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单一的学科教学针对性较强,极易将认知孤立,思维僵化,违背多元智力发展理论;跨学科教学使同一主题的学科间互动丰富,有利于在探究,协作,自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基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新课标改革以及某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建构,利用第二课堂,试点化开展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模式,以期为建立完善小学跨学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新的维度。
【关键词】第二课堂 小学英语跨学科 主题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标对英语工具性,人文性的新改革颁布,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学习向关联性跨学科的应用方向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适用性。与此同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建构主义、语言习得、以及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语言文化体验与输入式教学模式为指导,跨学科教学理念已经被引入我国小学英语的课堂。其中,主题教学为特色的跨学科教育方兴未艾,它是通过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方法、手段和活动以及可利用资源,使学生构建个体知识体系,通过真实具体的情景体验促进知识的输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在笔者任职的某高职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2016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小学跨学科(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文化等多元化素养,提高专业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品位,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以及从事小学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知识结构与方法能力。本文,作者试图在第二课堂里描绘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活动教育模式之蓝图,以期为专业建设中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模式验证可行性与有效性。
一、可行性及意义
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以主题作为联络学科的纽带,这种教学活动容易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所接受。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单向知识灌输,基于主题性的知识获取成为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科技的手段,拥有共享互动的精神,成长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自身专业所限,正勇于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成为跨学科素质的综合人才。文章以英语专业学生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课程为讫点,试行一种模式,创设一些主题,活跃思想,增长知识,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理论性与原则
作为认知心理学派的分支,建构主义强调认知发展同化,顺应,平衡的三过程,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的建构源于活动,知识孕育于活动之中。在主体性活动中,语言体现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突出运用者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传统的语言习得讲求方法,忽视其作为文化交流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本作用。基于兴趣原则,知识结构,以及真实任务背景下的语言体验才是英语专业人才需要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目标。
三、试行要素分析
1.本体。本文作者开展跨学科教育活动的环境是第二课堂,第一,本校学校晚自习时间,寝室空间作为教学阵地开放。作者所在高职专科院校要求大一,大二上晚自习,并由辅导员进班监管,同时,每周两个晚自习需要在学生宿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跨学科教育受课时量的掣肘。过多的第一课堂教学时间贡献给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资格教育课程,甚至公共基础课。在新颁布的2016年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者总结了可结合并利用的与跨学科教育相关联的课程,希望在此基础上试行一套主题性鲜明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活动。试行的地点就是以班级为活动单位的第二课堂内。试行对象是2015级三年制英语教育#班和#班学生。试行周期为四个学期。
2.客体。梳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借鉴的课程,如: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课程与教学论、PPT制作、微格教学、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与研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游戏实训,以及其下设的英语朗读、简笔画、英文书写的基本功课,知识竞赛、英文歌咏、英语演讲、话剧表演、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英文应用文写作等。同时,人才培养方案对小学跨学科教育课程开课内容与时间也有要求:大学第二学期进行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三学期安排小学品德、国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四学期是有关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美学类课程设置。
四、模式构建阐述
打破学科界限,在不止一个学科的多个方面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构成广泛的学习领域,让教师处于隐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在主题式跨学科活动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未来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老师。他们通过自身语言文化体验,真实的感受活动带来认知这一过程。也能够为以后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素材跟方法。短期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进行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的一个切入点,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完成预设任务的过程。主题活动的主题选择应当遵循参与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兴趣,真实情境,可操作等原则进行。同时,也应当考虑第二课堂的开放性,环境相对轻松,资源丰富,没有专业课课堂的紧张感;以及时间大于课堂时间等优势。又结合作者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兼任团学工作者的角色,这些都促使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实现。
