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应对会展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会展人才作为会展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大高校相继建立会展专业,在培养和对会展人才的提供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逐渐成为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中基本素质评价中的硬性培养指标,其课程设置又直接反映培养方案目标,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为更好适应会展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探索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刻不容缓。
[关 键 词] 就业;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84-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会展业以其对经济的巨大拉大作用,成为新兴热门行业。与此同时,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展人才培养供给的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会展人才是会展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外经贸大学2004第一次设立本专业至2017年,中国已有108所本科院校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同时有282所高职院校设立会展类专业。通过研究发现,根据高校、行业与就业市场之间对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理解不同,导致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倾向上各不相同。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会展行业中,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选用标准、录用标准、选拔提升标准和要求不同。
所谓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是指具备会展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组织及策划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会展从业人员。课程设置乃是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的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学生的基本素质、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都将通过课程体系呈现出来。因此,本文选取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会展市场行业人才需求以及对跨入会展行业中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对课程应用的实际情况做的个案访谈,从而了解课程设置在他们就业前后的衔接情况,探索就业导向下的市场人才需求与培养中的现有课程设置应用以及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满足会展人才市场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会展人才在就业后的工作操作需求与晋升需求。
二、高校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文选取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会展专业的现有课程设置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高校,在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时,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均呈现出不同的课程体系设置,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作出的优化和整合,经过归纳发现,其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通识教育类课程
以培養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通识教育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52.6%。
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是为了拓展会展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为其提供多学科的视野,强调多样化的课程,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实现对学生心智的启发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些课程造就和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其中包含会展人才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塑造。通识教育类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理推理技能以及外语能力等方面,具体而言此类课程有思想道德类、大学英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数据库、艺术类等课程。
(二)学科必修类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学科必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17.5%。
学科必修课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专业必修课课程的学习做的前期铺垫,结合会展专业内容开设,帮助学生奠定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市场营销、法律基础。如财务管理、经济学、会展市场营销、会展法规与政策实务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从短期而言,为学生掌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长期而言,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成长为专业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专业必修课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专业必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21.6%。
在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中,主要分布着专业核心知识、专业认识、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等内容。如会展概论、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文案、会展市场营销、会展场馆管理、会议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四)专业选修课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专业选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8.3%。
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必修课程的补充,基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学生根据其意愿自由选择所学专业课程内容。比如旅游地理、酒店管理、供应链管理、商务沟通、商务礼仪、二外等课程。
(五)实践环节类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专业选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实践环节类课程不占据理论教学总时长,分布在不同学期中,累积42周的时间。
实践环节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帮助会展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虑到理论教学配套,突出本专业的服务性、应用性,综合训练和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如专业认识及市场调查、专业认识及市场调查、会展信息化管理、会展现场设计与服务、会展业经典案例分析、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业务综合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选取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会展毕业生,并在毕业后从事会展相关行业的这类群体进行个案访谈,通过将他们在校所学课程与就业后课程实际使用的衔接程度进行反馈比对,提出就业导向下的关于高校在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建议。 总体来看,培养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应结合会展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和会展人才从业后在职业中的阶梯式晋升发展需求,并依据会展业国家职业标准,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化、模块化地设计课程内容,对学生职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岗位任務、任务实施过程及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工作环境进行调研与分析,进一步完善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掌握为依托,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课程项目设计为纽带,着重突出教育特色,培养会展行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一)适当减少通识教育类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类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占比较高,虽然是整个高校教育各个专业的根基,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而言,专业性不强、应用度相对较低,与学生今后就业后的衔接并不是太多,被部分访谈者称之为“鸡肋”课程,对他们来说总体意义不大,倒不如适当降低通识教育类基础课程在整个学时分配中的比例,提高专业类课程与实践环节课程比例。
