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进一步改善科学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课程以及选择教学手段和途径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小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学
学生心理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而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的心理特征主要为知觉、注意以及理解三方面。
一、运用知觉引导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知觉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具体来讲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知觉就有相对较差的选择性,一些隐藏的成分不容易被重视。所以在小学生知觉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些能够刺激他们感觉器官的成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不太擅长独立观察,并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而且他们的观察时间也相对较短,有一些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小学生进行感知,可是他们常常无法实现,相反,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特征尤其严重。举例来说,如果要求学生对果实进行感知,他们往往关注果实的味道;感知鸟的特征时,他们对羽毛的颜色兴趣;学习空气的时候,喜欢研究降落伞。所以,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他们设计出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导入语,并且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尚未形成独立认知的能力,所以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他们只有在不断得教师的关注并适时给予提示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良好的认知活动。此外,科学教师还要注重借助于其他手段,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学习沙子和粘土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再比如学习植物的茎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前准备好植物的茎,这样能够更突出展现茎的特征。小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小学生即使出现感知错误的情况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对科学教师来说,一定要引导小学生全面感受事物的多种属性,并逐渐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二、运用注意心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情绪波动大,只注意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无色彩变化、单一枯燥的事物缺乏足够的耐心,这是小学生注意的显著特征,而缺乏耐心是注意的致命敌人。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是要刻意的提醒学生注意,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身魅力以及教学艺术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保证教态大方,口齿清晰,精神饱满,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你的教学,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的内容要紧随时代变化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要新颖不俗,多使用直观的教具强调色差,吸引学生注意;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游戏用于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提问方式要多样化,要有目的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抓住学生自尊心强的特征,采用竞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不断灌输学生自觉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三、运用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通过直观想象来理解自然现象,理解过程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相似的形象作为想象依托,甚至会做一些特定的符号或者使用一些他们熟悉的东西来帮助记忆,在对事物进行理解的时候,手势动作对小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我们讲到液体这个概念时,学生脑海里最初出现的可能是流动的水,水就是学生想象的形象依托。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是直观的,而不是理性的,感官上的愉悦享受是激起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限途径,他们会更多地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事物的喜好完全取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无关。在课堂上,他们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投入心思,根本不存在应有兴趣这一点,,更别提研究事物的规律。而稍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活动的认知有一定的增强,但是也受兴趣和趣味的影响,在活动时间和深入程度上还是要加强。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探求自然事物规律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性格生成的关键时期。课上的积极发言,课下的提问,教师的都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否则会使学生自尊心受伤而消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始终保持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尤其是对学困生,哪怕是他们任何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结语
小学科学课的特征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它的教学关键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要想获取知识,途径是必须亲自参加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值的提醒的是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暂时的失败会使他们表现出不安,心烦意燥,教师在此时应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分析,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重新再来。学习和生活一样要有成功的自信,要相信坚持就会胜利。通过实验,不但培养学生思考和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不轻言失败。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合理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参考文献
[1]侯云飛.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2]符艳艳.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小学科学;教学
学生心理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而与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关系的心理特征主要为知觉、注意以及理解三方面。
一、运用知觉引导学生,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知觉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具体来讲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的反映,知觉就有相对较差的选择性,一些隐藏的成分不容易被重视。所以在小学生知觉中占据主要地位的是那些能够刺激他们感觉器官的成分。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不太擅长独立观察,并提出有深度的问题,而且他们的观察时间也相对较短,有一些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小学生进行感知,可是他们常常无法实现,相反,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特征尤其严重。举例来说,如果要求学生对果实进行感知,他们往往关注果实的味道;感知鸟的特征时,他们对羽毛的颜色兴趣;学习空气的时候,喜欢研究降落伞。所以,教师在引导低年级小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他们设计出有利于认知活动的导入语,并且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尚未形成独立认知的能力,所以每一节课都需要教师的帮助,他们只有在不断得教师的关注并适时给予提示的条件下才能产生良好的认知活动。此外,科学教师还要注重借助于其他手段,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在学习沙子和粘土的特性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这样才能更好地总结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再比如学习植物的茎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提前准备好植物的茎,这样能够更突出展现茎的特征。小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的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小学生即使出现感知错误的情况也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对科学教师来说,一定要引导小学生全面感受事物的多种属性,并逐渐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二、运用注意心理,培养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情绪波动大,只注意新鲜有趣的事物,对无色彩变化、单一枯燥的事物缺乏足够的耐心,这是小学生注意的显著特征,而缺乏耐心是注意的致命敌人。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是要刻意的提醒学生注意,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自身魅力以及教学艺术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保证教态大方,口齿清晰,精神饱满,让学生因喜欢你而喜欢你的教学,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的内容要紧随时代变化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式要新颖不俗,多使用直观的教具强调色差,吸引学生注意;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游戏用于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提问方式要多样化,要有目的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抓住学生自尊心强的特征,采用竞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教师要多表扬,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注意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要不断灌输学生自觉学习的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三、运用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通过直观想象来理解自然现象,理解过程首先在脑海中出现相似的形象作为想象依托,甚至会做一些特定的符号或者使用一些他们熟悉的东西来帮助记忆,在对事物进行理解的时候,手势动作对小学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我们讲到液体这个概念时,学生脑海里最初出现的可能是流动的水,水就是学生想象的形象依托。但是每个学生都是相对独立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端正学习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是直观的,而不是理性的,感官上的愉悦享受是激起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有限途径,他们会更多地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对事物的喜好完全取决于事物的表面现象,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无关。在课堂上,他们只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投入心思,根本不存在应有兴趣这一点,,更别提研究事物的规律。而稍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对活动的认知有一定的增强,但是也受兴趣和趣味的影响,在活动时间和深入程度上还是要加强。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知欲望,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探求自然事物规律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性格生成的关键时期。课上的积极发言,课下的提问,教师的都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否则会使学生自尊心受伤而消减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始终保持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尤其是对学困生,哪怕是他们任何小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也是科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四、结语
小学科学课的特征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它的教学关键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要想获取知识,途径是必须亲自参加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值的提醒的是教师要注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情绪变化,暂时的失败会使他们表现出不安,心烦意燥,教师在此时应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分析,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鼓励他们重新再来。学习和生活一样要有成功的自信,要相信坚持就会胜利。通过实验,不但培养学生思考和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以积极的心态正确对待挫折,不轻言失败。在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合理对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真正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参考文献
[1]侯云飛.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7)
[2]符艳艳.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