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有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提高,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交际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听说训练中的跨文化交际
日常的口语交际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对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例如:英语中充满了Thank you;Please;这类礼貌语言。表示拒绝时,要说I’m afraid;Sorry. 他们不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很少说You should do sth ...,而代之以委婉用语,如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 Would you please do sth ...?等等。在表达建议时很少用祈使句,而用you’d better do ..., shall we...?主动提供帮助时用:Would you like me to ...? Shall I do ...? 等等,我要求学生牢牢把握“礼貌”这一原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规则。
二、 课文阅读中的跨文化交际
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成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地联系着。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
例如:讲授“Different Ideas about Food and Drink”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不难获得以下信息:中国人喜欢吃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 “红茶”在英语中译为 “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这是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很肤浅地停留在课文所提供的那点信息,而是向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茶文化的窗口,比单纯地讲解课文内容有趣生动,因而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
三、 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有代表性。
例如:汉语里有 “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在西方文化中,狗以它的忠实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英语国家里身价百倍,人们把它当作宠物,狗被称为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a lucky dog”意为“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
四、 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合句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还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易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这在做中译英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要表达:“他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容易受汉语的影响,说成:“He’s my father’s a friend.”的学生仍大有人在。有些学生虽然知道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y father’s”,却并不理解为什么my father后还要加“’s”,因为学生认为“of”结构已经表示了所有关系。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即英语的从属关系往往通过连词if,because,when,although,so that 等词表达出来,而汉语主要是通过句子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可见,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语法现象,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单纯讲解语法,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大庆体育运动学校)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提高,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英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这是因为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因此,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交际列入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 听说训练中的跨文化交际
日常的口语交际存在很多的跨文化因素。对学生而言,真正的困难不是如何正确地发音或拼写,而是在实际中如何恰当地运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模拟情景,要有所针对地介绍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因素,把语言放到具体的语用背景下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真正的交际能力,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
例如:英语中充满了Thank you;Please;这类礼貌语言。表示拒绝时,要说I’m afraid;Sorry. 他们不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很少说You should do sth ...,而代之以委婉用语,如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 Would you please do sth ...?等等。在表达建议时很少用祈使句,而用you’d better do ..., shall we...?主动提供帮助时用:Would you like me to ...? Shall I do ...? 等等,我要求学生牢牢把握“礼貌”这一原则,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规则。
二、 课文阅读中的跨文化交际
实际上,英语阅读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读者面对的读物是用外语写成的,而该语言又与他所不熟悉的文化紧密地联系着。要真正理解所读材料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足够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一些说英语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宗教等,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充分理解。
例如:讲授“Different Ideas about Food and Drink”时,可引导学生自己来对比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差异。根据课文内容,学生不难获得以下信息:中国人喜欢吃鸡肉、鱼和海鲜,美国人爱吃牛排;茶在中国和英国都是the national drink ,但英国人喜欢在茶里加糖、牛奶或柠檬。 “红茶”在英语中译为 “black tea”而不是“red tea”,这是由于中国人和英国人着眼点不同,同是茶,我们中国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颜色,故称“红茶”;而英国人注意到茶叶本身的颜色是黑的,故称black tea。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往往是约定俗成的,不能完全用母语的搭配规律套用到英语学习中。
这样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是很肤浅地停留在课文所提供的那点信息,而是向他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茶文化的窗口,比单纯地讲解课文内容有趣生动,因而更能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
三、 词汇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
词汇教学的难点并不在于词汇的读音、本义,而在于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在这类词语中,尤以表达动物的词最具有代表性。
例如:汉语里有 “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在西方文化中,狗以它的忠实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它在英语国家里身价百倍,人们把它当作宠物,狗被称为man’s best friend(人类最好的朋友)。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a lucky dog”意为“幸运儿”、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等。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使学生会正确使用。
四、 语法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它揭示了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合句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不但要探究其逻辑形式与结构的不同,而且还要探究其形成的内在因素。
在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易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的错误,这在做中译英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如要表达:“他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容易受汉语的影响,说成:“He’s my father’s a friend.”的学生仍大有人在。有些学生虽然知道应该说:“He’s a friend of my father’s”,却并不理解为什么my father后还要加“’s”,因为学生认为“of”结构已经表示了所有关系。究其原因,这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即英语的从属关系往往通过连词if,because,when,although,so that 等词表达出来,而汉语主要是通过句子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表达出来。
可见,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语法现象,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单纯讲解语法,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总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大庆体育运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