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勃定律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博友在其博客里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周末,她和男友去逛街,手机被偷了。发现手机丢了之后,她马上用男友的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居然通了。对方摁断了电话,然后用公用电话打过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也太不小心了,像你这样粗心大意,丢手机是迟早的事,就算我不偷,肯定也会被别人偷。手机以后不要放在背囊里,一定要记住了。”
  她跟小偷谈判:“手机就当我送给你了,但你能不能把卡还给我?它对你没啥用,但对我却很重要。?小偷沉吟了下说:“好吧,拿充电器和备用电池来换。”于是,俩人谈好第二天晚上交接。
  第二天上午,她男友接到小偷打来的电话,让他转告女友,她的老板发了好几条短信过来,还有谁跟谁打了电话进来等等。晚上,女孩在约定的公用电话亭里拿到了她的手机卡。小偷在电话里说:“最近手头有点儿紧,手机已经出手了。充电器就不要了,你自己留着吧。”“善良”的小偷还再三承诺:“以后有钱了,会买一部同一款的新手机还给你。”
  尽管她知道小偷的承诺并不值得相信——不管他有多“善良”,他终归是个小偷。但她心里依然对这个“善良”的小偷充满了感激。她在博文里写到:“幸好我及时和老板取得了联系,不然公司得受大损失,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工作恐怕也得泡汤了。我还真得感谢那个还没有坏到头、良知尚未完全泯灭、还尚存一些善念和良心的小偷。”
  明明是被人偷了,却发现了小偷身上尚存的那么一丝所谓的“善念”和“良心”,并对其心生感激——这么看来,还是“坏人”好当啊!人们对敌人的要求总是比朋友低,对朋友的要求总是比亲人低。对你越亲的人,你越在乎的人,你的要求就越高。
  不熟悉的人、陌生的人惹你不高兴了,你可能不会那么过分地在意,最多也就骂几句脏话、撂几句狠话、说几句气话完事。可如果换成是你的亲人,或者你在乎的人,哪怕是一句话说得你心里不舒服、不痛快了,恐怕你都得怄一番气、落几滴伤心泪。只有亲人、在乎的人才能让你伤心,你生命中的匆匆过客、那些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只能惹你生气,根本不具备让你伤心的资格。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贝勃定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放上301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他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的砝码,那么左手的砝码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一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贝勃定律”。
  意大利一位心理学家曾在两对具有大体相同的成长背景、年龄阶段和交往过程的恋人当中,做过一个送玫瑰花的实验:心理学家让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在情人节前两个月的每个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女孩送一束红玫瑰;而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一天,向自己心爱的女孩送一束红玫瑰。
  由于两个男孩送花的频率与时机不同,导致的结果截然不同:情人节前两个月的每个周末都收到一束红玫瑰的那个女孩,情人节当天收到男孩送来的红玫瑰时,表现得相当平静。尽管没有太大的不满意,她还是忍不住说了句:“看到别人送给自己女友大把的‘蓝色妖姬’,比这普通的红玫瑰漂亮多了,我心里真是很羡慕!”而情人节前从没接受过红玫瑰的那个女孩,情人节当天手捧着男友送来的红玫瑰花时,表现出了被呵护、被关爱的极度甜蜜,竟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地与男友紧紧拥吻在一起。
  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了,其实这是贝勃定律在作祟:在彼此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给你的一点小小的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而当你们确立恋爱关系以后,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也就觉得平淡如水了——陌生人给你的关怀,常常会让你感动不已,这就是为什么旅途里总会发生那么多浪漫的爱情。
  亲人对我们的关爱,我们习以为常,甚至视为天经地义。无论亲人怎么宠你、爱你,你都可以视而不见或者觉得心安理得,有时他们少了一丝关爱,我们甚至会恶言相向。而陌生人给我们的一点微小的帮助,却常常会让我们感激不已。这是因为我们对亲人的期望值很高,而对陌生人并没抱多大期望。这中间还是“贝勃定律”在操控我们的感觉。
  有个女孩和母亲吵架后赌气离家,在外逛了一天,肚子饿了,她来到一家小面馆,却发现出门时忘带钱了。好心的老板娘免费煮了一碗面给她吃。女孩感激地说:“我们并不认识,你却对我这么好!可我妈竟对我那么绝情……”老板娘说:“我只是煮了一碗面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你妈给你煮了十几年饭,你难道不更应该感激她吗?”女孩一下子就愣住了——“是啊,妈妈辛辛苦苦养育我,我非但没感激她,反而为了一点小事就和她大吵大闹。”想到这里,女孩鼓起勇气朝家的方向走去。走到离家很近的十字路口时,她看到疲惫、焦急的母亲正四处张望。看到女儿回来了,她急忙喊道:“饭已经做好了,快跟我回去吃吧,菜都已经放凉了!”边说边拉起女儿的手大步往家走去。女孩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贝勃定律”表明的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效应: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其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贝勃定律”教会我们,理性地分析事实,而不是随意地凭感觉论事。
