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体会 方法: 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我院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6例,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其中2例为开放骨折。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肱骨干和肱骨远端之间采用AO双钢板或“Y”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对26例患者中22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2.5%。结论: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AO技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或“Y”钢板内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累及肘关节面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年和壮年,保守治疗困难,一般均选择手术治疗,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骨折的显露和内固定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固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易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肘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院在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9~68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跌伤5例,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1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采用臂丛或全麻,患者侧卧位或将患肢置于前胸,上臂根据情况上止血带,取肘后纵形切口长约10~16cm,过尺骨鹰嘴弧形弯向桡侧,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向两侧游离皮瓣,在尺神经沟处充分游离尺神经,并用橡皮条牵拉保护,在距离尺骨鹰嘴尖端约2cm处“V”字形楔形截骨将截断的尺骨鹰嘴及附着其上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起,暴露肘关节腔,充分显露肱骨髁间的关节面及骨折情况。将肱骨小头和滑车复位后,用钢针,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尽量不要影响钢板的安放),将关节面骨块牢固地固定成一个整体,骨折缺损处取自体髂骨植骨,再用多枚克氏针将其与肱骨干临时固定,并采用AO技术双钢板固定:后外侧安放3.5mm重建钢板,内侧嵴放置1/3管形钢板或重建钢板,或将精确塑形的“Y”钢板置于肱骨远端背侧,螺钉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将尺骨鹰嘴截骨块复位,双克氏针“8”字形钢丝张力带固定,冲洗缝合各层,并放引流管或引流条,包扎固定。
1.3 术后处理
骨折术后可根据骨折固定的稳定情况,来决定是否应用石膏托或支具辅助外固定,一般很少需要辅助固定,术后48小时拔出引流管,术后康复训练时机:(1)若内固定可靠,术后第3天即开始主动功能锻炼;(2)若内固定欠可靠,则应给予石膏或支架外固定,待拆除外固定后再开始功能锻炼,但外固定时间不应超过3周,若患者疼痛,可术后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但口服非甾体类止痛应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2.结果
术后对26例中的22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块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并发症包括骨化性肌炎3例,关节僵直1例,尺神经麻痹1例。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1]:优:屈肘或伸肘功能活动度丧失在15度以内,肘关节无症状;良:肘关节活动度40~120度,肘关节有主观症状;可:肘关节活动度50~110度,肘关节有症状;差:肘关节活动度小于50度,关节功能受限。对22例评分,优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2.5%,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3.讨论
因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骨科极具挑战性的一种关节内折折,传统的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容易造成肘关节僵直,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目前,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医用材料的发展,大多数肱骨髁间骨折均通过手术治疗,尽量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坚强稳定的内固定,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实现关节的早期活动,。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于骨折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大多认为是切开复位越早越好,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也不例外,再好选在发生骨折后6h以内,周围软组织还未肿胀时手术,如果肘关节周围严重肿胀,最好在7d~14d 待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如果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或有发生筋膜室综合征风险时,或骨折呈开放性均应急诊手术治疗。
3.2手术入路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有三种手术入路(1)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经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1)(2)两种入路。本人认为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暴露空间,“V”形切断肱三头肌肌腱处,较垂直切断易缝合,且容易愈合。早期手术大多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开始伸屈功能锻炼,但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入路存在缺陷,由于尺骨鹰嘴的遮挡,使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显露不充分,造成操作困难,影响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关节面的复位和固定,关节腔显露不充分,容易残留碎骨块或关节软骨,从而影响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另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由于切断了肱三头肌,肌肉损伤较大,出血较多,且破坏了伸肘装置,手术后至少应该石膏固定3周以上,致使早期无法伸屈功能锻炼,易造成功能障碍 。