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语文作为一门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培养学生个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这一优势,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中学生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9-02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认知事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正确的思维模式下,对于未知的知识和难题,行为主体可以更快的认识和适应,并有效的掌握事情发展、运作的规律,从而为今后的活动创造出更加有益的前期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从单一的课本中解脱出来,从而系统的学习到全面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中职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求异性属于一种个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其主要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关注过程中,所关注到的不同性和特殊性,个性思维及创造性活动的来源即是求乙型思维,没有求异性思维就难以实现对前人的超越,难以实现创新,在传统中职语文教育中,主要是对学生的聚合思维进行培养,从而对学生的个性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如今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不迷信已有的定论、课本及老师,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反复的个性化的品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允许学生质疑的存在,珍视并保护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支持学生张扬个性,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个体的超越。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也称为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寻出多种答案,从而更为圆满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个性思维中经常使用的形式。通过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可以将那些散乱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串联,对举一反三以及一题多解的效果进行实现,因此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的一种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如在讲授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作品中某些精妙词句的运用提出是否可以替换,可以用哪些词替换,替换后与原作品之间有什么差异等问题,教会学生善于比较,加强分类训练,如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异同,将主题为同一类型的作品进行归类,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挥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思维碰撞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似乎已成为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即是“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也是个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从结论回推,倒过来思考有时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雪生逆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向常规思维的对立面方向发展,树立新思想,创新新形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多种方法,如在讲解一些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作品背景是一部作品的内部神经,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有利于拓展文本,进一步深化其主旨。简单来说就是把文学作品的背景作为基础支撑,以此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如在学习西方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结尾进行逆向思维,通过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认识到结果的必然性和影响因素。
四、促进学生思维具体化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具体化思维是将头脑中抽象、概括的概念、原理等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深化知识,使思维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将一部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引导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的主体思想及相互联系,指导学生明确作品内容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以简明的语言和标题将作品各部分思想要点表述出来,培养学生从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再到具体化的能力,将思维具体化,从而促使学生将个性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
五、结语
对中职学生来说,其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在进行问题思考过程中,几乎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模式,容易钻进死胡同,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的不利,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思维模式的发展,更加轻松的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喜伟,王利,徐芬芬.浅议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3(13):105-106.
[2]韩丽杰.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2(2):44-45.
【关键词】中职语文 中学生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39-02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认知事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正确的思维模式下,对于未知的知识和难题,行为主体可以更快的认识和适应,并有效的掌握事情发展、运作的规律,从而为今后的活动创造出更加有益的前期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从单一的课本中解脱出来,从而系统的学习到全面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中职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思维的求异性属于一种个性思维,也是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性,其主要是指在对事物进行关注过程中,所关注到的不同性和特殊性,个性思维及创造性活动的来源即是求乙型思维,没有求异性思维就难以实现对前人的超越,难以实现创新,在传统中职语文教育中,主要是对学生的聚合思维进行培养,从而对学生的个性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如今中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不迷信已有的定论、课本及老师,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反复的个性化的品读,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作品,从而使学生对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允许学生质疑的存在,珍视并保护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支持学生张扬个性,从而促使学生实现个体的超越。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也称为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寻出多种答案,从而更为圆满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个性思维中经常使用的形式。通过对发散性思维的运用,可以将那些散乱的知识进行一定的串联,对举一反三以及一题多解的效果进行实现,因此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都离不开的一种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非常的重要。如在讲授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针对作品中某些精妙词句的运用提出是否可以替换,可以用哪些词替换,替换后与原作品之间有什么差异等问题,教会学生善于比较,加强分类训练,如比较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的异同,将主题为同一类型的作品进行归类,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挥想象在思维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思维碰撞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对司空见惯似乎已成为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也即是“反其道而行之”,逆向思维也是个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实际中的一些问题从结论回推,倒过来思考有时会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对雪生逆向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向常规思维的对立面方向发展,树立新思想,创新新形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有多种方法,如在讲解一些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先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行介绍,作品背景是一部作品的内部神经,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有利于拓展文本,进一步深化其主旨。简单来说就是把文学作品的背景作为基础支撑,以此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如在学习西方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结尾进行逆向思维,通过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从而认识到结果的必然性和影响因素。
四、促进学生思维具体化
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综合、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具体化思维是将头脑中抽象、概括的概念、原理等与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深化知识,使思维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过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可通过将一部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引导学生找出各部分之间的主体思想及相互联系,指导学生明确作品内容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以简明的语言和标题将作品各部分思想要点表述出来,培养学生从分析综合到抽象概括再到具体化的能力,将思维具体化,从而促使学生将个性思维转化为创新能力。
五、结语
对中职学生来说,其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在进行问题思考过程中,几乎采用的都是同一种模式,容易钻进死胡同,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的不利,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能够促进学生个性思维模式的发展,更加轻松的对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喜伟,王利,徐芬芬.浅议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像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3(13):105-106.
[2]韩丽杰.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成才之路,2012(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