(二)优化与完善专业类课程体系结构
对整个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类课程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内容。针对专业类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是优化学科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学习的课程比例结
构,精心设计课程与归类,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会展市场人才需求。
继续优化专业必修类课程。对一些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深入化学习,例如,目前很多会展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未真正切实有效地在会展行业中使用,今后国际化会展业的开展,英语的使用频率会增加。另外访谈中,访谈者建议深化诸如会展英语、会展供应链、商务沟通、商务礼仪等内容的学习。
完善增设相应专业必修课程。诸如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在会展工作的实际应用中会涉及设计类的工作内容,如平面设计、3D设计,因为在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未涉及,致使自己在工作中有些被动,虽然可以通过自学,但是却丧失了一些机会。
(三)切实践行实践环节类课程
实践环节类课程不仅是理论课程的补充与完善,也是今后学生步入会展行业能上手操作的“真枪实弹”,实践环节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综合素养,提升会展职业岗位能力,这类课程在与会展就业市场中会展人才就业后的应用衔接较为紧密,应坚持“理论教学够用为主,实践教学实用为主”的指导思想选取和设置课程体系。
尤其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高校每年推送到社会中的会展毕业生的总比,能够真正从事会展行业的人数占比比较低。很多学生在刚入校选择会展专业时的目的倾向不尽相同,因此也会造成今后的学习和就业选择犹豫不决。因此,在实践环节类课程设置中应尽早从低年级开始,尽早让低年级的学生接触会展行业实践,提升他们对会展专业的认识,尽早安排实习。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在每学期都增设了实践环节类课程,但对学生的需求而言却微不足道,建议对会展专业核心课程尽可能细化,并有核心课程相对应的实践环节作为辅助,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衔接,实现实践环节由易到难、由简至繁,逐步递进,帮助学生对专业课程进一步理解、吸收与消化,逐渐提升他们对会展行业的了解,增加其就业选择机会,认清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
另外,针对大部分高校中的会展实践环节类课程的实际情况,基本上采用的是以校内实习平台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学生能进行校外实习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实践活动是在校内完成。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争取校外实训实践机会,真正接触会展行业,减少校内模拟实践,真正建立起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与会展企业的长期合作。
(四)注重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会展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培养对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当会展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会展利益方进行沟通交涉问题的时候,专业素养与能力的体现将会更加明显。尤其通过访谈发现,针对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很多专业课都是可以用得到,这说明专业课程的体系设置中的每个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这就要求对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会展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之间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相互搭配,前后照应,提升会展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等的综合素养。
总之,就目前会展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会展行业将会吸引更多的人从事会展业,因此,高校在培养和对会展人才的提供上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满足当今会展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会展就业市场的人才对接,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都得到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出符合就业导向的会展人才,保证会展业的人才储备,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 键 词] 就业;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84-02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会展业以其对经济的巨大拉大作用,成为新兴热门行业。与此同时,会展产业的快速发展与会展人才培养供给的不足矛盾日益突出。会展人才是会展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自上海师范大学与上海外经贸大学2004第一次设立本专业至2017年,中国已有108所本科院校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同时有282所高职院校设立会展类专业。通过研究发现,根据高校、行业与就业市场之间对人才供给与需求的理解不同,导致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会展人才的培养目标倾向上各不相同。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培养计划、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会展行业中,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选用标准、录用标准、选拔提升标准和要求不同。
所谓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是指具备会展方面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组织及策划能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会展从业人员。课程设置乃是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的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和关键,学生的基本素质、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都将通过课程体系呈现出来。因此,本文选取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会展市场行业人才需求以及对跨入会展行业中的会展专业毕业生对课程应用的实际情况做的个案访谈,从而了解课程设置在他们就业前后的衔接情况,探索就业导向下的市场人才需求与培养中的现有课程设置应用以及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满足会展人才市场对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会展人才在就业后的工作操作需求与晋升需求。
二、高校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因此本文选取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会展专业的现有课程设置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高校,在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时,依据各自的培养方案均呈现出不同的课程体系设置,但大同小异,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作出的优化和整合,经过归纳发现,其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一)通识教育类课程
以培養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通识教育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52.6%。
开设通识教育类课程是为了拓展会展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为其提供多学科的视野,强调多样化的课程,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实现对学生心智的启发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些课程造就和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其中包含会展人才的基本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塑造。通识教育类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理推理技能以及外语能力等方面,具体而言此类课程有思想道德类、大学英语类、高等数学类、计算机、数据库、艺术类等课程。