  我们的感觉很敏感,但它也有惰性。它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到事物的变化;也会加重我们的感受,让我们迷失理性。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成为“贝勃定律”的牺牲品,从而对身边本应让我们感到温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视而不见。“贝勃定律”告诉我们,给予方要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少做锦上添花之事,尽量不做画蛇添足之事;而受与方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点滴所得,善待身边的人。爱你的人如果没按你所希望的方式来爱你,并不代表他没有全心全意地爱你;陌生人给我们的帮助,我们应当报以适当的感激;亲友给我们的帮助,我们应报以更大的感恩,“不要拿别人心血来潮时顺手拈来的一棵草去平衡亲人心里的那棵苗”。
  
其他文献
报载,北京石景山区有一只“天才”小狗齐齐不仅认得数字,还会四则运算。主人在卡片上写上算术题,问它的答案,它就会用正确的叫声次数来回答。加、减、乘、除样样都会。据说已在电视上做过几次表演,记者也去做了验证。  这则新闻让我想起了历史上一匹有名的马“聪明的汉斯”。它是德国数学家冯·奥斯登的宠物。在20世纪初,冯·奥斯登教会了汉斯数数和做算术题,和齐齐不一样的是,汉斯不是用叫声,而是用跺脚的次数给出答案
发自内心的笑能止痛    谁都知道笑比哭好,除了让我们感觉更棒,有没有生理学上的原因?近日一项科学研究证明,不被强迫的、发自内心的笑会使身体产生和鸦片相似的可以止痛的化学物质——内啡肽。15分钟的开怀大笑可以使我们的疼痛耐受水平提高10%。  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两个重要的区别。和礼貌性微笑不同,只有那种不被强迫的、放松地笑到眯起眼睛的笑才真正起作用。而且,这种发自内心的笑当你和其他人共处时远比你独
高温渐起,人体出汗增多,饮水量相对较少,加之体外细菌侵袭,使得近期尿路感染患者明显增多。专家特别提醒,尿路感染最好及时就诊,不要延误了病情。    出租车司机爱憋尿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长年在马路上驾驶,找厕所不是很方便,所以喝水比较少,还经常要憋尿。  日复一日,王师傅小便的时候开始感到疼痛。慢慢地,他越来越不能憋尿,原来半天方便一次就行了,现在两个小时就忍不住了,有几次车上还坐着客人,王师傅
因患肠梗阻而开刀的病例,在医院可以说很常见,不足为奇。可是,夫妻同时患肠梗阻,同时做手术的病例,倒是非常少见。  两年前,我奉命率领一支医疗小分队下到津江县的罗埠镇医院协助工作。那一次,我遇上了一对“同病相怜的老夫妻”——75岁的匡老汉和68岁的冷老太。尽管两人膝下无儿无女,却相敬如宾地共同度过了51个春秋。以前,两口子日子过得清苦。近年来,他们在村长的关照下,圈地养了不少鸡、鸭,靠着这批家禽收入
1 问:何谓胃液?  答:胃液是胃壁上的多种腺体细胞分泌的一种混合液体,其pH值(酸碱度)为0.9~1.5,酸度很高,成人每日可分泌1.5~2.5升,它对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免受细菌侵害有重要意义。    2 问:胃液中有何成分?作用如何?  答:下面几种主要成分的作用是:(1)盐酸: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它能激活帮助消化食物的胃蛋白酶原,还能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肠液
人的性生活是否美满,心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有过性生活经历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当回忆起美好的往事时,一种甜蜜的心情会悄然升起,这时会对对方产生强烈的爱意和依赖的感觉,如果在此时进行性生活,往往会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受。  确实,人生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第一次:第一次偷偷地爱恋,第一次拥抱,第一次亲吻,第一次有了性生活等等,这些过去的经历都会在人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成为值得回忆的美好往事。  但是
唱歌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益,这是人们用直觉就能感受到的:它能释放悲伤,让人情绪变好。  不过,近来许多的科学研究表明,唱歌不仅对人的精神有益,对身体健康同样是有好处的:它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让老年人减少吃药和看病的次数,唱歌中使用的横膈膜呼吸法,还能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    释放荷尔蒙    美国加州大学的罗伯特·贝克教授对唱歌的作用进行了长期研究,他表示,压力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如果你对自己做
现在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世界上一门新的学科——脑科学的发展所带来的,帮助提高学生注意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以及记忆力的途径。这就是纠正当今随饮食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或从炒菜油中吃进过多的亚油酸,又严重缺乏叫作ω-3族脂肪酸的DHA,因而损害大脑智能的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医学的发展,和能够记录人在认知过程中的脑电图的仪器出现,以及检测人体和饮食里的脂肪酸的设备的应用,彻底查明了饮食
飞翔在天上的飞机,把战场从地面延伸到了空中。既然飞机能够完成过去所不能想象的航程,那么能不能利用飞机在敌方阵地上方投下大量炸弹,进行大规模攻击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空中轰炸还处于非常原始的阶段。德国人曾经用飞艇对英国首都伦敦实施空袭,但是战果不算很大,可是,空袭给地面居民造成的恐慌,却让各国军方开始重视轰炸的意义。意大利空军一名叫做杜黑的空军军官最早认识到了空袭的重大意义,在他1921年出版的《
上千年来,人类依旧是生老病死。追求永生,历来和找寻永动机一样,是每个生命个体的美好夙愿。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揭晓,或许已揭开了生命长生不死的面纱。  2009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3位美国的科学家布莱克本、格雷德和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染色体端粒及端粒酶对染色体的保护机制”的医学贡献。3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2.7万美元)奖金。  19世纪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