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需要。因此,本文主要简单论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以便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独特性,有着特殊的育人优势,它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创新精神是个民族的灵魂。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体育课堂中去,也是当前教育界的话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其结果是明确了教育要“三个面向”,使我国教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次,在对素质教育讨论和实施的过程中,中央提出了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素质教育的中心地位。从科教兴国的角度看,提倡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从国际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重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选择。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能力还是一种浅能,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创造出新方法的能力。人的能力系统是多层次的,创新能力是属于高层次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难以一步达到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百折不挠的毅力。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认识倾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动力的激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⑴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教学生感觉最枯燥的广播时,我放弃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了同心圆场地进行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⑵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和习惯,要从传播者转变为指导者,要改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希望,让学生在融洽的、轻松的、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的重要性已达到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⑴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在教学中用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的想象。
⑵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刺激物”,它能控制和支配学生的兴趣、情趣、意志和学习的实效。不同的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境,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情景,易促进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体育课和其它课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果环境一成不变,学生势必产生低落情绪,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因此,为学生精心设计活动场地、创设学习情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有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激情高昂、思维活跃,有的教师却使学生感到情绪低落、单调乏味。前者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把学生引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也可用语言、音乐、录像、直观教具、学具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出富有情趣的情境。例如:在教“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教学中,我利用挂图、自制教具把练习场地设计布置成农村的景象,为学生创设环境。由于面对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城镇,很少会到郊外,在场地上画了“田埂”“小水沟”“小水塘”,放置了“篱笆”等障碍物,让学生一到场地上就有新奇感。情景的刺激使学生马上兴奋起来,从情感上就让学生接受了本课内容,为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觉就好象在农村的田野里,跨越田埂、小沟、水塘、篱笆,在自然场景中练习,培养学生的野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教学生感觉最枯燥的广播操时,改变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同心圆式场地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作模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模仿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甚多,在模仿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认识首先是从具体的、感性的直观感觉开始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是最生动、最具体的,使学生利用感官(视觉、听觉等)和经验,对动作获得鲜明的印象,激起学生模仿的愿望,结合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的模仿练习,能提高掌握动作速度。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去发现问题、创出新动作或新方法。
第五、设置问题教学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倾向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难和矛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能和参与讨论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讨论、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扎实基础。例如:在低年级滚动教学中,教师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球和方块哪个滚得快?”有学生说球滚得快,也有学生说方块滚得快。于是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做实验,得出结论:球滚得快。这时,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球滚得快呢?”学生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球是圆的。紧接着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又出现了:“人如何才能像球一样滚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练习、实践后得出:只有把身体像球一样团紧团圆才容易滚动。通过练习学生很快学会了动作。最后,教师又提出了问题:“滚动能做游戏吗?”学生积极讨论设计游戏方法,结果每个小组设计创出的游戏方法都不同。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手、脚、口、眼、耳、脑等各器官都参加了学习。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的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样的、多样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想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必须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大胆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适应21世纪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晓利. 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4,(03) .
[2]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江苏高教[J].2004年第6期.
[3]张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 高俊兰.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理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2004,(03) .
关键词:体育教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独特性,有着特殊的育人优势,它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全方位的,能有效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创新精神是个民族的灵魂。如何把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校的体育课堂中去,也是当前教育界的话题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界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是在“真理标准”讨论过程中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其结果是明确了教育要“三个面向”,使我国教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次,在对素质教育讨论和实施的过程中,中央提出了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素质教育的中心地位。从科教兴国的角度看,提倡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从国际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重视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选择。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所谓创新能力还是一种浅能,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创造出新方法的能力。人的能力系统是多层次的,创新能力是属于高层次的。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是难以一步达到的。但是我们一定要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锻炼百折不挠的毅力。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认识倾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动力的激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⑴注重体育场地、器材的设计。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教学生感觉最枯燥的广播时,我放弃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了同心圆场地进行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⑵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和习惯,要从传播者转变为指导者,要改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希望,让学生在融洽的、轻松的、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的重要性已达到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⑴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在教学中用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的想象。
⑵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思维
学习情境是学生学习的“刺激物”,它能控制和支配学生的兴趣、情趣、意志和学习的实效。不同的环境可以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情境,轻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情景,易促进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创新能力的提高。体育课和其它课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如果环境一成不变,学生势必产生低落情绪,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更谈不上什么创新了。因此,为学生精心设计活动场地、创设学习情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的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有的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激情高昂、思维活跃,有的教师却使学生感到情绪低落、单调乏味。前者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把学生引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发展。体育课教学中教师也可用语言、音乐、录像、直观教具、学具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精心设计出富有情趣的情境。例如:在教“单脚起跳双脚落地”动作教学中,我利用挂图、自制教具把练习场地设计布置成农村的景象,为学生创设环境。由于面对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城镇,很少会到郊外,在场地上画了“田埂”“小水沟”“小水塘”,放置了“篱笆”等障碍物,让学生一到场地上就有新奇感。情景的刺激使学生马上兴奋起来,从情感上就让学生接受了本课内容,为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感觉就好象在农村的田野里,跨越田埂、小沟、水塘、篱笆,在自然场景中练习,培养学生的野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教学生感觉最枯燥的广播操时,改变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同心圆式场地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思维。
四、通过动作模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模仿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甚多,在模仿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学生的认识首先是从具体的、感性的直观感觉开始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是最生动、最具体的,使学生利用感官(视觉、听觉等)和经验,对动作获得鲜明的印象,激起学生模仿的愿望,结合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的模仿练习,能提高掌握动作速度。在实践的基础上学生才会去发现问题、创出新动作或新方法。
第五、设置问题教学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倾向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产生疑难和矛盾。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能和参与讨论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讨论、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习惯,为培养创造能力打下扎实基础。例如:在低年级滚动教学中,教师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球和方块哪个滚得快?”有学生说球滚得快,也有学生说方块滚得快。于是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做实验,得出结论:球滚得快。这时,教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是球滚得快呢?”学生又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因为球是圆的。紧接着老师的第三个问题又出现了:“人如何才能像球一样滚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练习、实践后得出:只有把身体像球一样团紧团圆才容易滚动。通过练习学生很快学会了动作。最后,教师又提出了问题:“滚动能做游戏吗?”学生积极讨论设计游戏方法,结果每个小组设计创出的游戏方法都不同。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手、脚、口、眼、耳、脑等各器官都参加了学习。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的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样的、多样性的。因此,体育教师要想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保持创新教育的广阔天地,必须加强学习,在实践中大胆改革,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教育能力,才能适应21世纪现代教育的要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章晓利. 论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4,(03) .
[2]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江苏高教[J].2004年第6期.
[3]张莉.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育[A].中小学课程改革与考试研讨会论文集.[C].2004.
[4] 高俊兰.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理念[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20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