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导论课程是新生宏观了解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对专业导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内容安排以及各教师授课都比较随意,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学生对该课程也提不起兴趣,旷课逃课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针对目前高校的专业导论课程的不足,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为例,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为课程的具体改革实施提供很好的决策。
【关键词】海洋资源与环境 课程改革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23-02
前言
近年来,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保护逐渐成为世界海洋研究的热点[1]。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经营、政策制定、水域环境监测,以及解决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专业意义、专业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前景,旨在加深学生对海洋科学专业的认识,激发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目前高校很多专业导论课程都是本系或者本专业老师随意安排,内容不规范,系统性不强,学生没有兴趣,旷课逃课很多。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海资专业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为例,针对课程设计及授课质量的不足,为使本课程的教学与海资专业相结合,更好体现专业特色,同时方便学院的课程管理,以学校教学改革为契机,对“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整体优化与改革,将课程设计统一化,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为特色,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案,并初步建立了课程学习网站、编写了课程指导书;并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课堂教学中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海洋資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性不明显
专业性指专业的性质,体现的是一个学科的技术性和唯一性。课程的专业性要突出,学生在学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后,具备了其它专业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技能,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开展工作。本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物理海洋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物理海洋学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掌握海洋学的基本概念,熟悉海洋中的基本动力现象和过程,了解海洋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从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来看,有三分之二是物理海洋和动力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大纲明显侧重于物理海洋学的内容,而不是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内容,这明显偏离了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
(2)系统性不强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而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2]。教学设计注重全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有全局观,始终贯彻一个整体教学的思想,通盘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教材中的某一个教学内容。因此,一个学科的课程结构必须是非常系统的,既具备基础课程,又要有专业课。特别是专业课,要非常系统地涵盖了本专业的主要领域,让学生在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后,能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一般来说,专业导论课都是安排本专业的老师每人上一次课,介绍自己将要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本专业将要学习的知识就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本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似乎是由一个或者两个老师讲授完的,且只介绍物理海洋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本专业的其它内容,比如海洋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另外,专业导论课本应该是学生跟各个老师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对各个专业课老师有个初步了解,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和基础也有个大致了解,这对往后专业课的教学很有帮助,也为本科生进实验室或者毕业论文的开展做好准备。
(3)趣味性不足
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3]。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从目前课程的设计以及上课的情况来看,该专业导论几乎是由一两个老师上的,都是枯燥无味的很深入的理论知识讲述,看不出一点趣味性,学生必然觉得没有兴趣,上课效果必然不好。
二、“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方案
1.具体改革内容
(1)以学生为本,强化“资环特色”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4]。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根据本校海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与课程体系特征,以海洋资源环境类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为课程应用导向,突出资环特色;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例题、习题均来自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体现较强的专业特色。
(2)加强课程建设
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就是加强课程建设[5]。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各个阶层以及学生和社会等的积极参与[6]。课程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确立课程建设的目标。前面已经介绍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明显不符合资环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必须重新规划和建设。本研究认为,本课程应该紧紧抓住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规划课程建设目标。重新撰写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或讲义),在教案中更好地把海洋资源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建立“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课程包含系里本专业的各主讲教师,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形式,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操作体验式、合作学习式等不同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7]。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还有一些专业教材的内容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教师在精心编写教案、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化和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起到升华教材的作用,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侧重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同时研究在尽可能不损害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的、可持续的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如何修复因不合理的利用海洋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等,专业导论应该紧紧环绕这几个学科的内容开展,安排相关课程的老师,统筹安排授课。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海洋资源与环境是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学科,很多现象及其原理都是在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因此学生进行实验的获取和分析能力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的正确、可靠与否。因而本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重点讲授、结合课堂讨论和实验辅助教学的方法,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重点讲授:对于海洋资源与环境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精讲,便于学生重点把握海洋资源与环境观察与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提出条件、应用条件,为学生自学教科书有关内容和阅读参考文献扫清障碍。
2)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的课堂讨论教学:采用提问、假设的方式,在复习知识的同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一些重要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总结,教师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评和分析,帮助同学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
3)作业:针对每个知识点,配给了一定量的作业题和自测题,在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自行上网进行自测,设有作业讲解和答疑环节,针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改革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结合专业背景,完善本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从深化理论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程教材(或讲义)的选择,以及如何把适当的野外实验观测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
(2)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外阅读、试验设计及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实践
(3)转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被动学习的现状,探索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和研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15. Sea Change: 2015-2025 Decadal Survey of Ocean Science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s://doi.org/10.17226/21655.
[2]李素英.系统性方法应用于园林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05):73-76.
[3]姜文闵.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浅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3):88-94.
[4]唐文.以学生为本精品课程评建机制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32-34.
[5]刘献君.抓住四个关键问题 加强大学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7):40-43.
[6]竇春蕾.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课程建设[J].林区教学,2006(09):66-67.
[7]李季,宋孝仁.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该休矣[J].湖南教育(B版),2016(05):58.
