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写字教学“一箭多雕”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以习字为载体,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1. 通过“临池”,探究汉字的书写规律。我们在写字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观察汉字,利用“法帖”,观察、比较找出汉字的结字规律,做到反复推敲,从而去领悟、归类。例如,教同偏旁的字:“榆、焚、杏、李、梁”时,学生反复比较这几个字后,发现都是“木”字旁,但“木”的位置不同,写法也就不同。“木”在左时,“捺”变成“点”;“木”在上时,“竖”写短些,“撇、捺”要写得舒展;“木”在下时,“横”要写得长,“撇、捺”要写得伸展。“焚”字上面有两个“木”,右边“木”的捺变成“长点”,而不写成捺,主要是因为该字的下面是“火”字,如果将右边的“木”最后一笔也写成捺,与“火”的最后一笔捺雷同了,平行了,这样的字“重心”不稳,我们常说的在一个字中“燕无双飞”就是这个道理。
  2. 通过交流,促成个体间相互融合。写字教学虽然是在教师组织下的集体行为,但具体实施者还是个人。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利用多媒体映示常见的“病字”(病笔),诸如:“蜂腰”“蟹爪”“折木”“狐尾”“鹤膝”等常见的“病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还可以通过开设书法欣赏课、作品“评析”活动,举行书法讲座、师生书法展览、书法比赛、办小报、写墙报等手段,不断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创作,彰显个性特质。一代一代的书法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性。教师应点燃学生创作“引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积极鼓励学生创作,力求取诸家之长,积淀自己的书写风格,彰显个性特质。通过不同书体的创作,采用不同章法的布白,或宽博广大、或雄奇壮观、或豪爽坦诚,力求以典雅纯朴、清简婉约、舒朗流畅、俊逸自然的韵致,融进笔墨之中,让“小宣纸”展示学生心中的“大世界”。
  二、 以习字为承载,让学生接受古诗文的熏陶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承并弘扬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把写字教学与古诗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书体与内容的完美结合。如,在书写汉·刘邦的《大风歌》时,我选用了颜体字作为范字,从诗歌的内容到书体的“形质”,凸显了书风端庄伟岸、雍容大度、气势磅礴、高古苍劲的特点;再如,在书写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我则采用了行书作为范本,指导学生学习,彰显行书的沉着痛快,如风樯阵马,似追风逐电……让书写形式更好地服务于内容。这样,写字教学就有了新的载体,学生在写一手好字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古诗文的熏陶。
  三、 以习字为抓手,给学生打造亮丽的生命底色
  1.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习字的过程,就是学生意志品德逐步形成的过程。通过对字帖的临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自然会形成一种做事认真,力求完美的好习惯、好作风;通过习字,培养学生刻苦的精神,让他们深知,要想写得一手好字,就得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就要有一种不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步成为爱整洁、有爱心、有恒心、意志顽强的人。
  2. 抒发内心的情感。汉字以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墨色的浓淡、行笔的缓急来抒发情感,被誉为“纸上的音乐舞蹈”“东方艺术的瑰宝”。学生通过创作,感悟到祖国文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结体美、空间美,他们一定会被汉字所具有的美所吸引,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通过书法这种形式,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
  3. 增强学生的体质。习字健身,这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在写字过程中,通过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活动了指、腕、肘、肩、脑等(坐姿、站姿和蹲姿),身体的各部位既有不同的分工,又进行着密切地配合与协调,锻炼了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他们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4. 让写字教学走出课堂。积极开展写字成果走进社区活动,拓展写字教学思路,走出课堂。如,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社区、厂矿、企业、机关等,免费写春联、赠春联活动,从内容的选择,到款式的确定,学生无不经过精心地挑选。这样,既丰富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既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奉献精神,把写字课上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训课”。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仁和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某些汉语规范名词翻译为英语形容词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汉语规范名词的对应英语词应当为英语名词,而不能为英语形容词。  关键词:规范名词,英语翻译,形容词,名词
光缆网规划范围包括核心层光缆、汇聚层光缆、边缘层主干光缆、边缘层接入光缆(配线光缆)、用户引入光缆及基础管道.而随着宽带用户大规模的增加,边缘层主干光缆线路建设是规
摘 要:阿列克谢·缇史琴科是两届奥运会拳击金牌得主,也是世锦赛、欧锦赛的冠军,在对北京体育大学女子拳击队做教学指导时,他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进行了示范:一是对于距离的控制;二是拳击中的步伐移动。本文就这两点进行展开分析,并研究其动作的合理性。  关键词:拳击运动:俄式拳击;技术动作  中图分类号:G8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2-118-01  1阿列
从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开始,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儿童的母语学习再也不要从四书五经开始,而是代之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白话文,这些长短句常常是为学生量身定做,再也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更不是替圣人立言的古文。这是否就是如今所说的语文教育以及教材编写的儿童视角?  以儿童为本位,体现对儿童的尊重和关怀,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今天,我们重新检视语文教育的儿童视角及教材应从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