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思想品德状况关系着我国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我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普遍不高,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中职学生德育水平不高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德育水平。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现状 原因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中职学生一方面年龄尚轻,大部分为未成年人,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还未成型,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偏离正确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对于他们而言极为重要,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国内许多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但部分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却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方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院校的生源一般为达不到高中分数线或家庭条件较差的初中生,其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由于其家庭条件或成绩较差,中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同时由于社会对中专生的偏见,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研究显示,在中职学生中,成绩差,法纪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自尊、积极进取的精神,行为、思想与法规、校纪、社会道德背道而驰的学生比例较高,占中职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教师的原因
一方面许多德育课老师对课程重视度不够,课前只是随意准备下讲义,照本宣科,没有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多花点功夫,上课只是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对德育类课程的兴趣较低。根据徐骏和徐义华针对武汉市10所重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的调查,42.1%的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陆宁对北京市7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也显示,77.2%的学生对对德育课内容及效果的评价较差。研究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法,如情景模拟、辩论、演讲,其次分别是讨论、联系实际启发和社会调查,教师讲解被排到最后一位,而我国大部分德育教育都是采取的教师讲解的方法。
二是许多老师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直接榜样。而当前中职教师的个人职业修养还亟需提高,部分老师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甚至无故旷课;上课期间抽烟,上课时接打电话;上课时语言不文明,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出言侮辱;为了评职称造假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对学生形成较强的不良影响。
三、学校的原因
许多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太重视,仅仅是象征性的开设了几门德育方面的课程,没有专门研究针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没有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没有系统的思路,缺乏完整的规划,没有将德育贯穿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中。根据徐骏和徐义华针对武汉市10所重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的调查,80%的学校只在5个学期开设了4门德育课程,20%的学校在4个学期开设了3门课程,如此少的课程完全达不到德育的目标。在课程排列上,将专业课放在第一位的学校占了40%,将德育课排在第一位的学校只有30%,重专业课、轻德育课的现象非常严重。同时,许多学校出于经费、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德育方法不予支持,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较低。
四、德育方法的原因
在我国中职学生的德育方面,大多数的学校德育方法陈旧单一,侧重于正面的、正规的、直接的语言说教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教室进行,老师讲、学生听,很少组织互动活动,很少组织学生到企业、到社区、到农村去参观调研,或者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等。而中职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自我意识,对于这种空洞干瘪的说教方式兴趣较低,因而这种方法很难实现我们最终的德育目标。同时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对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是抵触情绪强烈。
中职学习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中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思想品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各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水平不高的现状和原因,对症下药,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江宇静.中职学生德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1(8).
[2]徐骏,徐义华.武汉市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3]陆宁.北京市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编辑/杨帆
【关键词】中职学生 德育现状 原因
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
中职学生一方面年龄尚轻,大部分为未成年人,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还未成型,容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偏离正确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中职学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对于他们而言极为重要,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国内许多学者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整体而言,目前我国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的、良好的,但部分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却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方面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院校的生源一般为达不到高中分数线或家庭条件较差的初中生,其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相对较大;由于其家庭条件或成绩较差,中职学生自卑心理较严重,同时由于社会对中专生的偏见,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研究显示,在中职学生中,成绩差,法纪观念、勤俭节约观念和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自尊、积极进取的精神,行为、思想与法规、校纪、社会道德背道而驰的学生比例较高,占中职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二、教师的原因
一方面许多德育课老师对课程重视度不够,课前只是随意准备下讲义,照本宣科,没有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多花点功夫,上课只是敷衍了事,导致学生对德育类课程的兴趣较低。根据徐骏和徐义华针对武汉市10所重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的调查,42.1%的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陆宁对北京市7所中职学校的调查也显示,77.2%的学生对对德育课内容及效果的评价较差。研究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教学法,如情景模拟、辩论、演讲,其次分别是讨论、联系实际启发和社会调查,教师讲解被排到最后一位,而我国大部分德育教育都是采取的教师讲解的方法。
二是许多老师的表率作用发挥得不好。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直接榜样。而当前中职教师的个人职业修养还亟需提高,部分老师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甚至无故旷课;上课期间抽烟,上课时接打电话;上课时语言不文明,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出言侮辱;为了评职称造假等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对学生形成较强的不良影响。
三、学校的原因
许多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太重视,仅仅是象征性的开设了几门德育方面的课程,没有专门研究针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没有提出明确的德育目标,没有系统的思路,缺乏完整的规划,没有将德育贯穿在整个学校的教学中。根据徐骏和徐义华针对武汉市10所重点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的调查,80%的学校只在5个学期开设了4门德育课程,20%的学校在4个学期开设了3门课程,如此少的课程完全达不到德育的目标。在课程排列上,将专业课放在第一位的学校占了40%,将德育课排在第一位的学校只有30%,重专业课、轻德育课的现象非常严重。同时,许多学校出于经费、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德育方法不予支持,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较低。
四、德育方法的原因
在我国中职学生的德育方面,大多数的学校德育方法陈旧单一,侧重于正面的、正规的、直接的语言说教方法,基本上都是在教室进行,老师讲、学生听,很少组织互动活动,很少组织学生到企业、到社区、到农村去参观调研,或者参加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等。而中职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自我意识,对于这种空洞干瘪的说教方式兴趣较低,因而这种方法很难实现我们最终的德育目标。同时中职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对于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更是抵触情绪强烈。
中职学习阶段正是青年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中职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其思想品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各中职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德育水平不高的现状和原因,对症下药,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方法,并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江宇静.中职学生德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1(8).
[2]徐骏,徐义华.武汉市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3]陆宁.北京市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作者单位:南京交通技师学院)
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