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道德培养与高中历史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量自然资源的使用与消耗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因此,目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学校的教育正是提高全民生态道德的水平的良好途径。历史教材里蕴含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无限潜能,通过对历史教材的运用,打破传统教学,转变教学理念向学生们传达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生态道德水平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道德培养 生态环境变化 高中历史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24-02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教育成为人民关注的热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道德的意识,唤起更多人注重生态环保成为教学的重点。历史的长河见证了一系列生态环境的变化,为我们生态环境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历史的教学中,加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让历史教育顺应时代的潮流。
  一、历史教学对生态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环境的恶化程度随之增加,人类必须开始正视生态污染所带来的问题,从中学生的教育入手,以历史的角度,深化对生态道德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人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作用不可忽视。类人猿长年栖居于树上,受第四纪气候的影响,气候干燥,森林面积急剧缩小,被迫从树栖生活转移阵地,向地面生活转移,从四肢爬行的动物转而成为直立行走靠手劳动生活的人类。由此可见,生态环境变化是实现人类转变的强有力因素,生态环境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应该谨记这个事实,那么历史的教学就很有必要了,唯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明白生态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
  (二)生态环境变化对历史迁徙的作用。从生态环境看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心的变化。由历代几个重要都城的地理位置来看,都城的迁移自西向东移动,对于文明发展中心地理位置的选择都与生态环境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口分布密集的程度离不开大自然的供给,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地理优势是人类选择居住环境的主要因素。历史上的人口大迁徙,不可否认战争、政策等要素对此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承认,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变化密切关联,高中历史的教学注重生态道德的培养很有必要。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生态道德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运用历史教材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理念
  高中历史教材中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素材很多,因此,如何应用历史教材来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理念至关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应以历史教材作为载体,从各个方面向学生传输正确的道德理念。从历史的角度去挖掘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他们正确的意识到生態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且于无形之中潜移默化了环保的意识。就好比在讲历史课本里《古代商业的发展》中的唐朝都城长安城时除了重点讲解商业的发展之外,可以结合长安城生态环境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即通过教材的运用,将环保意识渗入到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二)提高教师素养,转变教学理念
  (1)提升教师自身的生态环保意识及理论水平。教师肩负传授知识的重任,在学生的教育培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是深化学生生态道德理念的关键,因此,拥有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念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起着传输知识的作用,只有提升自身的环保理念,才能将自己的理念正确地教授给学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理念。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生态道德意识尤为重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落实到实际中,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是一个关键点。
  (2)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人类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刻不容缓。在多媒体盛行的当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往的历史课程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和技能,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体验以及感悟,因此,将多媒体教学作为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到课堂中,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就好比在讲解火烧圆明园这一课时,仅凭文字的描写是无法完全让学生感受到被烧毁的情景,直观的文字描述,过于抽象,学生无法体会当时的情景,而通过多媒体来呈现的视频及图片,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摒弃传统历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意识在教学上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将历史融入到生态环境中去,是深化学生生态道德理念的基础。
  三、结束语
  环境日益严重,造成如今这个局面,很大的一点正是人类对生态道德观念的淡薄,甚至是缺失,这极大程度的说明了我国目前在教育中对生态道德培养的不重视化,甚至逐渐弱化了对生态道德的培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供给,它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能源,促使经济高速的发展,它功不可没,而我们带给它的却是毁灭性的伤害。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这个意识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姓名:尚洪杰,性别:女,出生:1976年2月5日,籍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单位:七台河市第一中学,职称:中教一级,职务:高中历史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态道德的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对于高中地理的教学不再是像以往那般只是向学生们传授基础知识,而是要尤为注重对学生们的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以地区、学校以及学生们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已然成为了教师们的新的教学任务。以下就是笔者探讨的如何以实践探究能力为基础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为高中地理的教学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7
空捻器可实现无结头络纱,空捻接头质量直接影响后道工序织物质量。以美斯丹114型空捻器为例,分别对4个调节点各6档做接头试验,结果表明:空气量E与纱尾收缩值L与捻接纱断裂强力正
【摘要】实际上,结合整个举重运动项目的特点,我们看到,抓举技术是整个运动项目的核心所在,因此,构建科学的抓举技术评价模式,就至关重要。结合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状况看,只有确保抓举技术评价模式的有效应用,从而才能实现举重运动训练创新发展的理想效果。  【关键词】举重运动员 抓举技术 评价模式 科学构建 方法思路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摘要】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存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状态。对一年级小学生而言,就是要通过各种活动引导他们超越自我,眼中有花有草,有父母有亲情,有对动物的热爱与保护,有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从而使自己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关键词】培养一年级学生 “共在”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摘 要】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
分析了现有集聚纺装置的结构,指出空心罗拉式结构合理,但加工精度要求高;网圈式虽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但结构不尽合理。介绍了已申请专利的集束纺的结构,指出集束纺结构合理,符合集束
【摘要】当前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已迫在眉睫。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德育课真正起到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职 德育教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244-0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