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职业需求不断变更,且青少年正处于职业选择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总结中小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于问题解决的作用,并针对教育意识、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应用三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以期使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合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
一、引言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纵观自信息技术发明以来,其对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引发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是否真的起到了它应有的价值,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应该在什么时机引入教育,又应该在教育中的哪些方面发挥它的影响?
中小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关键期,但由于教师与家长过于重视分数与升学而忽视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导致学生在升入大学或基础教育毕业进入社会后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无措。以升学为学习最终目标的大环境是难以轻易改变的,那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因其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特点与革命性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论述
(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引入是为了实现某一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作为一种学习的支持工具存在[2],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的引入时机
信息技术应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时引入。
(三)信息技术在何处引入
信息技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中使用[2]。还应该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方面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论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规划五阶段理论,15-24岁,是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试验期,是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8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此阶段人们通常会思考“我是谁”“我将来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此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会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远大理想起重要作用。
2.现实需要
21世纪以来,我们已逐步跨入了信息时代,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巨大,新的时代也向各种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尽早的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有助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
教师和家长“唯分数论”的态度,致使学生整日埋头于学业,当学生最终考上满意的学校却骤然失去执着追求的目标,就会变得茫然,对未来没有规划。
(二)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面临的问题
1.意识观念有待提高
实践应该在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分数,阻遏学生除应试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发展。
2.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虽然国家对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有所重视,但对相关项目的投资经费仍然不足,其效果与质量也就大打折扣。缺乏专门的教育网站和该类产品的开发机构,使学生无法搜索到切实有效的学习资源。
3.教学方式多样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职业理念的渗透仅仅通过德育课、劳动课的课本这种纸质资源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且大面积的无差别化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政策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相关文件中没有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整合,以及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管理等问题。
5.教师专业理论与技术有待加强
缺乏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指导老师,教师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且不能有效运用教育资源,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四、信息技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合
(一)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寻找整合点
信息技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的时机应予以重视,并且网络对时间空间的无限制的优点,使得共享资源变得简单快捷。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现实场景,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有趣逼真。
1.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化特点,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可以全球共享,学生不必再拘泥于课本和老师,可以访问相关网站检索,享有国外国内优质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相关产品的开发机构也可以通过网络有偿或无偿的分享成果。
2.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化特点,改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现教学成果,在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中由于安全、经济等因素致使学生无法亲身体验职业流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虚拟的现实场景,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沉浸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育模式观念,提高实效性
1.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特点,完善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指导要求,大力支持相关教学的开展,注意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运用信息技术对学校事务自动管理,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提供支持。
2.利用信息技術数字化特点,改善教育意识观念
利用信息技术便携,快捷,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加大对职业发展规划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深化家校社对职业发展规划理念的认识。
3.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特点,提升教师专业理论与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获得证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反馈,提供不同的资源和指导。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整合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多方配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正确的时机与位置使用信息技术,才能高效发挥其价值,促进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华,潘巧明,郝曼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2):
[2]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74-77.
作者简介:
赵盈燃(1999-),女,汉族,黑龙江大庆,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为教育技术学。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
一、引言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纵观自信息技术发明以来,其对教育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引发了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是否真的起到了它应有的价值,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应该在什么时机引入教育,又应该在教育中的哪些方面发挥它的影响?
中小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关键期,但由于教师与家长过于重视分数与升学而忽视对孩子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导致学生在升入大学或基础教育毕业进入社会后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无措。以升学为学习最终目标的大环境是难以轻易改变的,那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因其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的特点与革命性影响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将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论述
(一)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引入是为了实现某一学科的教学目标,是作为一种学习的支持工具存在[2],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二)信息技术的引入时机
信息技术应在常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时引入。
(三)信息技术在何处引入
信息技术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中使用[2]。还应该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方面使用,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论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1.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规划五阶段理论,15-24岁,是整个职业生涯发展的试验期,是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时期。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2-18岁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冲突,此阶段人们通常会思考“我是谁”“我将来干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此时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会对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远大理想起重要作用。
2.现实需要
21世纪以来,我们已逐步跨入了信息时代,不得不承认信息技术对当今社会影响巨大,新的时代也向各种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尽早的了解社会对职业的需求有助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
教师和家长“唯分数论”的态度,致使学生整日埋头于学业,当学生最终考上满意的学校却骤然失去执着追求的目标,就会变得茫然,对未来没有规划。
(二)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面临的问题
1.意识观念有待提高
实践应该在思想的基础上实现。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分数,阻遏学生除应试知识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发展。
2.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虽然国家对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有所重视,但对相关项目的投资经费仍然不足,其效果与质量也就大打折扣。缺乏专门的教育网站和该类产品的开发机构,使学生无法搜索到切实有效的学习资源。
3.教学方式多样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职业理念的渗透仅仅通过德育课、劳动课的课本这种纸质资源和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且大面积的无差别化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4.政策和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相关文件中没有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整合,以及教育资源分配,教育质量管理等问题。
5.教师专业理论与技术有待加强
缺乏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指导老师,教师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入,且不能有效运用教育资源,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
四、信息技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合
(一)依托信息技术优势,寻找整合点
信息技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引入的时机应予以重视,并且网络对时间空间的无限制的优点,使得共享资源变得简单快捷。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的现实场景,使学生的体验更加有趣逼真。
1.利用信息技术网络化特点,丰富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资源可以全球共享,学生不必再拘泥于课本和老师,可以访问相关网站检索,享有国外国内优质的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资源。相关产品的开发机构也可以通过网络有偿或无偿的分享成果。
2.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化特点,改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现教学成果,在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中由于安全、经济等因素致使学生无法亲身体验职业流程,信息技术可以提供虚拟的现实场景,实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沉浸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教育模式观念,提高实效性
1.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特点,完善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
相关部门应制定具体的指导要求,大力支持相关教学的开展,注意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运用信息技术对学校事务自动管理,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学校应开设专门的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为学生开展职业实践提供支持。
2.利用信息技術数字化特点,改善教育意识观念
利用信息技术便携,快捷,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加大对职业发展规划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其发展的环境,深化家校社对职业发展规划理念的认识。
3.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化特点,提升教师专业理论与技术
教师可以通过网上专业的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获得证书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的反馈,提供不同的资源和指导。
五、结语
信息技术与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整合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多方配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正确的时机与位置使用信息技术,才能高效发挥其价值,促进职业发展规划教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静华,潘巧明,郝曼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策略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22):
[2]钟绍春,张琢,李吉南,钟永江.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07(10):74-77.
作者简介:
赵盈燃(1999-),女,汉族,黑龙江大庆,本科学历,现就职于山东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为教育技术学。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