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女职工心理卫生现状的分析及改善对策思考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xi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形势下女职工心理卫生现状
  根据2010年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杭州市中小学的女教师在身体状况方面比男教师差,但在人际交往、敌对性、偏执等方面较男教师稍好;做班主任的女教师则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性和精神病性等5个方面的得分均比非班主任老师高,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班主任老师明显要低。从学科角度来看,语、数、外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显著要低。从年龄角度看,年纪大的女教师心理状况较年轻教师要好。
  综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情况来看,新形势下女教师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有下面四个方面的问题。
  1.躯体化
  新形势下,女教师由于工作量大、睡眠不足、焦虑、抑郁、缺少运动等多方面原因,躯体疾病显著增多,而且呈现年轻化。在对我校女教师的一次调查中发现,时有失眠症状的占44.8%,时有身心疲惫感的占58.6%,常感到体力不足的占77.6%,此外还有心脏病、高血压、美尼尔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在女教师中频发,有相当一部分女教师处在“亚健康状态”。
  2.焦虑
  许多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焦虑倾向。在工作中,女教师情绪更易激动,易生烦恼,心神不定,容易受到环境干扰和支配;容易产生生活和工作之间的矛盾,两者难以兼顾;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较易烦躁,且有较高的忧虑性;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低于男教师,做班主任的女教师焦虑倾向更为明显。
  3.敏感
  与其他行业的女性相比,女教师的人际关系的敏感、抑郁和焦虑表现更为突出。很多女教师会因为与学生、任课教师、领导、同事、家長的关系处理问题而加重心理负担,从而丧失对教育的热情,甚至厌恶、恐惧教育工作。
  4.年轻化
  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随年龄的增长不断提高,且年龄越大的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以我校为例,35周岁以下女教师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八个因子的分值均高于35周岁以上女教师。
  二、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职业压力密切相关。工作量、升学压力、经济状况、考核和评价、评职都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作为新形势下的女教师,由于社会和自身的因素,更使她们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1.工作压力与家庭观念的冲突
  一方面,女教师作为受过多年教育的新时代女性事业心较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很多女教师在学校里承担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特别是班主任和毕业班的女教师,工作压力大。而年轻女教师,因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经验,在学生面前缺乏威信等等,也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她们也要承担与其他女性同样的家庭角色,同样受到来自社会传统等各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很多女教师要承担照顾老人、孩子等家务。当事业与家庭不能两全时,很多女教师表示如果自己因工作而减少了对家庭的照顾甚至牺牲家庭,会感到内疚并自责。另外,有相当一部分女教师表现出当工作出现挫折时,会感到前途渺茫,安于现状,不愿或不敢改变现实,因此心理负担比较重,对心理健康也有影响。
  2.女性生理特点和心理成熟度的制约
  目前,我国知识女性的生育年龄一般在三十岁左右,而此时正是为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有不少女教师因为工作压力而不得不推迟或者影响生育,或者为了生育失去发展的机会。而已婚已育的女教师,大部分时间被紧张的工作、家务劳动占用,完全属于自己的轻松时间太少,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的矛盾导致了女教师心理压力增大。另外,年轻女教师由于耐挫折能力差,更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和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的困扰,也容易发生各种心理问题。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女教师忽视自身良好修养和健全人格塑造,存在一些女性常见的不良性格特征,如被动、消极、目光短浅、虚荣心和嫉妒心强等,也影响了自己的心理健康。
  3.考核制度与评职过程中形成的压力
  各个学校的考核制度不尽相同,部分教师考核制度确实还不完善、不健全,所以不仅无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女教师在评比过程中都会存在好胜、攀比、希望完美、希望成功的心理需求,总希望自己是最好的,希望自己会更好,但是在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时,心理的天平就会失衡、倾斜。在考核中,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会使女教师产生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的感觉,从而产生极强的焦虑心理。而评职受阻是引起女教师心理问题的又一导火线。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直接挂钩,无论是经济待遇还是认可水平和社会地位受到打击,都会让没有评上的教师产生各种负面情绪。女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负担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任务,还要不断充电,要培养较强的实践能力,甚至要具备“双师型”的素质等,这就使本来就承受着高负荷的女教师又增添了更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
  4.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与不平衡的分配方式的影响
  近两年,为了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杭州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资源整合,很多中小学都因布局调整而合并重组。这种举措是为了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和活力,使学校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都希望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女教师,她们习惯于长期相对封闭的狭小生活空间,面对变化,很多女教师觉得不适应。而分配方式的不平衡也让很多女教师觉得心理失衡,不同学校的待遇往往相差很多,同一学校里由于种种原因也可能会出现同样的工作但是收入却不尽相同的情况,做班主任的女教师和年轻女教师往往会觉得收入与其劳动付出不相符,从而产生负面情绪。
  三、减轻女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思考
  减轻女教师的心理压力,提升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笔者认为,既需要女教师的自我调控,又需要改善外部环境。
  首先,就教师个体而言,女教师自己要为自己“把脉”,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学会心理调节。   1.掌握心理放松技术
  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女教师们要加强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注意劳逸结合,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从容面对压力,合理宣泄情绪,适时释放心理紧张,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有效地解决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运动增强体质,调节情绪,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从而增进心理健康。
  2.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的女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并悦纳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善于一分为二地评价自我。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抱负水平,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产生挫折感,降低自信,而目标过低,轻而易举就能实现,也不会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其次,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一颗平常心,能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再次还要具有自制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情感,缓解各种压力给自己带来的困扰,理智地支配自己的行动,要善于接纳他人,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不僅能够克服个性缺陷,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还会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3.主动寻求社会支持
