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ongfen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
  语言是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符号具有意指性,这是语言的内容方面。意指性是语言最重要的一个基本特性,也是包括语言在内的一切符号系统共有的基本特征。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是语言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语言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具有特定的聚合和组合规则的符号,这是语言的形式方面。语言是有限成分的无限组合,是有限手段的无限生成。语言的意指性和系统性的统一,即语言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构成了语言的意义。
  二 意义理论
  意义理论始终是语言哲学的中心问题,语言学家、哲学家和逻辑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意义”。
  1.观念论。观念论认为,语词和语句的意义就是它们所代表的观念。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思想是由人们意识中的一系列观念组成的;观念是个人私有的,为了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观念,人们必须使用彼此都能理解的、代表观念的语词。语词和语句的意义就是与它们有固定联系的观念。任何一个有意义的词所指示的不是事物,而是作为精神实体的观念。“观念”作为词语的意义,其缺点是太空泛和难以捉摸,很难在它们与相应的词语之间建立稳固的、必然的联系,从而使人们在理解和使用它们时可以有某种公共的标准。
  2.指称论。指称论主张语词的意义就是它们所指称的客观对象,语句的所指就是它们所具有的真值。罗素维特根斯坦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而克里普克和普特南提出“因果指称论”,强调指称对于涵义的独立性,从而更彻底地坚持了指称论的原则。
  3.使用论。后期的维特根斯坦认为:无论语词还是语句,其功能都不在于指称外部的对象和事实,而是在于编织在生活场景中起作用。学会一个表达式就是能用它来指挥、请求、描述、传达,能听懂一个表达式就是能服从、援助、寻找对象、理解事物。理解一个表达式就是理解它在各种语境中发挥何种作用,意义、命题都必须在其平凡的生活场景中得到理解。维氏认为“语词的意义就是使用”,并在此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语言游戏说。
  三 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
  语言是一种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而意义问题则是语言问题的核心。语言哲学面临的困境,只有在实践中求得摆脱。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社会的意识。人类的整个语言现象和语言活动,都是奠定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1 .实践的二重性特征。实践既是主体能动地变革客体的对象化活动,又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对象性和交往性是同一实践活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马克思把实践解释为主体性能动的对象性活动,人作为实践的主体既是一种客观实在的自然物,又是一种在实践中自我生成的对象性存在物;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其本质力量的发挥必须以独立于人的客观自然界为对象和前提;人的对象化活动势必产生客观效力,创造出客观对象与产品。
  现实的人不啻是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而且更是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人所具有的这种类的、社会的本性决定了人们在从事改造自然、进行物质生产的活动中,不可能是在与他人决然隔离的状态下孤身一人行动的,而总是在确定的社会形态、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由之体现出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社会性则内蕴着实践主体间的关系性与交往性。
  2 .对象化实践和交往实践。根据实践活动主要目的的不同,实践分为两大类型:对象化实践和交往实践。对象化实践是以能动地变革外在对象为主要目的的实践。而交往实践,就是指以变革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为主要目的的实践。实践是对象化活动和交往活动的统一。对象化实践是以变革外在对象为主要目的的,但这个外在对象变革又往往是放到特定的交往关系中进行的,交往成为对象化活动的条件和手段,但不是目的。交往实践与对象化实践相对,并非指交往实践没有实践对象。对象化实践的典型形态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物质生产实践活动是交往实践生成和发展的基点。
  3. 语言——实践的产物与媒介。人类语言与其社会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一方面,语言作为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中介,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历史的表达、又是实践的媒介。语言产生于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语言起源的基本观点。人的生产实践活动产生了人们借助于语言进行交往的需要,创造了语言交往的主、客观条件,使语言符号的意指关系得以形成。离开了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际社会交往也就没有基础,对语言这种社会交往中介的需求也就无从产生。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识的非个体性活动。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实践的主体之间需要沟通思想、交流认识、协调行动,实践活动产生的这种交往需要,只有依赖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才能有效的完成。语言产生所依赖的种种条件,都是通过人的劳动与各项生产实践活动创造的。
  总之,人类的语言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交往活动,也正是从人的实践活动中,语言获得了丰富深刻的内容;语言转而又是为人的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服务的,它也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效用。实践唯物主义的语言观是一种实践的语言观,是“言”与“行”的辩证统一。
  (作者单位:江西宜春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余 华
其他文献
介绍网站色彩的理论知识,着重论述网站设计中色彩搭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研究了航空末敏子母弹地面散布问题。与炮射末敏子母弹做对比,分析了航空末敏子母弹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子弹落点上、下界快速估计子弹落点散布的方法;对比分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主旨是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和互惠共生的生态道德观出发,引导人们为了人类长远利益和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
近年来,我校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在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了"培养身心健康的人"的办学理念和"健身、健脑、健心"的校训;明确校风、教风、学风分别为"健康活泼""生动自
初中思品教师应积极利用课堂教学的平台,有效利用教材资源,实行开放性教学,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以自身高尚的道德修养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格培养、道德引领,有效提高对学生的人格
“要摈弃‘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观念,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献计出力。”2010年12月20日,近千名干部群众和学生代表聚集在长沙人民会堂,参加了由长沙市委市政府举办的“2010年全民
[摘要]实现过程与方法,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设计问题情境;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有效方法之一。提出问题,既丰富知识,又开发智力,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铺开。  下面以“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摘 要]小学音乐课堂对音乐文化的认知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而获得。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和谐的沟通和愉快的交流,这就彰显了“提问”的重要性,音乐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而精心设计问题。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多采用直观方式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体验感受能力增强,可采用生动多变的形式教学。根据学生学段特点,使问题“问”得更有价值,学生才能做出有效反应,从而爱上音乐课。音乐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材,要求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灵活设计音乐课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实践和创新,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氛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课活动设计;艺术视野  新课程改革后的音乐教材,要求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会演唱、演奏、
10月16日,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专程走访考察了衡阳市部分学校,深入了解基础教育领域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方面所作的努力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