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由过去落后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到工业经济,现代的中国,已经昂首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大门,而且发展非常迅猛,现阶段主要体现在“互联网+”,中国的各行各业都与互联网密切相关,而这些就需要一大批有数学知识的人才,而数学人才的培养,就必需要抓好初中数学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有用的人才,主要是数学学科在如今的“互联网+”的领域中有着极其重要作用,从教二十多年以来我发现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普遍较为困难,一般很难掌握数学的学习技巧,针对这一问题,我发现学好数学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否则,教师无论讲得有多精彩都是无用的。下面,我谈一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教师要先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要以学生为主体,降低要求。不要完全以“考纲”为准绳,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从而确定自己的每一节课的上课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传授的难易程度。教师语言要通俗,要讲得浅显易懂,这样学生听懂了,才会有兴趣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数学学习就会有主动性。例如,对于公式“a2-b2=(a+b)(a-b)”的教学。我一般不会用图形来引入该公式,因为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知识,而我往往是例举具体数字计算,如:“52-32”与“(5+3)(5-3),通过比较结果,从而得出“52-32=(5+3)(5-3),反复例举,随之得出公式“a2-b2=(a+b)(a-b)”,这样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只有学生理解了,才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二、改变自己的教法,由教师讲解变为学生参与探讨。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一节课基本上要由我满堂讲完,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同一题型反复举例,反复讲,没有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学生只当“收音机”,而这种“填鸭式”教学效果反而很差。并且课后作业还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必须按教师的思路和格式来解题,这样学生就不会主动探讨,扼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无创新。因此,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才能发现问题,学生才会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有成就感,这样就会感到很喜悦,获得成功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因此,我所设计的情境问题都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也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新课改的要求。而情境问题的设计,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目标和前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有了参与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在活动中总结规律,才会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我都会让学生用小棒做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并分别感受两种图形的性质。再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前,我会让学生回家准备三根任意长度的小棒,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连接成三角形,有的学生的三根小棒就不能连成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他就会学得非常好,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因此,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学生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方法和环节。
三、有了情境创设,教师还要创造参与的条件和参与过程中的兴趣与热情。
一方面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创造参与的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我们创设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的条件和热情。任何一个没有问题的情境创设,学生探讨时都是无目的的,无热情的。在参与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对公式定理的探讨,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我们还应当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前面所举的“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操作,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就可以拼成三角形,这样学生就发现了问题,激发他们去解决问题的兴趣。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设问质疑,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参与的质量。因为学生质疑,说明学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探讨的欲望,使学生想急于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疑问。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的质疑,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探讨情境问题时,我们老师就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导和积极情感的培养,他们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的重要保障。老师在创设数学活动的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要在探讨中体现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思維力度和空间,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探讨抛硬币得正面的概率的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想,让学生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時间,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动手实践,这样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结果,便可以得出结论。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是很重要的,以及前面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创设,学生大胆质疑,灵活的探讨过程也是特别重要的。这样便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生有了积极情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认知。当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应该要精神饱满,有积极热情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行程问题中的追击问题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中,在老师饱满情感中感受追击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而且这样还达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目标。
四、老师积极正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还离不开老师们的鼓励和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在参与探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过程和方法,以及评价学生探讨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个较好的评价方法,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总之,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我们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降低要求,传授基础知识,其次是要创设合理的情境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的鼓励,积极正面的评价,也是特别重要的,这样学生方可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熟能生巧,乃至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因此,教师要先了解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有针对性,要以学生为主体,降低要求。不要完全以“考纲”为准绳,要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从而确定自己的每一节课的上课内容,把握好每一个知识点传授的难易程度。教师语言要通俗,要讲得浅显易懂,这样学生听懂了,才会有兴趣参与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数学学习就会有主动性。例如,对于公式“a2-b2=(a+b)(a-b)”的教学。我一般不会用图形来引入该公式,因为图形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知识,而我往往是例举具体数字计算,如:“52-32”与“(5+3)(5-3),通过比较结果,从而得出“52-32=(5+3)(5-3),反复例举,随之得出公式“a2-b2=(a+b)(a-b)”,这样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只有学生理解了,才会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二、改变自己的教法,由教师讲解变为学生参与探讨。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每一节课基本上要由我满堂讲完,黑板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同一题型反复举例,反复讲,没有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学生只当“收音机”,而这种“填鸭式”教学效果反而很差。并且课后作业还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必须按教师的思路和格式来解题,这样学生就不会主动探讨,扼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无创新。因此,数学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参与,才能发现问题,学生才会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有成就感,这样就会感到很喜悦,获得成功体验,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因此,我所设计的情境问题都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这样也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新课改的要求。而情境问题的设计,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目标和前提,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有了参与的主动性,才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才能在活动中总结规律,才会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我都会让学生用小棒做成三角形和四边形,并分别感受两种图形的性质。再如: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前,我会让学生回家准备三根任意长度的小棒,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连接成三角形,有的学生的三根小棒就不能连成三角形,从而得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这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的结论,他就会学得非常好,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要好得多。因此,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也是学生主动性培养的重要方法和环节。
三、有了情境创设,教师还要创造参与的条件和参与过程中的兴趣与热情。
一方面教师要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来创造参与的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而我们创设的问题就是学生参与的条件和热情。任何一个没有问题的情境创设,学生探讨时都是无目的的,无热情的。在参与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例如对公式定理的探讨,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外我们还应当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例如前面所举的“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操作,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就可以拼成三角形,这样学生就发现了问题,激发他们去解决问题的兴趣。此时,我们要鼓励学生设问质疑,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和参与的质量。因为学生质疑,说明学生对知识有更进一步探讨的欲望,使学生想急于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疑问。这样学生们就会主动寻找办法来解决问题。而且学生的质疑,也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探讨情境问题时,我们老师就要注意对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导和积极情感的培养,他们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的重要保障。老师在创设数学活动的时候,并不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要在探讨中体现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思維力度和空间,让学生在积极的思考中学习数学。例如在探讨抛硬币得正面的概率的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猜想,让学生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時间,然后再让学生分别动手实践,这样根据学生们不同的结果,便可以得出结论。因此,在课堂上老师给学生提供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是很重要的,以及前面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创设,学生大胆质疑,灵活的探讨过程也是特别重要的。这样便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学生有了积极情感,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认知。当然,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也应该要精神饱满,有积极热情的情感,从而感染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例如:讲解行程问题中的追击问题时,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情感中,在老师饱满情感中感受追击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而且这样还达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目标。
四、老师积极正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还离不开老师们的鼓励和积极正面的评价。学生在参与探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正面积极的评价,可以评价学生对问题的质疑,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探讨过程和方法,以及评价学生探讨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个较好的评价方法,就是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
总之,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我们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降低要求,传授基础知识,其次是要创设合理的情境问题,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积极主动地参与探讨,在探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的鼓励,积极正面的评价,也是特别重要的,这样学生方可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熟能生巧,乃至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