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观正悄然发生了或发生着可喜的变化----不以分数唯一的一把尺子来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虽然人们列举出考试的种种弊端,但我们仍无法否认它的激化学习动力的作用。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考试还将继续成为一种教育制度而存在下去。而作为数学教师来说,深入研究数学试卷命题技巧,是分发挥考试的功能,是成功的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环。
关键字:课程改革 考试 试卷 命题 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考查,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在评价方式上也提到”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主要和重要方式),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 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同时也提到“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新课标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提出“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明确标出”。
一、 一、以往数学命题中的问题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见过的数学试卷不计其数,从众多的试卷中也发现一问题,值得拿出来探讨。
1. 概念不清导致出错。
2.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试卷中没有更好地体现。
3.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体现出来、出题陈旧,对于现成的习题资料依赖性太强。
4.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5.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6.忽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7. 重视结论判断,,忽视理解概念。
8.曲解了减负的真正意义。减负不是降低学习要求,不是少学东西、降低难度,而是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试卷命题的原则
(一)凸显情感语言,彰显人文文化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试卷中就应该力求充分地体现现代文明。然而,我们常见的数学试卷缺少人文性,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下面这些图形你一定很熟悉吧.那就请你动起手来,成功是属于你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你做题可真快,别忘记认真检查哦!”等等。对试卷的内容编制我们也可以作调整,例如以往我们什么填空、选择、计算 解决问题的考查内容就可以改为三大部分,即:“加深理解、打好基础;动手操作、探索创新;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再加上卷首语、卷尾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夯实基础知识,满足个性差异性原则
命题时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地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力求在知识点的覆盖面上尽量宽泛,以体现师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劳动成果。命题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满足差异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展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
(三)引入开放性试题,体现新课标精神原则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滿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机会。为了消除附加题和难度题目拉开梯度而造成题海战术的泛滥的弊病,我想可以做尝试性的探索,即设有加分,但不设附加题,而以同一道试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追求。如可以设一道操作题有多种答案,评分时学生如能正确设计出三种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同样,在解决问题部分,要求正确也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设计出两种答案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此类试题在评分上做到有底而不封顶,学生设计一、两种同样方案并不难(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得到基本分,而不致损伤积极性),设计三、四种则稍有难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再设计出创新性合理方案,即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体,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体现(这是用加分鼓励的办法,使中上等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
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和编制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试题,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应用价值和教育性原则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必须突出研究的问题之一。首先用“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取代了“应用题”这一习惯的说法,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提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其次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学生的获奖情况、爷爷的用药量、奶奶围菜地、环保植树、粉刷教室、我设计施工方案”等作为创设应用情境的素材。再次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文字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图片或表格,同时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增强了竞争意识,这样的试题有利于鼓励学生自觉拓宽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查动手能力,体现自主探究原则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试卷的评价内容,这对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题目在小学阶段一般考查学生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运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感受图形变换后的位置的变化等。
三、 试卷命题的基本方法
数学试卷命题大致有六个流程:
(一)制定考试说明
(二)拟定编题计划
(三)确定双向细目表
(四)草拟或挑选试题
(五)筛选组卷
(六)拟定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小学数学试卷命题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导向,依据命题的五大原则和命题六大流程,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获取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数学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为学生探索思考提供机会和空间。同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多融入到试卷之中,使小学数学命题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于荣华,《让考试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小学教学设计》,山西出版社,2006年9期
4.周永林, 《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8年3月
