放假了,放假了,孩子们终于开心地等到了这一天。这些放飞心灵的小家伙们终于开始了他们的户外撒欢。到公园,到郊外,到广阔天地……奔跑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探寻、发现、无拘无束。但是,判断能力和经验都相对薄弱的他们,却很容易遭遇到诸如摔伤、溺水、中毒等意外的伤害。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呢?    讲讲故事  粗心的父母  爸爸、妈妈带着放假的小强回到了乡下探望老人家,他看到小伙伴们哔哔啪啪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能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音乐没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词汇,但却能超越任何一种语言,为人类所能理解,交流思想感情。  听力技能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技能,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倾听能力,家长才能着手培养他的音乐才能。所以,学会倾听,是幼儿音乐启蒙的出发点。    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  周围的声音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家长可有意识地在婴儿身边发出声响,
周国平 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著有《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等。    我读小学时,低年级开国语、算术、常识三门课,高年级取消了常识课,增加历史、地理、自然三门课,实际上是常识课的扩展。在所有这些课上学了些什么,我几乎忘光了,惟有这节课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这是一节历史课,一位男老师给我们讲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生平。我听着听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