  在心理学上,社会支持是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了它,就知道有可以信赖的人在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当一个人遇到心理压力时,能够从这种社会支持中获得有效帮助。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女教师要有合理的工作目标,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要走出家门,走出家庭圈,走出校门,走出同事圈,加强横向纵向联系,积极主动地扩大人际交往,形成各种层次的朋友群体,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学会与更多的人交流思想和情感,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使烦恼和苦闷及时得到排解。
  4.及时争取专业人士的帮助
  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在遇到无法自我排解的心理问题时,女教师要及时向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咨询人员寻求心理援助,以使心理问题尽早得到消除。
  其次,就外部因素而言,社会、学校、教育部门也应该多关注女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尽力给女教师创造稳定、宽松的工作环境。
  1.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众多因素,如工作量问题、教师的工作强度问题、教师之间的过度竞争问题等等都与应试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评价观念和方法陈旧,教育体制缺乏弹性,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是导致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端正办学指导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是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出路。
  2.要设法为教师“减负”
  现在全社会大力提倡为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其实教师也应该“减负”——减轻过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只有教师的心理负担减轻了,才有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否则,教师随时会把自己的负担转嫁到学生头上。
  3.要给女教师以特殊的关照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专门的制度、建立专门的机构,切实有效地维护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如可以实行女教师每月例假的轮休制度,让有生理和心理问题的女教师有机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调整自己的身心健康,待问题缓解后再上岗。又如加强工会对女职工工作的关注,配备一定的人员,负责女教工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参考文献]
  [1]《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http://www.jkedu.net/Article/xljk/201003/50354.html,2010-3-21
  [2]《中小学女教师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周春儿,张晓贤,洪茹燕,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3]《教师心理保健》,柳友荣,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作者单位:富阳市教育工会)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外语作为具有重要交流作用的工具,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外语教育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潮流中,双语教育正在汇入21世纪教育信息化所促成的国际化的教育时空中,并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成为21世纪全球新一轮教育改革大趋势之一。  一、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1.概念的界定: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
期刊
[摘要]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指导学生的阅读。而阅读文学名著,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提供素材,丰富作文的语言词汇,还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只要持之以恒地阅读名著,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然会达到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名著阅读 写作能力 兴趣 素材 写作技巧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在《中学语文大纲》中,还是在《语文课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一大重点,实现个性化写作更是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学生自我个性的一个重要过程。让习作不再是写人就是“班上的小雷锋”,写事就是“捡到钱包”,写景就是“校园一角”,而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
期刊
[摘要]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以旧联新,搭桥铺路,激发兴趣,启动认知,设障立疑,激发思维,设置悬念,引导探究,引导观察,建立表象,创设情境,激发求知,利用故事,激发联想,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  [关键词]电教媒体 导入 新课堂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
期刊
《人民日报》曾以醒目位置刊载了《中国儿童想象力太差》的新闻调查文章。文章对于中国儿童想象力的忧虑,主要来源于最新公布的“我国城市儿童的想象力与幻想”的调查研究、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等几项调查。在对抽样的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1370名学生进行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四个维度的创造倾向测验,想象力的得分最低。在被调查的我国中小学生中,认为自己有想象力的只占4.7%。在国
期刊
现在各地都在研究早期教育的有利之处,如弹琴可以促进儿童思维,开发智力等等诸多有利的因素.确实,这些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影响,但是我在这里却要提出疑问:早期的特技教育是否能给每一位儿童带来真正的、有利的影响呢,它是否是有利而无一弊呢?心理学指出“小学生不可能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这是因为:  1.过早地让学生进行特技训练,每天让孩子长时间进行单调而复杂的训练,
期刊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在语言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学习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王爷爷家的农场玩,好不好呀?”“好!”小朋友高兴地说。接着一边播放课件,一边问:“小朋友,我们来到王爷爷的农场,看到
期刊
[摘要]作文是历年来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要想在中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我们不妨指导学生用心去构思一个精彩片段。这个精彩的片段,可以是一个感人的细节,可以是一处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物,可以是一段内心的独特感受,也可以是一段精辟的议论。  [关键词]写作 精彩 片段 细节 写景 真情  中考作文其实就是你的自我推荐书,要想自己的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必须得有打动阅卷老师的一个亮点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音乐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动态生成”课堂。虽然说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但有时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也就是说要关注生成,做足预设。  [关键词]动态生成 课前预设 创新精神  前言:  在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师在教
期刊
[摘要]生态工程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但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者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问题。加强实践教学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可以从课堂实践环节、开放实验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引进项目、建立基地等环节入手,来加强本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对于提高本课程教学水平,培养出高层次创新型生态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工程 实践教学 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