相比较而言,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具有操作简单,能充分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可以直视下复位关节面,易于手术操作,不破坏肱三头肌的连续性,并且可早期进行肘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防止肌肉粘连所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人为造成了另外骨折,损伤了鹰嘴的关节面,增加了内固定的应用,有不愈合的可能及肱三头肌撕裂或伸肘关节受限的风险[2]。 3.3 内固定物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的方法有:(1)AO双钢板固定法;(2)“Y”形钢板固定法;(3)交叉克氏针加双侧“8”字钢针固定法。目前临床应用(1)(2)种较多,本人在所治疗的26例患者中,19例应用了双钢板,7例应用了“Y”形钢板 ,随访中无明显差异。手术中选用AO双钢板还是“Y”形钢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AO双钢板是根据肱骨远端内外髁的形状,外侧使用3.5mm重建钢板,内侧嵴用1/3管钢板或重建钢板,两钢板接近90。,形成了一立体三角形,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力学原理认为三角形最稳定,三角形的任何一边遭到破坏,都会导致肘关节的稳定失衡,这些符合骨折治疗AO学派的治疗理念,借助坚强固定,关节面的解剖连续性和力学完整性,核心是通过手术达到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块间的加压和坚强固定,以保证骨折的愈合,早期肢体的无痛及功能的恢复[3]。缺点是操作复杂,容易损伤尺神经。“Y”形钢板是根据肱骨远端背侧的解剖特点,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其两臂对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有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其缺点是“Y”钢板受鹰嘴窝的限制,移动范围有限,另外“Y”形钢板相对来说力量相对薄弱,易发生钢板疲劳断裂,有时螺钉通过骨折线,此时应用AO双钢板较合适。
3.4 术后功能锻炼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术后锻炼的时机,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议,原则上讲,关节部位的骨折均应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大量事实表明,早期锻炼可以降低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的机率,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有学者认为早期功能锻炼能加重关节周围软组织出血,使组织粘连进一步加重,进一步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我们主张,术后2d~3d进行主动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禁止过强的被动屈伸,禁止早期局部按摩,建议口服吲哚美辛止痛及预防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总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复杂,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骨折类型,选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和合适的内固定,适当的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达到坚强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刘峰,王立东,杨海涛,等.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J ].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6, 22
(6) : 342.
[ 2 ]吴绳国,徐宝友,邱其昌,等. 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 J ].中国矫形外科杂
志, 2011; 19 (16)13972.
[ 3 ] 王光辉,吴玉仙,朱朝辉,等.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 [J].山东医药,2009,49(38)版社, 2001; 1023:66-67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临床上累及肘关节面的一种严重损伤,好发于青年和壮年,保守治疗困难,一般均选择手术治疗,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形态,骨折的显露和内固定均存在一定的困难,固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和关节粘连,易导致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对肘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我院在2009年5月~2014年9月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患者,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19~68岁,平均45。3岁;致伤原因:跌伤5例,高空坠落伤8例,车祸伤13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按AO分型:C1型9例,C2型12例,C3型5例。均给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采用臂丛或全麻,患者侧卧位或将患肢置于前胸,上臂根据情况上止血带,取肘后纵形切口长约10~16cm,过尺骨鹰嘴弧形弯向桡侧,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向两侧游离皮瓣,在尺神经沟处充分游离尺神经,并用橡皮条牵拉保护,在距离尺骨鹰嘴尖端约2cm处“V”字形楔形截骨将截断的尺骨鹰嘴及附着其上肱三头肌向近端翻起,暴露肘关节腔,充分显露肱骨髁间的关节面及骨折情况。将肱骨小头和滑车复位后,用钢针,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尽量不要影响钢板的安放),将关节面骨块牢固地固定成一个整体,骨折缺损处取自体髂骨植骨,再用多枚克氏针将其与肱骨干临时固定,并采用AO技术双钢板固定:后外侧安放3.5mm重建钢板,内侧嵴放置1/3管形钢板或重建钢板,或将精确塑形的“Y”钢板置于肱骨远端背侧,螺钉固定。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将尺骨鹰嘴截骨块复位,双克氏针“8”字形钢丝张力带固定,冲洗缝合各层,并放引流管或引流条,包扎固定。
1.3 术后处理
骨折术后可根据骨折固定的稳定情况,来决定是否应用石膏托或支具辅助外固定,一般很少需要辅助固定,术后48小时拔出引流管,术后康复训练时机:(1)若内固定可靠,术后第3天即开始主动功能锻炼;(2)若内固定欠可靠,则应给予石膏或支架外固定,待拆除外固定后再开始功能锻炼,但外固定时间不应超过3周,若患者疼痛,可术后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物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但口服非甾体类止痛应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2.结果