关键字:课程改革 考试 试卷 命题 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要承认学生学习数学的个别差异,用正面的方法发现和鼓励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考查,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在评价方式上也提到”评价方式多样化体现在多种评价方法的运用,包括书面测验(主要和重要方式),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 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同时也提到“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新课标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 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提出“在书面测验中,积极探索可以考察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 探索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明确标出”。
一、 一、以往数学命题中的问题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见过的数学试卷不计其数,从众多的试卷中也发现一问题,值得拿出来探讨。
1. 概念不清导致出错。
2.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试卷中没有更好地体现。
3.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没有体现出来、出题陈旧,对于现成的习题资料依赖性太强。
4.忽视学生思维的发展。
5.忽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6.忽视学生的探究过程。
7. 重视结论判断,,忽视理解概念。
8.曲解了减负的真正意义。减负不是降低学习要求,不是少学东西、降低难度,而是在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试卷命题的原则
(一)凸显情感语言,彰显人文文化原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考查试卷中就应该力求充分地体现现代文明。然而,我们常见的数学试卷缺少人文性,谈不上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数学学科特点,试题表述多用鼓励性语言,如;“下面都是你学过的基本计算题,只要你细心,一定能做得既对又快!”、“下面这些图形你一定很熟悉吧.那就请你动起手来,成功是属于你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和数学有关,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相信你一定能行!”“你做题可真快,别忘记认真检查哦!”等等。对试卷的内容编制我们也可以作调整,例如以往我们什么填空、选择、计算 解决问题的考查内容就可以改为三大部分,即:“加深理解、打好基础;动手操作、探索创新;走进生活、解决问题。”再加上卷首语、卷尾语。这样,拉近了学生与试卷的距离,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考试的紧张与恐惧心理,使学生感到考试并不是严肃的被查过关,而是愉快的自我检测和练习,勃发起答题的热情和勇气,同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现了考试的人文性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二)夯实基础知识,满足个性差异性原则
命题时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地体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力求在知识点的覆盖面上尽量宽泛,以体现师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劳动成果。命题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满足差异发展,让不同的学生数学能力都能得到展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
(三)引入开放性试题,体现新课标精神原则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数学教学改革新的理念。数学教学必须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又要关注优秀生,滿足差异发展,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不同层面的学生数学能力都得到展示机会。为了消除附加题和难度题目拉开梯度而造成题海战术的泛滥的弊病,我想可以做尝试性的探索,即设有加分,但不设附加题,而以同一道试题来满足不同学生的追求。如可以设一道操作题有多种答案,评分时学生如能正确设计出三种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同样,在解决问题部分,要求正确也可以设置这样的题目,设计出两种答案便得满分,多一种即加分。此类试题在评分上做到有底而不封顶,学生设计一、两种同样方案并不难(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得到基本分,而不致损伤积极性),设计三、四种则稍有难度,在此基础上,还可再设计出创新性合理方案,即不仅要有一定的数学思维体,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体现(这是用加分鼓励的办法,使中上等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展示),从而使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能获得与之相应的成功体验。
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选择和编制适合不同层面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方式和兴趣的试题,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四)贴近学生实际,体现应用价值和教育性原则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必须突出研究的问题之一。首先用“走进生活 解决问题”取代了“应用题”这一习惯的说法,强调了应用题对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提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其次在试题的取材上充分注意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学生的获奖情况、爷爷的用药量、奶奶围菜地、环保植树、粉刷教室、我设计施工方案”等作为创设应用情境的素材。再次注意试题呈现形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文字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图片或表格,同时还渗透了思想教育,增强了竞争意识,这样的试题有利于鼓励学生自觉拓宽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查动手能力,体现自主探究原则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改变试卷的评价内容,这对促进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手操作题目在小学阶段一般考查学生学习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的基本性质,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运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感受图形变换后的位置的变化等。
三、 试卷命题的基本方法
数学试卷命题大致有六个流程:
(一)制定考试说明
(二)拟定编题计划
(三)确定双向细目表
(四)草拟或挑选试题
(五)筛选组卷
(六)拟定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小学数学试卷命题要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导向,依据命题的五大原则和命题六大流程,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获取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数学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为学生探索思考提供机会和空间。同时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更多融入到试卷之中,使小学数学命题能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 严育洪, 《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3.于荣华,《让考试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小学教学设计》,山西出版社,2006年9期
4.周永林, 《小学数学考试命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小学数学》,中小学数学杂志社,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