(二)学科必修类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学科必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17.5%。
学科必修课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专业必修课课程的学习做的前期铺垫,结合会展专业内容开设,帮助学生奠定经济学、管理学、财务、市场营销、法律基础。如财务管理、经济学、会展市场营销、会展法规与政策实务等课程。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从短期而言,为学生掌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从长期而言,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成长为专业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三)专业必修课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专业必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21.6%。
在专业必修课课程体系中,主要分布着专业核心知识、专业认识、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等内容。如会展概论、会展项目管理、会展文案、会展市场营销、会展场馆管理、会议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四)专业选修课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专业选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大致占8.3%。
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必修课程的补充,基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学生根据其意愿自由选择所学专业课程内容。比如旅游地理、酒店管理、供应链管理、商务沟通、商务礼仪、二外等课程。
(五)实践环节类课程
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某高校会展专业,专业选修类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时分配中,实践环节类课程不占据理论教学总时长,分布在不同学期中,累积42周的时间。
实践环节类课程的开设主要是帮助会展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虑到理论教学配套,突出本专业的服务性、应用性,综合训练和培养强化学生的综合知识和能力。如专业认识及市场调查、专业认识及市场调查、会展信息化管理、会展现场设计与服务、会展业经典案例分析、会展策划与组织、会展业务综合管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三、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建议
选取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会展毕业生,并在毕业后从事会展相关行业的这类群体进行个案访谈,通过将他们在校所学课程与就业后课程实际使用的衔接程度进行反馈比对,提出就业导向下的关于高校在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中的建议。 总体来看,培养高级应用型会展人才的课程体系,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应结合会展就业市场用人需求和会展人才从业后在职业中的阶梯式晋升发展需求,并依据会展业国家职业标准,围绕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化、模块化地设计课程内容,对学生职业面向的工作岗位、岗位任務、任务实施过程及完成该任务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及工作环境进行调研与分析,进一步完善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知识掌握为依托,以实践教学为重点,以课程项目设计为纽带,着重突出教育特色,培养会展行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一)适当减少通识教育类基础课程
通识教育类课程在整个专业中占比较高,虽然是整个高校教育各个专业的根基,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而言,专业性不强、应用度相对较低,与学生今后就业后的衔接并不是太多,被部分访谈者称之为“鸡肋”课程,对他们来说总体意义不大,倒不如适当降低通识教育类基础课程在整个学时分配中的比例,提高专业类课程与实践环节课程比例。
(二)优化与完善专业类课程体系结构
对整个会展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类课程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内容。针对专业类课程体系结构,主要是优化学科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在整个专业课程中学习的课程比例结
构,精心设计课程与归类,符合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会展市场人才需求。
继续优化专业必修类课程。对一些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深入化学习,例如,目前很多会展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未真正切实有效地在会展行业中使用,今后国际化会展业的开展,英语的使用频率会增加。另外访谈中,访谈者建议深化诸如会展英语、会展供应链、商务沟通、商务礼仪等内容的学习。
完善增设相应专业必修课程。诸如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在会展工作的实际应用中会涉及设计类的工作内容,如平面设计、3D设计,因为在自己所学的专业课程中未涉及,致使自己在工作中有些被动,虽然可以通过自学,但是却丧失了一些机会。
(三)切实践行实践环节类课程
实践环节类课程不仅是理论课程的补充与完善,也是今后学生步入会展行业能上手操作的“真枪实弹”,实践环节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综合素养,提升会展职业岗位能力,这类课程在与会展就业市场中会展人才就业后的应用衔接较为紧密,应坚持“理论教学够用为主,实践教学实用为主”的指导思想选取和设置课程体系。
尤其通过调查发现,相对于高校每年推送到社会中的会展毕业生的总比,能够真正从事会展行业的人数占比比较低。很多学生在刚入校选择会展专业时的目的倾向不尽相同,因此也会造成今后的学习和就业选择犹豫不决。因此,在实践环节类课程设置中应尽早从低年级开始,尽早让低年级的学生接触会展行业实践,提升他们对会展专业的认识,尽早安排实习。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在每学期都增设了实践环节类课程,但对学生的需求而言却微不足道,建议对会展专业核心课程尽可能细化,并有核心课程相对应的实践环节作为辅助,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衔接,实现实践环节由易到难、由简至繁,逐步递进,帮助学生对专业课程进一步理解、吸收与消化,逐渐提升他们对会展行业的了解,增加其就业选择机会,认清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
另外,针对大部分高校中的会展实践环节类课程的实际情况,基本上采用的是以校内实习平台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学生能进行校外实习的机会很少,大部分实践活动是在校内完成。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争取校外实训实践机会,真正接触会展行业,减少校内模拟实践,真正建立起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与会展企业的长期合作。
(四)注重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培养
会展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综合培养对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当会展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与会展利益方进行沟通交涉问题的时候,专业素养与能力的体现将会更加明显。尤其通过访谈发现,针对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课程设置,很多专业课都是可以用得到,这说明专业课程的体系设置中的每个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这就要求对以培养会展高级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校会展课程设置,要注重课程之间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相互搭配,前后照应,提升会展人才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岗位能力等的综合素养。
总之,就目前会展业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会展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会展行业将会吸引更多的人从事会展业,因此,高校在培养和对会展人才的提供上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满足当今会展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应进一步加强与会展就业市场的人才对接,整合现有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设置,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上都得到培养和训练,以培养出符合就业导向的会展人才,保证会展业的人才储备,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