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bei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發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必然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一切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不再狭隘。教师既是学生的公仆,又是学生的向导;既是学生助手,又是学生的朋友。教师只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合作、高效、互动的教学关系,从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就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关键词:构建 新型 师生关系 教学关系 改善 教学环境
  长期以来,陈旧的权威式的师道尊严教育,确立了使命与服从的师生关系,教师处于绝对的权威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猫”和“老鼠”的关系,教师绝不允许学生说半个“不”字,不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教师说一不二,学生惟命是从,师“白”生“白”,师“黑”生“黑”,培养的人才千篇一律。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那种学生视教师为知识的代表、从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扼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旧模式,其弊端日趋显露,这就必然要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促进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革新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交往,构建师生间高效、互动的教学关系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关键。我国学生创新素质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落后的教学方式有关。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加班加点,拼命灌输,而学生则囫囵吞枣、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方式形成的结果是“高分低能”,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机械、呆板的状态,缺乏适应性、应变性和创新性。因此,必须革新教学方式,通过构建高效、互动的教学关系来改善教学环境。
  实践证明,如果能够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采取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将构建师生间新型的教学关系,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应该成为师生共同交流信息和切磋学问的论坛。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师的威严下被扼杀。因此,我们要努力寻求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发展的教学方式,大胆实践合作教学,并把民主性原则融入到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保持一种开放自由的心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探索。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启发引导,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有时片面强调繁琐的练习以及偏重死记硬背,只注重对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自己寻找规律,使学生自己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三、采取师生“对话”的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是教学相长的真谛。
  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张扬、选择性的增加、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更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从“传话”教学走向“对话”教学,把“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提出来,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接受一种好的教育可以挖掘出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为孩子创造一个令他心灵舒展的成长环境,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学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改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茹《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挑战》.《甘肃教育》,2002年,12期,第11页。
  2.王文清《实施创新教育谈》.《甘肃教育》,2002年,12期,第40页。
  3.赵玉琳 管然荣《“扬长避短”与教育创新——兼谈中外教育的差异》.《人民教育》,2003年,12期,第11页。
  4.高桂荣《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人民教育》,2003年,12期,第19页。
  5.梁彩霞《小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1年,第10期,第4页。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以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通过接触自然、社会,运用课堂上学来的数
期刊
一、数形结合的定义  华罗庚先生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这是对数形结合思想所作的非常精辟的描述。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解题中的基本思想,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其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
期刊
摘 要: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学习要一步一步地来,学习历史心急不得,第一要学会整体把握,再就是要学会将所有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类,第三是要学会分析比较,最后要注意善于在课本上做记号和做笔记。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法 事半功倍  进入初中, 历史是必修课之一。学生觉得《中国历史》这门学科难学,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一般来说,初一的考试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列举题、史料分析题、问答题等几种,只要掌握了有针对
期刊
摘 要:学生时代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段。明确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认清和学会的問题,而学习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学习效率的高低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注重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率,就必须认清影响提高学习效率的因素。本文认为,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内在因素;环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基本因素;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
期刊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若把从甲地去往乙地的走路方向称为顺向,则从乙地返回甲地的方向就可以称为逆向。这里所谓的顺向和逆向,指的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方向截然相反的两种顺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成对的知识点,对于它们的认识都存在顺向和逆向思维的过程。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数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数学学习 顺向 逆向  在现实生活中,若把从甲地去往乙地的走
期刊
作文讲评,既是对本次写作活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又为今后作文指明了方向,是一个让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提高作文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很多老师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看到考试试卷上的作文题目,欣喜地发现,这个作文题目我们曾经练过,但同时又马上后悔、感叹没有讲评过,因此,即使练过,你班的作文分数也并不比没练过的班级高。究其原因就是你当时缺少讲评,写得好的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的问题是
期刊
九年制义务数学教学随着教改的深入,教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成就面前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课改存在的一些误区,本文从几个方面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也和同仁交流。  一、重“学”轻“教”,变自主为自由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学必需的数学”,这就强调了在教学互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学实现一种平衡
期刊
当今世界正在迅速变化,教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学教育的目标和价值正开始从关注表层、眼前向深层、长远变革。  新课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针对现状,我们教研组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切入点,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因为指导思想,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我们认为新课改不同于原有的知识教育教学模式,也不应只是加上或减少一些新内容和动手操作的活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检查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提问自然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关键途径。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学会质疑、主动质疑,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又是培养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必须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审视与定位,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的新形象身体力行地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角色 有效备课 主导与主体 评价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