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爱国七君子”被捕之谜

来源 :读报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党史和现代史学界,包括“七君子”的亲属,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发生的“七君子事件”有颇多争论,有的说此次事件的幕后策划者系蒋介石,有的说系日本侵略者。据笔者的考证,上述说法都不准确,此次事件从头到尾都是陈立夫策划并提出建议,蒋介石点头同意的。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市民纷纷举行游行示威,成千上万大中学校的学生自发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政府出兵抗日。
  为了结束内战,团结全国人民一致抗日,1934年4月,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又发表了《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号召,得到全国人民的坚决拥护与积极响应,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以阻止日本帝国主义的大举进攻。
  早在1932年12月,宋庆龄与蔡元培、杨杏佛等爱国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人权保障同盟”,向国民党当局强烈呼吁释放所有政治犯,保障人民的抗日自由的权利。随后,全国各大城市成立了各界救国联合会。并拟在上海成立全国性的联合会。
  1936年5月30日,在沈钧儒、邹韬奋等人的组织下,全国各地救国会的50余名代表到上海聚会。他们代表18个省市的60多个救国团体。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在上海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反复讨论。发表了大会宣言,通过了《救国会初步政治纲领》,宣言和纲领呼吁全国各界各党各派停止军事冲突,立即释放政治犯,派遣正式代表谈判,制定共同救国纲领,建立一个统一的抗日政权,集全国之力,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经过两天的酝酿和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宋庆龄、何香凝、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马相伯、王造时、李公朴、沙千里、史良、孙晓村、张申府、曹孟君当选为常务委员。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并产生了甚大的影响,很快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抗日活动,引起蒋介石、陈立夫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注意。蒋介石、陈立夫认为,宋庆龄、沈钧儒等人的行为,名为推动抗日,实际是反对他们的统治。蒋介石和上海市长吴铁城在救国会成立前后。找邹韬奋、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人谈了话,一再劝说他们不要搞什么救国会,并说救国会这样搞。是另外组织抗日政府,推翻国民政府,救国会的活动和主张,使政府受到极大的压力。
  蒋介石还对沈钧儒、李公朴、章乃器说:“日本人是要我们不战而屈,我现在有把握可以战而不屈。现在之所以不能抗日,是因为共产党在后方捣乱。不消灭他们,政府无法抗日。我是要抗日的,共产党的话你们不要相信,他们是不爱国家的。你们一组织救国会,正中了共产党的奸计,也使我们的政府处于十分难堪的境地。”此时,日本方面也为救国会之事,对蒋介石集团施加了压力,要求国民党政府打击救国会,因说不出口,蒋介石、陈立夫、吴铁城在沈钧儒等人面前没有将日方施压之事讲出来。
  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对蒋介石的上述言论十分不满。他们利用见蒋之机,力劝蒋要以百姓为心腹,以舆论为耳目,不要偏听陈氏兄弟及其特务的情报,误国误民。尽管这一天中午蒋介石以西餐招待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人,但因话不投机,几位爱国人士心里颇不痛快,宴会在清清冷冷中结束。事后,章乃器在其回忆文章中谈到此事时说:“蒋介石这一手是先礼后兵的‘礼’,是流氓社会先给面子。后给颜色的面子;是后来逮捕我们的先奏。”
  蒋介石、吴铁城找沈钧儒等人谈话时,陈立夫没有参加。他躲在幕后,指挥他掌控的特务人员,一天到晚监视、盯梢救国会的爱国民主人士,搜集他們“危害民国”的证据,为日后的大逮捕做准备。
  1936年11月中旬,陈立夫正式向蒋介石提出了抓捕沈钧儒等人的建议。他的想法,正合蒋介石之意。于是,一份打击爱国知名人士的大逮捕计划。在陈立夫等人的策划下出笼了。逮捕的方式,仍然采用过去的老办法,特务躲在后面,由租界的巡捕打头阵,人抓了后,送一大笔钱给外国巡捕,再将被抓的人“引渡”给国民党的军警单位进行关押、审讯。
  据原军统上海站站长王新衡透露,打击沈钧儒等“爱国七君子事件”,系陈立夫一手策划的,在上海负责指挥抓人的系中统重要骨干分子季源溥。
  王新衡还说,大约在1936年11月18日。陈立夫带着力行社书记长刘健群及两大特务系统的头子戴笠、徐恩曾、季源溥等人到达上海,在上海市政府召开了布置抓捕“七君子”的会议,参加会议的除陈立夫带的人马外,还有上海市长吴铁城、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及上海公安、特务方面的一些头目。