1.内容安排。按照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个体的兴趣特长,在试点单位进行为期两学年,四学期(以每学期18周计
算)的动态化,长效性,形成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践行。第一学期,花费4-6周时间介绍跨学科的概念,输入小学跨学科教育理念,可邀请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作指导教学;第7-12周: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活动形式,以期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热点,兴趣爱好。最后,4-6周完成主题确定,以及分组(一组可以6-8人组合),此时的指导教师可现身帮助同学进行基于主题的分组,分组原则也应基于便于学生特长的发挥,顺利完成任务为目的。可提供一定的主题选择:(1)数字类:计算法、时间、数字、钱币;(2)历史人文:年鉴、恐龙等史前动物、风俗与节日;(3)地理环境:环保科技、气候变化、交通运输;(4)文化美学:名人,娱乐圈,饮食;(5)艺术技艺:洛可可,室内装饰、美术展、印刷术等。 按照开发跨学科主题单元的基本步骤:(1)主题确定;(2)撰写概述;(3)确定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非物质以及网络资源等):图书,网络,家庭,社区;(4)组织内容,问题,任务;(5)布置第二课堂环境;(6)呈现;(7)评价等。与接受专业课基础知识不同,这种主题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或实验来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的技能。第二步,大二上是任务具体操作执行期,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基于主题,发现问题(一个或多个),找寻方法,解决问题,最重要是将结果用于完成任务,转化成果。
本文提供6个可供选择的主题(话题):(1)以“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为主题,研讨一套“亳文化”产业管理与保护的方案;(2)通过翻译一部儿童文学书籍,建立一个翻译语料库;(3)举行一场可以在校级舞台表演的英文话剧;(4)举办一场英语辩论赛;(5)建立一个主题鲜明的创客实验室;(6)注册开设一间英文淘宝店等。这六个主题各具代表性,对交叉综合学科利用率极高,难度适中,又具有真实背景,兼具可操作性,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主题。以上六个主题均用时周期为4-6周,全部完成共约用时36周,即两学期,大二一整学年。第三步:交流展示;第四步:完成评价或互评。
在第二课堂里,更充裕的时间、氛围、资源可以被利用,老师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也可以参与入组;最后由学生交流呈现,互相点评。
2.难度分析。这种主题跨学科教学活动实验周期长,数据多,资源整合率大,融合度高,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做指导,同时,来自技术层面的难度也是一大挑战。
3.预计结果。这些主题教学活动一旦成功,将为英语教育专业小学跨学科教育的教学提供较详实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的实践指南,对撰写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教育部6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跨学科是师范专业改革的方向。今天的学生,明日的老师,这不仅是一种转变,更是一种传承,“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参考文献:
[1]徐无名.小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治教观摩,2015(1).
[2]李殷洁.如何设计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J].新课程导学,2016(1).
【关键词】第二课堂 小学英语跨学科 主题教学活动
随着新课标对英语工具性,人文性的新改革颁布,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学习向关联性跨学科的应用方向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问题,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适用性。与此同时,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以建构主义、语言习得、以及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语言文化体验与输入式教学模式为指导,跨学科教学理念已经被引入我国小学英语的课堂。其中,主题教学为特色的跨学科教育方兴未艾,它是通过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方法、手段和活动以及可利用资源,使学生构建个体知识体系,通过真实具体的情景体验促进知识的输入,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在笔者任职的某高职专科学校英语教育专业2016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小学跨学科(英语)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科学和艺术文化等多元化素养,提高专业学生的文学素质和审美品位,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以及从事小学其他学科教育教学的知识结构与方法能力。本文,作者试图在第二课堂里描绘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活动教育模式之蓝图,以期为专业建设中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模式验证可行性与有效性。
一、可行性及意义
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以主题作为联络学科的纽带,这种教学活动容易被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所接受。不同于应试教育下的单向知识灌输,基于主题性的知识获取成为大学生的兴趣所在,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科技的手段,拥有共享互动的精神,成长于互联网的环境下,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自身专业所限,正勇于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成为跨学科素质的综合人才。文章以英语专业学生的小学英语跨学科课程为讫点,试行一种模式,创设一些主题,活跃思想,增长知识,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
二、理论性与原则
作为认知心理学派的分支,建构主义强调认知发展同化,顺应,平衡的三过程,这一学派认为知识的建构源于活动,知识孕育于活动之中。在主体性活动中,语言体现其工具性作用的同时,更突出运用者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传统的语言习得讲求方法,忽视其作为文化交流融合,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本作用。基于兴趣原则,知识结构,以及真实任务背景下的语言体验才是英语专业人才需要达到的跨文化交际目标。