术后对26例中的22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肱骨髁间粉碎骨折及尺骨鹰嘴截骨块均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并发症包括骨化性肌炎3例,关节僵直1例,尺神经麻痹1例。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1]:优:屈肘或伸肘功能活动度丧失在15度以内,肘关节无症状;良:肘关节活动度40~120度,肘关节有主观症状;可:肘关节活动度50~110度,肘关节有症状;差:肘关节活动度小于50度,关节功能受限。对22例评分,优7例,良9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72.5%,大多数患者疗效满意。
3.讨论
因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是骨科极具挑战性的一种关节内折折,传统的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容易造成肘关节僵直,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严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目前,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及医用材料的发展,大多数肱骨髁间骨折均通过手术治疗,尽量恢复肘关节的功能。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坚强稳定的内固定,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实现关节的早期活动,。
3.1 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于骨折的手术时机的选择,大多认为是切开复位越早越好,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也不例外,再好选在发生骨折后6h以内,周围软组织还未肿胀时手术,如果肘关节周围严重肿胀,最好在7d~14d 待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如果伴有神经,血管损伤或有发生筋膜室综合征风险时,或骨折呈开放性均应急诊手术治疗。
3.2手术入路的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有三种手术入路(1)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2)尺骨鹰嘴截骨入路;(3)经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1)(2)两种入路。本人认为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可提供足够的暴露空间,“V”形切断肱三头肌肌腱处,较垂直切断易缝合,且容易愈合。早期手术大多采用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开始伸屈功能锻炼,但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入路存在缺陷,由于尺骨鹰嘴的遮挡,使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显露不充分,造成操作困难,影响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关节面的复位和固定,关节腔显露不充分,容易残留碎骨块或关节软骨,从而影响肘关节的功能恢复。另外,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由于切断了肱三头肌,肌肉损伤较大,出血较多,且破坏了伸肘装置,手术后至少应该石膏固定3周以上,致使早期无法伸屈功能锻炼,易造成功能障碍 。相比较而言,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具有操作简单,能充分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可以直视下复位关节面,易于手术操作,不破坏肱三头肌的连续性,并且可早期进行肘关节的伸屈功能锻炼,防止肌肉粘连所造成关节功能障碍。但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人为造成了另外骨折,损伤了鹰嘴的关节面,增加了内固定的应用,有不愈合的可能及肱三头肌撕裂或伸肘关节受限的风险[2]。 3.3 内固定物选择
肱骨髁间骨折内固定的方法有:(1)AO双钢板固定法;(2)“Y”形钢板固定法;(3)交叉克氏针加双侧“8”字钢针固定法。目前临床应用(1)(2)种较多,本人在所治疗的26例患者中,19例应用了双钢板,7例应用了“Y”形钢板 ,随访中无明显差异。手术中选用AO双钢板还是“Y”形钢板,应视具体情况而定,AO双钢板是根据肱骨远端内外髁的形状,外侧使用3.5mm重建钢板,内侧嵴用1/3管钢板或重建钢板,两钢板接近90。,形成了一立体三角形,增加了固定的稳定性,力学原理认为三角形最稳定,三角形的任何一边遭到破坏,都会导致肘关节的稳定失衡,这些符合骨折治疗AO学派的治疗理念,借助坚强固定,关节面的解剖连续性和力学完整性,核心是通过手术达到关节面解剖复位,骨折块间的加压和坚强固定,以保证骨折的愈合,早期肢体的无痛及功能的恢复[3]。缺点是操作复杂,容易损伤尺神经。“Y”形钢板是根据肱骨远端背侧的解剖特点,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其两臂对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具有一定的夹持作用,有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性。其缺点是“Y”钢板受鹰嘴窝的限制,移动范围有限,另外“Y”形钢板相对来说力量相对薄弱,易发生钢板疲劳断裂,有时螺钉通过骨折线,此时应用AO双钢板较合适。
3.4 术后功能锻炼
对于肱骨髁间骨折术后锻炼的时机,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议,原则上讲,关节部位的骨折均应该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大量事实表明,早期锻炼可以降低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的机率,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有学者认为早期功能锻炼能加重关节周围软组织出血,使组织粘连进一步加重,进一步影响关节的功能恢复,我们主张,术后2d~3d进行主动的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禁止过强的被动屈伸,禁止早期局部按摩,建议口服吲哚美辛止痛及预防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的发生。
总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治疗复杂,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和骨折类型,选用恰当的手术入路和合适的内固定,适当的功能锻炼,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解剖关系,达到坚强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1 ] 刘峰,王立东,杨海涛,等. 双重建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J ].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06, 22
(6) : 342.
[ 2 ]吴绳国,徐宝友,邱其昌,等. 经尺骨鹰嘴V型截骨入路内固定肱骨髁间骨折[ J ].中国矫形外科杂
志, 2011; 19 (16)13972.
[ 3 ] 王光辉,吴玉仙,朱朝辉,等.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疗效观察 [J].山东医药,2009,49(38)版社, 2001; 102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