  陈立夫在会上说,沈钧儒等“七君子”受共产党利用,非法组织全国性的“救国会”。他们打着促政府抗日的幌子。行颠覆政府之实;经请示蒋介石同意,决定将“七君子”逮捕,以摧毁非法的“救国会”组织。这次会议,就是专门研究抓捕“七君子”的问题。
  会上讨论由谁负责执行抓捕的问题时,两个特务系统发生了分歧。陈立夫要戴笠的特务系统负责实施,由戴在上海负总责,戴笠在会上借故推脱,说此事是徐恩曾的特工总部的事情,他们不能过界。讨论到最后,由于戴笠坚决不接受这个任务,陈立夫只好在会上宣布由特工总部负责,并由季源溥担任抓捕行动的总指挥。一切布置妥当后,陈立夫才悄悄溜回南京。
  1936年11月22日深夜,陈立夫掌控的特务机关与租界巡捕分头行动。抓捕了沈钧儒等救国会的一批知名人士。此次大逮捕共抓了14人,其中知名的7名人士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沙千里、王造时、李公朴、史良。与此同时,陈立夫控制的特务机关还在南京、镇江、无锡逮捕了孙晓村、罗青、张仲勉等7人。接着,由职业特务扮成的江苏省高等法院检察官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中的条款,将这14人一同提起公诉:远在美国讲学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因爱国在此时受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通缉。   沈钧儒等人的被捕,在国内外引起共愤。为了抗议特务机关非法逮捕行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马上发表了《为沈钧儒等领袖无辜被捕紧急宣言》。11月26日,宋庆龄又公开发表了《为沈钧儒等人被捕声明》,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强烈抗议。并表明自己定要与其他被捕的领袖们一起斗争到底的决心。
  全国各省市大中学校的师生,各救国会和各人民团体纷纷发表谈话或致电国民党政府。抗议特务机关逮捕爱国人士,要求当局释放他们;就连国民党内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也觉此事荒唐,于11月25日向南京当局的冯玉祥、孙科、居正、程潜等人致密电,表达对此事的严重关切,反对逮捕上述人士:国际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思想家杜威、罗素、罗曼·罗兰也纷纷发电给蒋介石、孔祥熙、冯玉祥,要求释放“七君子”:国际和平大会的全体代表也致函南京当局,批评蒋介石集团逮捕、关押爱国民主人士的非法行为。此外,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团体也纷纷集会、游行,抗议蒋介石、陈立夫及其特務机关无故关押爱国人士。
  12月25日,陈立夫指使上海市政府以布告的形式,公开宣布“七君子”犯了“组织非法团体”“勾结赤匪”“妄倡人民阵线”“煽动工潮”“颠覆政府”“危害民国”等罪。为了阻隔“七君子”与外界的接触,他还下令国民党军警严管“七君子”,并不准“七君子”会见来探访的任何人。为了审出沈钧儒等人有共产党背景,陈立夫指使江苏高等法院对沈钧儒等人进行突击审讯。
  更令人不耻的是,对沈钧儒等爱国知识分子,陈氏兄弟在国民党高层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极力主张予以枪毙处决。在场的冯玉祥对此极为不满和坚决反对。当时,冯玉祥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资历又深,在他的极力阻挠下,“爱国七君子”才未被陈立夫、徐恩曾之流杀害。陈立夫晚年在台湾写的长篇回忆录《成败之鉴》中,对此事只字未提,倒是冯玉祥后来多次向人谈过这件事,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
  1937年7月5日,宋庆龄为救“七君子”,赶到苏州要求苏州高等法院将她也关押起来,她要与“七君子”一同坐牢,弄得苏州高等法院院长极其难堪。回到上海后。宋庆龄又给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及蒋介石、汪精卫、冯玉祥、孙科、居正、于右任、戴季陶等国民党要人发电,对国民党无故关押沈钧儒等人表示极大的愤慨。要求他们主持公道,释放“七君子”,并表明了自己已下了救国入狱、与“七君子”一同坐牢的决心。
  宋庆龄发起的“救国入狱”运动,迅即将全国救亡运动推向新的高潮。直到这时,蒋介石才感到,他们逮捕“七君子”,并未得到任何好处,相反还成了一个大包袱,而且弄得他们进退两难。陈立夫也很清楚,再将“七君子”关在狱中,确实不好交代,在道理上也说不过去。对蒋介石政府也没有任何好处。他得知蒋介石想把“爱国七君子”放出去后。又觉得此事将使他和特务机关太无颜面。因为,不明不白地释放“七君子”,就意味着特务机关抓错了。
  为了保住脸面,陈立夫与CC分子叶楚怆等人又给释放沈钧儒等人制造了一个大麻烦——押送南京反省院反省,即判处几年徒刑,不执行刑期,再由杜月笙出面保出来,然后再将他们送上庐山。这样,就可说明沈钧儒等“七君子”确实是犯了罪才被抓的。陈立夫、叶楚怆等人的想法,遭到“七君子”的坚决拒绝。他们认为,国难当头,要求当局抗日,没有任何过错,更无省可反,无过可悔。
  1937年7月31日,国民党及其特务机关终于以《裁定书》的方式,以“家庭困难”为由,对“七君子”裁定“停止羁押,准予具保释放”。当天下午,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关押了8个月的“七君子”终于出狱。
其他文献