三、试行要素分析
1.本体。本文作者开展跨学科教育活动的环境是第二课堂,第一,本校学校晚自习时间,寝室空间作为教学阵地开放。作者所在高职专科院校要求大一,大二上晚自习,并由辅导员进班监管,同时,每周两个晚自习需要在学生宿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了解学生生活学习,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第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跨学科教育受课时量的掣肘。过多的第一课堂教学时间贡献给传统的学科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资格教育课程,甚至公共基础课。在新颁布的2016年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者总结了可结合并利用的与跨学科教育相关联的课程,希望在此基础上试行一套主题性鲜明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活动。试行的地点就是以班级为活动单位的第二课堂内。试行对象是2015级三年制英语教育#班和#班学生。试行周期为四个学期。
2.客体。梳理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借鉴的课程,如:教师教育课程中的课程与教学论、PPT制作、微格教学、小学课堂教学实录与研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英语教学游戏实训,以及其下设的英语朗读、简笔画、英文书写的基本功课,知识竞赛、英文歌咏、英语演讲、话剧表演、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英文应用文写作等。同时,人才培养方案对小学跨学科教育课程开课内容与时间也有要求:大学第二学期进行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三学期安排小学品德、国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第四学期是有关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等美学类课程设置。
四、模式构建阐述
打破学科界限,在不止一个学科的多个方面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构成广泛的学习领域,让教师处于隐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教与学成为有机整体。在主题式跨学科活动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是未来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老师。他们通过自身语言文化体验,真实的感受活动带来认知这一过程。也能够为以后自身的职业发展提供素材跟方法。短期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主题活动,进行发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的一个切入点,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完成预设任务的过程。主题活动的主题选择应当遵循参与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兴趣,真实情境,可操作等原则进行。同时,也应当考虑第二课堂的开放性,环境相对轻松,资源丰富,没有专业课课堂的紧张感;以及时间大于课堂时间等优势。又结合作者本身工作的特殊性,兼任团学工作者的角色,这些都促使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的实现。
1.内容安排。按照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个体的兴趣特长,在试点单位进行为期两学年,四学期(以每学期18周计
算)的动态化,长效性,形成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践行。第一学期,花费4-6周时间介绍跨学科的概念,输入小学跨学科教育理念,可邀请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教师作指导教学;第7-12周:在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选择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活动形式,以期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热点,兴趣爱好。最后,4-6周完成主题确定,以及分组(一组可以6-8人组合),此时的指导教师可现身帮助同学进行基于主题的分组,分组原则也应基于便于学生特长的发挥,顺利完成任务为目的。可提供一定的主题选择:(1)数字类:计算法、时间、数字、钱币;(2)历史人文:年鉴、恐龙等史前动物、风俗与节日;(3)地理环境:环保科技、气候变化、交通运输;(4)文化美学:名人,娱乐圈,饮食;(5)艺术技艺:洛可可,室内装饰、美术展、印刷术等。 按照开发跨学科主题单元的基本步骤:(1)主题确定;(2)撰写概述;(3)确定可利用资源(包括物质,非物质以及网络资源等):图书,网络,家庭,社区;(4)组织内容,问题,任务;(5)布置第二课堂环境;(6)呈现;(7)评价等。与接受专业课基础知识不同,这种主题探究式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体验,建构属于自己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或实验来发现新知识,获得新的技能。第二步,大二上是任务具体操作执行期,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基于主题,发现问题(一个或多个),找寻方法,解决问题,最重要是将结果用于完成任务,转化成果。
本文提供6个可供选择的主题(话题):(1)以“当莎士比亚遇到汤显祖”为主题,研讨一套“亳文化”产业管理与保护的方案;(2)通过翻译一部儿童文学书籍,建立一个翻译语料库;(3)举行一场可以在校级舞台表演的英文话剧;(4)举办一场英语辩论赛;(5)建立一个主题鲜明的创客实验室;(6)注册开设一间英文淘宝店等。这六个主题各具代表性,对交叉综合学科利用率极高,难度适中,又具有真实背景,兼具可操作性,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主题。以上六个主题均用时周期为4-6周,全部完成共约用时36周,即两学期,大二一整学年。第三步:交流展示;第四步:完成评价或互评。
在第二课堂里,更充裕的时间、氛围、资源可以被利用,老师可以起到向导作用,也可以参与入组;最后由学生交流呈现,互相点评。
2.难度分析。这种主题跨学科教学活动实验周期长,数据多,资源整合率大,融合度高,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做指导,同时,来自技术层面的难度也是一大挑战。
3.预计结果。这些主题教学活动一旦成功,将为英语教育专业小学跨学科教育的教学提供较详实的理论依据与客观的实践指南,对撰写校本教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1年教育部6号文件,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着力培养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跨学科是师范专业改革的方向。今天的学生,明日的老师,这不仅是一种转变,更是一种传承,“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
参考文献:
[1]徐无名.小学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治教观摩,2015(1).
[2]李殷洁.如何设计主题单元整体教学目标[J].新课程导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