【关键词】海洋资源与环境 课程改革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223-02
前言
近年来,海洋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和保护逐渐成为世界海洋研究的热点[1]。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经营、政策制定、水域环境监测,以及解决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的专业意义、专业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前景,旨在加深学生对海洋科学专业的认识,激发对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然而,目前高校很多专业导论课程都是本系或者本专业老师随意安排,内容不规范,系统性不强,学生没有兴趣,旷课逃课很多。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海资专业的“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为例,针对课程设计及授课质量的不足,为使本课程的教学与海资专业相结合,更好体现专业特色,同时方便学院的课程管理,以学校教学改革为契机,对“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进行了初步的整体优化与改革,将课程设计统一化,以海洋资源与环境为特色,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考核方案,并初步建立了课程学习网站、编写了课程指导书;并在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课堂教学中践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海洋資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性不明显
专业性指专业的性质,体现的是一个学科的技术性和唯一性。课程的专业性要突出,学生在学了本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后,具备了其它专业不具备的独一无二的技能,能在某个特定领域开展工作。本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物理海洋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理解物理海洋学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掌握海洋学的基本概念,熟悉海洋中的基本动力现象和过程,了解海洋科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从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来看,有三分之二是物理海洋和动力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大纲明显侧重于物理海洋学的内容,而不是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内容,这明显偏离了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特点。
(2)系统性不强
系统是指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而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2]。教学设计注重全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有全局观,始终贯彻一个整体教学的思想,通盘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不能孤立地去看待教材中的某一个教学内容。因此,一个学科的课程结构必须是非常系统的,既具备基础课程,又要有专业课。特别是专业课,要非常系统地涵盖了本专业的主要领域,让学生在学完所有的专业课程后,能基本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一般来说,专业导论课都是安排本专业的老师每人上一次课,介绍自己将要讲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对本专业将要学习的知识就有了系统的了解。但是本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似乎是由一个或者两个老师讲授完的,且只介绍物理海洋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本专业的其它内容,比如海洋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另外,专业导论课本应该是学生跟各个老师交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对各个专业课老师有个初步了解,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和基础也有个大致了解,这对往后专业课的教学很有帮助,也为本科生进实验室或者毕业论文的开展做好准备。
(3)趣味性不足
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兴趣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3]。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从目前课程的设计以及上课的情况来看,该专业导论几乎是由一两个老师上的,都是枯燥无味的很深入的理论知识讲述,看不出一点趣味性,学生必然觉得没有兴趣,上课效果必然不好。
二、“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方案
1.具体改革内容
(1)以学生为本,强化“资环特色”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谁获取知识谁就是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4]。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根据本校海资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与课程体系特征,以海洋资源环境类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分析与处理等为课程应用导向,突出资环特色;课堂教学中的所有例题、习题均来自海洋资源与环境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体现较强的专业特色。
(2)加强课程建设
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就是加强课程建设[5]。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各个阶层以及学生和社会等的积极参与[6]。课程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确立课程建设的目标。前面已经介绍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明显不符合资环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必须重新规划和建设。本研究认为,本课程应该紧紧抓住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规划课程建设目标。重新撰写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或讲义),在教案中更好地把海洋资源和环境融合在一起;建立“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导论”课程网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交流;课程包含系里本专业的各主讲教师,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优化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形式,讲授式、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操作体验式、合作学习式等不同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决定[7]。在目前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比较突出,而且还有一些专业教材的内容存在滞后现象。因此,教师在精心编写教案、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要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内容,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化和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起到升华教材的作用,有效地指导教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侧重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可能引起的环境效应; 同时研究在尽可能不损害海洋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合理的、可持续的利用海洋资源,以及如何修复因不合理的利用海洋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物理海洋等,专业导论应该紧紧环绕这几个学科的内容开展,安排相关课程的老师,统筹安排授课。
(4)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海洋资源与环境是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学科,很多现象及其原理都是在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因此学生进行实验的获取和分析能力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的正确、可靠与否。因而本课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课程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重点讲授、结合课堂讨论和实验辅助教学的方法,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重点讲授:对于海洋资源与环境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精讲,便于学生重点把握海洋资源与环境观察与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提出条件、应用条件,为学生自学教科书有关内容和阅读参考文献扫清障碍。
2)采用启发式、合作式的课堂讨论教学:采用提问、假设的方式,在复习知识的同时,针对相关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或辩论。一些重要的性质和特征,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总结,教师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评和分析,帮助同学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
3)作业:针对每个知识点,配给了一定量的作业题和自测题,在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自行上网进行自测,设有作业讲解和答疑环节,针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总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改革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结合专业背景,完善本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从深化理论知识、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程教材(或讲义)的选择,以及如何把适当的野外实验观测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
(2)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外阅读、试验设计及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探索和实践
(3)转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不强、被动学习的现状,探索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和研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15. Sea Change: 2015-2025 Decadal Survey of Ocean Science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s://doi.org/10.17226/21655.
[2]李素英.系统性方法应用于园林制图课程教学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05):73-76.
[3]姜文闵.赫尔巴特教学理论浅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3):88-94.
[4]唐文.以学生为本精品课程评建机制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32-34.
[5]刘献君.抓住四个关键问题 加强大学本科课程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3(17):40-43.
[6]竇春蕾.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课程建设[J].林区教学,2006(09):66-67.
[7]李季,宋孝仁.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该休矣[J].湖南教育(B版),2016(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