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及新课标的实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对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接受新课标的培训以来,我在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能否真正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创新型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的,教师的指导、引导与启发也是必需的,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必须具备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知识的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以此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以创新的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教材、深入教材,自由寻求知识。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才有求知的欲望。作为一名学生不仅要敢于怀疑老师,也要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敢于提出和老师不同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同时,教师也应设法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多方位、多层次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恰当而耐心地进行指导。当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新颖的思想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即使学生思维出现偏差和错误时,也不要马上予以否定,而应正确引导,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感、有笑声、有争议和讨论,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所在,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各科教学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教学工作、效率就会事半功倍,反之亦然。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课后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去学习语文,因此在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课、认真思考问题的已属凤毛麟角,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悲哀。究其原因,是学生觉得上不上语文课都差不多,考试照考不误。事实上的确是如此。这就给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课堂这块阵地,调动起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导他们在课后也自觉地去学习语文?新课标提倡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反叛。传统的语文教学着眼点是“教”,眼中很少有学生的影子甚至于没有。新课标则强调教与学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引导学生如何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三、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它要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在固定考察的范围内解答问题,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置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叔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果说一种教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实际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很多,他们不会没有反应,因而他们时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当然不会都是有价值的,有些甚至是可笑的,然而,这正是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开始,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正是从质疑问题开始的。因此,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本身就是值得肯定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哪怕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对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的点滴创造性,也要给予适时的肯定,以培养他们敢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
  
  四、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要求学生从形式上明确或记住最终的结论,而应帮助学生对提供的多样化的材料及解决问题的多种假设或可能性进行分析、鉴别,从中寻找出对解决问题最有价值的材料及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并从理性上把握得到“最优”结果的思维过程及策略,从而提高创造思维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实践,加快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
  能力的获得需要实践的土壤,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形成同样离不开实践。荀子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也。”这充分说明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开拓性、创造性人才的战略高度出发,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重大意义,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参加创造性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以加快其创造性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总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某君用大鼠笼捉到一只身长近20厘米的大鼠。出于好奇,他把一只10来斤重的威风凛凛的大猫塞进笼里,想观看一场“猫吃鼠”的精彩表演。然而那只平日非常凶猛的大猫,对于面前的野味竟不知所措。进而,老鼠的胆子越来越大,竟然跑到猫的嘴边呈威了。  家养的猫为何不吃老鼠?据说,因为平时好心的主人喂得勤,猫吃腻了鱼肉荤腥,久而久之,“觅鼠而食”的本性也就逐渐蜕变了。  我读了这则故事,在觉得好笑之余,很自然地联想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教育创新,关键在于改变旧的脱离学生生活的教学模式,建立与生活教学实践相联系的新型教学模式。文章从初中语文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些不当之处出发,阐明了现行语文课堂教学中脱离实际的具体表现,并阐述了如何在新的历史形势下进行教学创新、优化结构、摸清规律、学以致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创新 课内教学 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期刊
培养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空间形式(空间几何形体)进行观察、分析、认知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是职业学校理工科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也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如果对空间想象力这一名词只是提得多,理性分析不够,不能把握其培养规律,就可能造成这样的结果:少部分有悟性的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了提高,而大部分学生则收益甚少,乃至于视之为畏途。这样就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和效果。 针对这一现状,提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的普及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语文教学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们必须正视并积极应对互联网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这是时代发展为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在应用互联网进行语文教学的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 语文教学 时代需求 开放课堂 探究式学习 教学误区    自从上世纪末互联网在中国普及以来,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教育技术媒体越来越广泛地被小学语文教师所接受,也越来越广泛地发挥着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境,有效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世间万事万物皆具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在看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众多优点的同时,还应看到它的缺点。广泛的运用也并不等同于滥用,如果不合实际地滥用,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在小
期刊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因此,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那么,在初中语
期刊
在当今中国教育界使用最为频繁的几个词汇恐怕非“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减负”莫属,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教育,而减负是推行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从何而来?这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原因,其核心是传统的劳动人事制度;其次是教育体制的原因,其核心是高考制度与学校、教师评价制度;最后是教师方面的原因。人们一谈到减负,就会说取消高考问题就
期刊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
期刊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  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和信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生应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对于阅读评价着重强调:“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可是从目前现实情况看,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有社会及教育观念的客观因素,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