自1969年12月至1986年5月,本文作者葛勤利作为外国驻华大使馆警卫部队的一员,因执行警卫任务,先后在一些重大警卫任务活动中多次见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最使他终生难忘的,是1971年春为周总理宴请伊朗阿什拉芙公主的一次保驾护航。 接到为周总理宴请公主执勤的任务  1971年春,我所在的通信连随团部驻扎在北京珠市口西大街133号。当时,我在通信连担任通讯员工作。4月13日15时,连长兴冲冲地走到值
期刊
在关于人民币汇率是否升值的激烈讨论中,许多人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方面,这就是国际金融早已是世界经济的关键之所在,而美元霸权是美国维持其作为当今世界惟一超级大国和帝国的强有力的三根支柱之一(另两根支柱是军事及科技优势和政治及文化霸权)。  三十多年前,在美国被迫放弃美元与黄金挂钩后不久,一位美国年轻经济学者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接受了一笔赞助,研究黄金非货币化的影响。他的研究报
期刊
1966年9月3日,傅雷与夫人朱梅馥双双上吊于家中。在其身后,更大的疾风迅雨才刚刚开始。  三次自杀未遂的博敏  1966年9月3日晚8点,傅敏突然接到舅舅朱人秀从上海发来的电报。电文总共六个字:父母亡故速归。  傅敏如痴如呆,久久地木立着,仿佛成了一尊塑像。鲁迅说:“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陷于极度悲痛之中的他。全身的神经都仿佛麻木了。  傅敏比傅聪小3岁。小时候,他主动要求学琴,要求上
期刊
采访者:雷米·哈里拉  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巴黎    哈里拉:五十年前,重获政治独立的亚非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于一九五五年首次在万隆相聚。他们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阿明:出席万隆会议的亚非领导人的目标远非一致。他们在所代表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潮流、他们各自对于将要建设或重建的未来社会及其与西方国家关系的看法等诸多议题上都存在分歧。民族解放运动在倾向上分化出激进的(“社会主义”)和温和的两脉;对立产生
期刊
美国新奥尔良市今年八月底遭飓风袭击后一周,千万灾民仍得不到主要的救援物资。至今新市的大部分灾民仍然无家可归或处于失业状态。无论新奥尔良的灾后重建进展如何,新市作为一个黑人城市(大多数人口都属于非裔,更是爵士乐、蓝调等黑人文化的摇篮)在灾后一两个星期的遭遇,已将美国社会的种族裂痕,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世人眼前。  首先,新市位于水位之下,堤坝日久失修。不少专家早已反复警告,若有台风在附近登陆,该市将很可
期刊
老友陈支平教授曾在不少场合感叹:中国作为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以农立国的国家,以至于今,“历史学界居然越来越少有学者对地主——农民这一最基本的问题有兴趣!”《租佃关系新论——地主、农民和地租》的出版,“真是喜出望外”。  这本小书里说的是拟解租佃关系的核心——“地租剥削率”的问题。  说起租佃关系,不免要连带引出许许多多的相关问题,使人目眩,我们不妨从一个简单的角度入手。  农民起义和农民斗争,过去有
期刊
关于“需要层次论”    景晓强  二○○五年第四期《制度高于技术》一文第91页倒数第三行“按照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说法,人的需要分为几个层次……”有误。需要的层次论应该是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 1904—1990)提出的: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与他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他的著作主要有《动机与人格
期刊
第二阶段西学的发展,必须放在一七五○年前后统治欧亚大陆的前工业领土国家(pre-industrial territorial states)的脉络下来谈。这些国家包括:德川日本、朝鲜、清代中国、印度蒙兀儿王朝、奥斯曼帝国、西欧国家(西、法、英、意、瑞士)、东欧国家(普鲁士、波兰、奥地利、俄罗斯)。虽然通过一些贸易路线,欧亚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已被联结在一个(不平等的)体系中,而欧洲国家也已在大部分的
期刊
哈里拉:作为重建南南合作基础的大联合的指导路线将是什么?  阿明:在南半球国家所坚持的立场和正在接近的观念这两者的基础上,可能复兴“南半球阵线”的指导方针正变得日渐明确起来。在政治层面,它要求谴责美国政策的新原则——“防御性战争”,并且要求美国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所有国外的军事基地撤兵。即使不结盟运动同意对美国在海湾地区对保护国行使权力的问题保持沉默,他们也只是采取了与在联合国安理会受法国和德
期刊
伊利诺斯州有一个“北京”市(Peking),人口约三万六千人。这里高中所有球队曾经一律命名为具有蔑意的“中国佬队”(Chink,或译为“清客”队)。这个名称沿用了一百多年。直到一九九一年芝加哥华人社区抗议后改称“龙队”。这个“北京”和另一个北京恰好在地球的两端,是全美的织袜之都,很多家庭连续数代都在织袜厂工作。现在由于大量袜厂都纷纷到中国去生产,或干脆进口中国袜子,许多织袜工人失业。恰好,这个“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