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照彬教授提出的全新的有效教育理念,被称为第六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与基础教育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学。所以,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本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适合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举才会有积极探索愿望和求知愿望,才能积极的观察思考,激发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热情。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举作为衡量教学与否的标准之一。教学中要结合身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形成知识的共鸣,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和讨论;介绍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使他产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
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教师要注意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明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就是发现。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他们理解的自由空间。不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因果法、比较法、极端法、逆向法等方法可供借鉴。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逐步有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景,渗透方法指导、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等方面下功夫,成为一名好的问题的设计者。创设“小步距”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和有序性。例如初中物理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的教学,可以用下面一系列的问题引入:
思考:某同学如图连接好电路,其中滑环可以在电阻丝上滑动。
提问:(1)上节课中“研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得出什么研究结果?其中电阻大小与长度有何关系?
物理规律教学中,应着重分析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又是怎样在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况和推理而的来的?有哪些适用条件等等。要加强过程的分析和引导,不要急于把结论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比值法、转化法等等物理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和习惯,并逐步培育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概念,规律见的逻辑体系,要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并在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可以用框架图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这样,知识就容易被理解、提取和再现,也容易向应用和学习新知识中迁移,创新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四、重视习题教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如果经常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有“创新举措”,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传统应试教育中采用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以此培养的学生,当遇到新的较难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低能就表现出来了。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因此动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角度地拓宽思维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只要方法。一题多解是在同中求异;一题对变,是在异中求同。把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愉快地解决物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基本知识入手,围绕知识点设置一些有利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问题,让学生从简单的题解中延伸出去,获取跟多有益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营养。例如:编制如下习题:体积是100cm2冰块浮于水面上,求冰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通过本题,你可以得到那些有益的结论?(至少写三条)这样的学生将不再是漫无目的地为解题而解题,会在解题后展开积极的思考,获取更多理性思维的东西,达到认识的升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新的问题前,往往从容不乱,思维兴奋,解决问题的途径宽。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不能把实验看成单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应把实验当作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来培养。加强实验教学不是因客观条件限制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主观认识到不到位和愿不愿做的问题,许多实验器材我们可随手取材制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研究和实践过程,也是实验能力的一部分,实验能力非动手实践是培养不起来的。
观察演示实验与现象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但初中学生观察能力往往比较弱,教师做演示实验中,他们注意力往往被各式各样的仪器所吸引而忽视了观察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观察方法,明确观察对象,或全面观察、或重点观察、或对比观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规律。如观察“电阻与温度关系”实验中应与“玻璃加热后变成导体”的实验进行对比,再如,观察“电流的化学效应”的实验中,不仅要观察到有红铜出现在哪一个碳棒上,该碳棒与电源哪一极相连?演示实验与生活中现象常联系在一起。适时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
对于分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仪器准备工作,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让学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表现形式,不是从某一方面能孤立地培养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全面考虑。物理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一些有益一未来发展的东西,诸如对自然认识的科学态度,研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使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才能将创新教育引向更高的层次。
一、 激发学生兴趣,营造适合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兴趣是学习的原始动力。有了浓厚的学习举才会有积极探索愿望和求知愿望,才能积极的观察思考,激发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保持学生热情。教师要把激发学生学习举作为衡量教学与否的标准之一。教学中要结合身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给学生形成知识的共鸣,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动手和讨论;介绍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献身科学的故事,使他产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
创新需要心灵的放松。教师要注意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和教师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明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创新就是发现。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教师更要善于鼓励学生与自己争论,给他们理解的自由空间。不仅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因果法、比较法、极端法、逆向法等方法可供借鉴。正确对待学生在探索中可能出现的片面、甚至是错误的意见和想法,避免扼杀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逐步有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景,渗透方法指导、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创造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理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扮演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等方面下功夫,成为一名好的问题的设计者。创设“小步距”问题情景,注重问题的阶梯性和有序性。例如初中物理中关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结构的教学,可以用下面一系列的问题引入:
思考:某同学如图连接好电路,其中滑环可以在电阻丝上滑动。
提问:(1)上节课中“研究导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得出什么研究结果?其中电阻大小与长度有何关系?
物理规律教学中,应着重分析从哪些方面着手研究,又是怎样在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概况和推理而的来的?有哪些适用条件等等。要加强过程的分析和引导,不要急于把结论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比值法、转化法等等物理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和习惯,并逐步培育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概念,规律见的逻辑体系,要弄清各个基本概念和规律在一个整体中是以何种方式结合起来,并在知识体系中占据什么地位,可以用框架图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这样,知识就容易被理解、提取和再现,也容易向应用和学习新知识中迁移,创新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四、重视习题教学,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如果经常在习题讲解过程中有“创新举措”,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传统应试教育中采用强化训练和题海战术,以此培养的学生,当遇到新的较难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低能就表现出来了。
初中学生的物理思维基本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因此动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角度地拓宽思维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只要方法。一题多解是在同中求异;一题对变,是在异中求同。把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愉快地解决物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基本知识入手,围绕知识点设置一些有利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想象能力和概括能力的问题,让学生从简单的题解中延伸出去,获取跟多有益于思维能力发展的营养。例如:编制如下习题:体积是100cm2冰块浮于水面上,求冰块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通过本题,你可以得到那些有益的结论?(至少写三条)这样的学生将不再是漫无目的地为解题而解题,会在解题后展开积极的思考,获取更多理性思维的东西,达到认识的升华。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新的问题前,往往从容不乱,思维兴奋,解决问题的途径宽。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不能把实验看成单纯获取知识的手段,而应把实验当作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来培养。加强实验教学不是因客观条件限制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主观认识到不到位和愿不愿做的问题,许多实验器材我们可随手取材制作,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研究和实践过程,也是实验能力的一部分,实验能力非动手实践是培养不起来的。
观察演示实验与现象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但初中学生观察能力往往比较弱,教师做演示实验中,他们注意力往往被各式各样的仪器所吸引而忽视了观察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观察方法,明确观察对象,或全面观察、或重点观察、或对比观察,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规律。如观察“电阻与温度关系”实验中应与“玻璃加热后变成导体”的实验进行对比,再如,观察“电流的化学效应”的实验中,不仅要观察到有红铜出现在哪一个碳棒上,该碳棒与电源哪一极相连?演示实验与生活中现象常联系在一起。适时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物理现象,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
对于分组实验,要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仪器准备工作,并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让学生认真操作、真实记录、科学分析,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高表现形式,不是从某一方面能孤立地培养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还应积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全面考虑。物理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受一些有益一未来发展的东西,诸如对自然认识的科学态度,研究自然的科学方法,探索自然的科学精神,使它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才能将创新教育引向更高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