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生活情境教学有利于创设数学化生化情境,帮助小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应用能力,训练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设计时,注意所学内容尽可能的与“周围世界”相联系,通过多种渠道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设计
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多种教育策略中的一种,也是现在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发展架起了抽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之间的桥梁。教师应充分开掘生活实际内容,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生命。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设计展开,意在研究其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本可以说仅仅是参照物,规定了学习的结果而不是约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小学数学生活化设计,把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际教学中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个性化、活动化加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可以问学生:“大家每年过生日吗?”学生们踊跃的说“过过!”然后个别提问几个学生:“几岁啦?过过几个生日呀?”接着引出一个问题:一般每个人每年都会庆祝生日,但有个小朋友今年八岁了,生日只过过两个。这不是父母不给小朋友过,而是天文现象造成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奥秘吗?从生活出发,学习们可以说都能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也就容易达到预定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就可以结合“所有的自行车轮胎的形状?”“可以做成别的形状吗?”等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以供同学们讨论。学生们对这些问题不算陌生,又非常新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们感受、体会数学的意义。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普及。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图”、“文”、“音”等多方面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不过每次一新的教学手段的改变不见得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应使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扎根于生活,把教学案例转化为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案例,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可以这样处理——物体的表面积又大有小。教师先提问:粉笔盒有几个面,同学们能指一指吗?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六个面。接着可以问教室有几个面,同学们知道粉刷教室怎么计算需要多少涂料?在学生掌握相关表面及其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提出一些问题如铅笔盒面积、魔方面积等做巩固性练习。
对于表面积的计算,让同学们从直观感受出发体会面与体的具体概念。学生们建立“面”的直观形象,才能进一步明白掌握其面积的概念。所以说恰当的生活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由抽象向具体转变。 再如涉及抽象的方位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同学们十分了解的问题出发:早晨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请同学们分别面向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接着进一步使得同学们了解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知道了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在此基础上就容易讲解了。面向东方,我们的右手边是南方,左右边是北方。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讨论,怎么来辨别东西南北。这还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太阳的起落、天上的星星,房子的朝向等等。只要辨明了一个方向,其他的三个方向就容易识别了。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予同学们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通过拼摆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小组探讨,有的拼,有的剪,有的发言,有的提问。基本都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发言,分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如果拼接不成,问题出在哪。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三角形面积公式应运而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们享受发现和探索带来的快乐。在这里数学给学生们呈现的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火热的思考。加上教师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经”,学生们数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学生的灵感得到触碰,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要注意引导学生们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义。尤其是小学数学,可以让实际生活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如在教学厘米、米等刻度认识时。可以测量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明白长度单位的意义,如动手测量爸爸妈妈的坐高,电视的长度、宽度、地板的长度、茶几的长度等。通过实际的测量,感受厘米、米的长短及其实际运用。让同学们感受生活中充满数学。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内容被儿童所熟悉所感知,学生自觉接纳它的程度就越高。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原型中感受数学知识,可以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设计
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多种教育策略中的一种,也是现在数学教育发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发展架起了抽象数学与应用数学之间的桥梁。教师应充分开掘生活实际内容,将其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去,让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生命。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设计展开,意在研究其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按照“教学课程”的观点,课本可以说仅仅是参照物,规定了学习的结果而不是约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小学数学生活化设计,把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在实际教学中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个性化、活动化加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数学。例如:在学习《年、月、日》时,可以问学生:“大家每年过生日吗?”学生们踊跃的说“过过!”然后个别提问几个学生:“几岁啦?过过几个生日呀?”接着引出一个问题:一般每个人每年都会庆祝生日,但有个小朋友今年八岁了,生日只过过两个。这不是父母不给小朋友过,而是天文现象造成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奥秘吗?从生活出发,学习们可以说都能产生一种对知识的渴望。也就容易达到预定教学效果。再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就可以结合“所有的自行车轮胎的形状?”“可以做成别的形状吗?”等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以供同学们讨论。学生们对这些问题不算陌生,又非常新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得学生们感受、体会数学的意义。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手段生活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步普及。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课件可以展示“图”、“文”、“音”等多方面内容,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不过每次一新的教学手段的改变不见得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应使相对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内容扎根于生活,把教学案例转化为看得见、听得到的生活案例,让小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可以这样处理——物体的表面积又大有小。教师先提问:粉笔盒有几个面,同学们能指一指吗?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六个面。接着可以问教室有几个面,同学们知道粉刷教室怎么计算需要多少涂料?在学生掌握相关表面及其表面积计算方法后。提出一些问题如铅笔盒面积、魔方面积等做巩固性练习。
对于表面积的计算,让同学们从直观感受出发体会面与体的具体概念。学生们建立“面”的直观形象,才能进一步明白掌握其面积的概念。所以说恰当的生活化教学手段可以使得课堂教学由抽象向具体转变。 再如涉及抽象的方位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同学们十分了解的问题出发:早晨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请同学们分别面向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方向。接着进一步使得同学们了解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知道了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在此基础上就容易讲解了。面向东方,我们的右手边是南方,左右边是北方。每个同学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讨论,怎么来辨别东西南北。这还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太阳的起落、天上的星星,房子的朝向等等。只要辨明了一个方向,其他的三个方向就容易识别了。
三、教学方法生活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予同学们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通过拼摆手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讨论三角形的面积。小组探讨,有的拼,有的剪,有的发言,有的提问。基本都可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教师适时抓住学生发言,分析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如果拼接不成,问题出在哪。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三角形面积公式应运而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们享受发现和探索带来的快乐。在这里数学给学生们呈现的不是冷冰冰的公式,而是火热的思考。加上教师因势利导,“该出手时才出手经”,学生们数学知识加以内化,同时学生的灵感得到触碰,达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可知,要注意引导学生们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意义。尤其是小学数学,可以让实际生活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如在教学厘米、米等刻度认识时。可以测量生活实例让学生们明白长度单位的意义,如动手测量爸爸妈妈的坐高,电视的长度、宽度、地板的长度、茶几的长度等。通过实际的测量,感受厘米、米的长短及其实际运用。让同学们感受生活中充满数学。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越大。”反之,内容被儿童所熟悉所感知,学生自觉接纳它的程度就越高。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生活原型中感受数学知识,可以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