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画报出版社新版的《切 格瓦拉画传》放在我桌上,10多天了,每天我都拿起来翻一翻。对这个人我太熟悉了,浓密而卷曲的长发与胡须,常叼着根雪茄。他的奇异之处在于,迄今为止,他仍然能够让人联想到革命与理想、浪漫的关系。
10年前,切 格瓦拉突然爆红。这个时代发生的一些事实,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切 格瓦拉,这也是他总被人们以各种方式提起的原因。切说的“牺牲的年代”,切说的“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都极易在热血的年轻人中找到共鸣。切 格瓦拉说:“革命,是不朽的”,然而“革命”一词,对历史曾经造成的伤害,让我们并不敢轻言这个词。切所参加的革命,给古巴带来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无法赞许他的行动。卡斯特罗今天还活着,甚至频频在媒体曝光,似乎在提醒我们切 格瓦拉理想中的自由秩序,距离后来的古巴现实是多么遥远。
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切对自由的理想和革命的热情,是完全真实的,他认为只有发动革命,才能让民众摆脱苦难,纠正这个失序的世界。古巴革命看起来是胜利了,但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它不仅没有让人看到秩序的重建,反而让人看到了人对自由的败坏。因为这种败坏,切 格瓦拉也沦为一个苍凉而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物,这在《画传》有很多描述。
在阿伦特看来,革命真正的动力是人类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渴望催生了革命这种创新的能力。然而所有的革命都有缺陷,我们衡量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要看它能否创造和扩展人的政治自由空间。革命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革命的畸型,因为这不仅会败坏我们对革命的理解,甚至会让人们反感和排斥一切革命。革命绝不是以一种专制权力代替另一种专制权力,也不是以一个阶层的专政取代另一个阶层的专政,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秩序的政治空间,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平等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这才是革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所有的革命,在开始时都会包含着大量的自由意识,但随着它的进展,结果才会慢慢显示出来,它可能创造自由,也可能带来奴役。从古巴革命的结果看,带来的是后者。
阿伦特有个重要观点,认为失败的革命,往往是因为将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混为一谈。她认为失败的革命,往往把解决贫困、经济争议等一些社会问题,当作革命目标,把社会问题当政治问题来解决,最终使得宪法、权利、自由等这样一些政治问题反而被悬搁起来。从切 格瓦拉的经历可看到,由于他是医生出生,对民众苦难的怜悯成为他革命激情的源泉,而对建立自由政体这类政治目标,他思考得极少。因为民众并没有通过革命获得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最终会导致权力的扩张,以及对自由的败坏。切 格瓦拉最后离开古巴,与卡斯特罗的权力扩张不无关联。不仅古巴革命是这样,早年的法国大革命同样如此,当政治只服从于解决民众贫困这些看似紧迫的问题时,唯一的结果就是权力的专制,革命在最初追求自由的激情被对物质的欲望淹没了。
从阿伦特对革命的分析,我们可看出,切 格瓦拉最初的革命动机就有问题。他一直把解救民众的贫困等一些社会问题,作为他革命的动力,他的追随者也多是为了面包而革命的人,自然会摧毁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切价值和制度。于是革命演变成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镇压,而不是为了实现所有人的自由,革命走向了它的反面。这也是格瓦拉最终以悲剧告终的原因。在《切 格瓦拉画传》中,也提到了他1959年的恶行,这一年他掌管卡瓦尼亚堡监狱。因为大量地枪决犯人,这一年成为他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后来监狱的牧师,在40多年后出版的书中这样描绘当时切 格瓦拉:“他完全沉溺于自己的乌托邦幻想中。革命要求他杀人,他就杀人。革命要求他撒谎,他就撒谎。他喜欢当着哭泣的母亲的面在电话里命令处死她的儿子;当犯人亲属前来探监时,他会故意要求他们从行刑地点走过,那面墙上满是新鲜的血迹。” 这时,他已经被自己的革命激情所毁坏了。
