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_l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分析把握物理概念思维障碍入手,形成物理概念的教学例证,选择具体实施方法,最后归纳出选择例证的原则,提高物理概念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教学 教学例证 例证原则
  物理知识由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和物理研究思想方法等组成,是人们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初中物理概念的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概念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在运用物理概念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张冠李戴、思维混乱等现象。
  一、影响把握物理概念的几种思维障碍
  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天天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物理世界中,会自然地获得有关物理方面的感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生活观念和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前提条件。生活观念有的正确,也有的观念是错误的,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将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一是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造成对概念的片面理解;二是阻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造成知识与应用脱节,妨碍了物理概念的建立和巩固。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如相互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
  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推理方式,是人们认识新事物或新发现的重要思维方式。但类比不是一种严密的推理,类比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还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4.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任何一个物理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一方面指的是要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要求明确其外延。所谓外延,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公式的适用范围和成立条件。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外延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学生在理解或实际运用概念时,有时会不自觉地缩小或扩大概念的外延,因而造成错误的结果。
  5.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一种能力、一定的思维模式,这种现象叫思维定势。这种现象具有双重性,虽然思维定势的形成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并且也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推理能力,但是这种思维定势对分析解决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形成物理概念的教学例证的选择
  1.引入概念的例证选择。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向形成要领的正轨,就要求所选择的例证新奇、生动、有趣、有疑。
  例如在引入“参照物”概念时,教学中可举这样一个例证:一天周师傅去火车站接一位物理爱好者,一见面,这位物理爱好者就说:“我很高兴,北京终于来到了我面前!”而周师傅却不以为然地说:“应该是你终于来到了北京。”于是老朋友之间便争辩起来了,究竟谁说得对,让学生去充分讨论、评断。选择这样的例证导入“参照物”的概念,引入自然,顺理成章,学生对为什么物理学中要有“参照物”概念感受深刻,并且,学生思维的火花也由此“引燃”,为形成“参照物”的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形成概念的例证选择。
  概念产生于感性认识,但又高于感性认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概念引入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一些程序性较强的例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摒弃事物特殊的、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
  例如,在形成“压强”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演示如下一组实验:
  1.把一支圆珠笔笔尖竖直放在塑料泡沫上,看圆珠笔能否立起。
  2.用一块10牛顿的铁块放在笔尾上,拿开铁块,看圆珠笔能否立起。
  3.把圆珠笔的笔尾放在塑料泡沫上,看圆珠笔是否能立起。
  4.用一块10牛顿的铁块放在笔尖上,拿开铁块,看圆珠笔能否立起。
  比较实验1和2、3和4得出: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比较实验1和3、2和4得出:在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通过上述四个例证的展现,学生很容易悟出,在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从而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定量地描述压力产生的效果而引入了压强。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压强”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了。
  3.运用概念的例证。
  在概念形成的初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往往不全面、不深刻,甚至还存在某些错误的认识,对运用概念分析、解决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不熟悉,因此在概念初步建立起来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概念。一方面要精心设计一些切合学生实际又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变式练习;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典型例证,通过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对概念认识的准确率。例如,在“密度”概念的应用中,学生往往容易用纯数学观点去看待公式ρ=m/v中各量之间的关系,误认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针对这种错误,我们可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与密度概念进行类比,例如到商店去购买某种铅笔,很显然,购买的支数越多付款就越多,但无论买多少支,所付的款数与支数之比(即单价)保持不变,单价与购买的支数和所付的总款数均无关,这就是铅笔价值的反映。与铅笔单价相类比,很容易使学生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虽然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来求得,但它与质量和体积均无关系。
  4.深化概念的例证选择。
  新课教学中,由于受诸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物理概念不可能一下讲深讲透,而是逐层加深、不断扩展的,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应选择一些对比性好且有贯通作用的例证,用一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体系的例证,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如“浮力”一章的复习课中,我选择了这样的习题:某桥墩浸入水下的体积为45m3,问该桥墩所受的浮力是多少?(为零。)通过分析、计算、讨论,学生就会知道:(1)浮力是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作用;(2)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3)压力差是产生浮力的原因;(4)阿基米德定律仅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并未揭示出浮力的實质,即压力差的存在是阿基米德定律的适用条件。
  综上所述,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主要是根据物理概念的特点、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过程来确定。一般的程序是:
  首先,物理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有关物理事物、现象中“漫游”。列举大量的事实,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或进行实验,或组织有关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明晰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达到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掘问题和勤于思考的目的。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准确的、简洁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给出确切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最后,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以及进行适当的练习运用,来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关文信 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新课程校本培训》编委会 编《新课程校本培训》.新华出版社。
  3.钟启泉 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發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必然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不再狭隘。教师既是学生的公仆,又是学生的向导;既是学
期刊
情境式导入语是语文课导入语的常用形式,它通过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感意境,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文采美  唯有文采,才能使客观事物发出美学的光辉;唯有美学的光辉,才能产生美学的震憾。请听某教师在讲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的导入语:“公元1079年,在黄州,在赤壁,一代中国文化名人苏东坡向我们走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
期刊
摘 要:“班級授课制”虽然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实行“一刀切”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实施生物学“分层教学”的依据,是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生物学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生物学 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最近发展区。  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初中教育。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平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应该实在一些,要尽量做到在短短一堂课里,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方法,让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验证,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加强。总之,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务实是课堂教学的手段,而返朴归真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文本 预设 设计 方法 评价  2001年我国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距今已有十个年头了。目前,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
期刊
摘 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信;使用学具,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效率  在应试教育条件下,许多学校采取了时间加汗水的战略,大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学校的教学质
期刊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刻意追求形式之风存在于不少的数学课堂,使得数学教学极具“观赏性”,显示出一派“喜人”的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展示课,教师几乎是使出浑身解数,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层出不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得兴致盎然,学生的参与热情被调动得淋漓尽致,这似乎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已经落到实处了。但形式的背后露出浮华,折射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数学问题少了,思考感悟少了,思维交
期刊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都会遇到一个困惑的问题:怎样才能上一节丰富、高效率的数学课?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也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学生特喜欢涂鸦。但有相当一大部分学校还没落实好美术课,大部分农村学校老师将美术课视为可上可不上的课,甚至称上美术课那不叫上课。农村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类美术竞赛活动,也很少有机会欣赏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一个隐性、长期的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制度下是无法量化的,多年来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出了平、淡、冷,导致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培养被忽视了。  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我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从“激情——怡情——动情——化情——践情”五环节入手,让学生逐渐成长为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