在我看来,今天重提切 格瓦拉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反思革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切 格瓦拉那里,革命是与暴力连在一起的,但真正的革命却可以是非暴力的。革命是要革去坏制度的命,而非革掉人的命。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对自由的实践,所以它把免于压制的自由和寻求与自由相适应的制度,作为它的目标。如阿伦特说的,革命意味着人类能在任何逆境下重新开始并自由行动,让所有人能自由地进入到公共事务中。切 格瓦拉虽然失败了,但却启示人类要获得这种伟大的人类自由,希望仍然在革命。
10年前,切 格瓦拉突然爆红。这个时代发生的一些事实,很容易让人们想到切 格瓦拉,这也是他总被人们以各种方式提起的原因。切说的“牺牲的年代”,切说的“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我!我怎能在别人的苦难面前转过脸去”,都极易在热血的年轻人中找到共鸣。切 格瓦拉说:“革命,是不朽的”,然而“革命”一词,对历史曾经造成的伤害,让我们并不敢轻言这个词。切所参加的革命,给古巴带来的社会现实,让我们无法赞许他的行动。卡斯特罗今天还活着,甚至频频在媒体曝光,似乎在提醒我们切 格瓦拉理想中的自由秩序,距离后来的古巴现实是多么遥远。
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切对自由的理想和革命的热情,是完全真实的,他认为只有发动革命,才能让民众摆脱苦难,纠正这个失序的世界。古巴革命看起来是胜利了,但却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它不仅没有让人看到秩序的重建,反而让人看到了人对自由的败坏。因为这种败坏,切 格瓦拉也沦为一个苍凉而充满矛盾的悲剧人物,这在《画传》有很多描述。
在阿伦特看来,革命真正的动力是人类对自由的渴望,这种渴望催生了革命这种创新的能力。然而所有的革命都有缺陷,我们衡量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要看它能否创造和扩展人的政治自由空间。革命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革命的畸型,因为这不仅会败坏我们对革命的理解,甚至会让人们反感和排斥一切革命。革命绝不是以一种专制权力代替另一种专制权力,也不是以一个阶层的专政取代另一个阶层的专政,而是要创造一种全新秩序的政治空间,让所有人都能自由平等地参与到公共事务中,这才是革命的真正意义所在。
所有的革命,在开始时都会包含着大量的自由意识,但随着它的进展,结果才会慢慢显示出来,它可能创造自由,也可能带来奴役。从古巴革命的结果看,带来的是后者。
阿伦特有个重要观点,认为失败的革命,往往是因为将政治问题与社会问题混为一谈。她认为失败的革命,往往把解决贫困、经济争议等一些社会问题,当作革命目标,把社会问题当政治问题来解决,最终使得宪法、权利、自由等这样一些政治问题反而被悬搁起来。从切 格瓦拉的经历可看到,由于他是医生出生,对民众苦难的怜悯成为他革命激情的源泉,而对建立自由政体这类政治目标,他思考得极少。因为民众并没有通过革命获得自由地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最终会导致权力的扩张,以及对自由的败坏。切 格瓦拉最后离开古巴,与卡斯特罗的权力扩张不无关联。不仅古巴革命是这样,早年的法国大革命同样如此,当政治只服从于解决民众贫困这些看似紧迫的问题时,唯一的结果就是权力的专制,革命在最初追求自由的激情被对物质的欲望淹没了。
从阿伦特对革命的分析,我们可看出,切 格瓦拉最初的革命动机就有问题。他一直把解救民众的贫困等一些社会问题,作为他革命的动力,他的追随者也多是为了面包而革命的人,自然会摧毁挡在他们面前的一切价值和制度。于是革命演变成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镇压,而不是为了实现所有人的自由,革命走向了它的反面。这也是格瓦拉最终以悲剧告终的原因。在《切 格瓦拉画传》中,也提到了他1959年的恶行,这一年他掌管卡瓦尼亚堡监狱。因为大量地枪决犯人,这一年成为他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年。后来监狱的牧师,在40多年后出版的书中这样描绘当时切 格瓦拉:“他完全沉溺于自己的乌托邦幻想中。革命要求他杀人,他就杀人。革命要求他撒谎,他就撒谎。他喜欢当着哭泣的母亲的面在电话里命令处死她的儿子;当犯人亲属前来探监时,他会故意要求他们从行刑地点走过,那面墙上满是新鲜的血迹。” 这时,他已经被自己的革命激情所毁坏了。
在我看来,今天重提切 格瓦拉的意义,在于可以让我们反思革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切 格瓦拉那里,革命是与暴力连在一起的,但真正的革命却可以是非暴力的。革命是要革去坏制度的命,而非革掉人的命。革命,从本质上讲是人类对自由的实践,所以它把免于压制的自由和寻求与自由相适应的制度,作为它的目标。如阿伦特说的,革命意味着人类能在任何逆境下重新开始并自由行动,让所有人能自由地进入到公共事务中。切 格瓦拉虽然失败了,但却启示人类要获得这种伟大的人类自由,希望仍然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