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要紧跟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充分展现数学教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形结合; 多媒体; 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 主动性
新课标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要以学生为本代替以教材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倡积极创新的精神。这些理念的提出,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坚持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标则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分析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以及思维能力的高低等。教师应根据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练习,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轴即是数形结合的一个良好开头,整数都有各自的确切位置,且令相反数与绝对值等概念得以具体化,也使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更明晰,到学无理数后便得出实数同数轴上的点为一一对应关系,既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又为今后的函数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利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则更能体现出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往往就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这里隐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如:教材中的行程问题、追击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难点。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这一章得以升华,第一次让学生真正觉得数与形的不可分离,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平面上满足函数关系式的所有点的集合,由函数的图像来研究函数的特征,就更具体、更直观、更明了。一方面,利用函数图像来研究函数的特征,另一方面,一个图形也反应了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变化的关系。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中,从三角函数概念的引入到推导三角形的解法和应用,无一不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常借助图形的直观性确定已知元素、未知元素,并发现其关系,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升华。
3.运用新型教学工具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教学工具也多种多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出课本内容,使学生可以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当代教学中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充分地展示不同图形、线段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难度。总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实际引入教学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应当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选取合适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从学生们熟悉的现实情况来引入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学习热情。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在教室固定两点,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障碍的话怎样走最近,并且让学生们实际体会一下。这种通过实际事物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使得问题的引入不再生硬,学生们也不会有陌生感,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更有兴趣,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入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最早,因为初中教学相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更为系统、规范、相较于高中数学知识更为简单、理论化,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相对具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益处。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问题,还能转变学生的惯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升华,在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初中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启发的进行。
6.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记得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或有所突破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任何三根木棒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有学生说可以,也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组,给每一组分发各种长度的木棒,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三角形,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会发现原来不是任意三根木棒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就会感到很惊奇。这时再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讨论发现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最后教师对学生们发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们通过自己切实参与学到的知识,必然会有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进行灵活运用。
7.培养学生猜想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初中生都比较早熟,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较过去的初中生更强。而猜想正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要怕猜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提问:平面上共有A、B、C、D四个点,且任何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面,问最多能画几个圆?如果四点都在一个直线上,又能画多少个圆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并得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8.结合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进而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在数学中涉及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可以先展示几个与圆有关的几何图形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概念画一个圆,并连接圆上的任意四个点得到相应角,找出有多少个圆周角,看谁连的多、连的快,最后讲解圆周角的证明方法,和学生讨论圆周角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推理论证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需要相关教师和学校共同关注,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形结合; 多媒体; 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 主动性
新课标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提出了要以学生为本代替以教材为本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新技术,提倡积极创新的精神。这些理念的提出,改变了过去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学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思辨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我们一定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找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下面,笔者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坚持以学生为本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以课本为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标则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本,发扬以人为本的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只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新课标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了解分析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处理问题方式的差异以及思维能力的高低等。教师应根据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特征,实事求是地为学生安排相应的练习,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在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轴即是数形结合的一个良好开头,整数都有各自的确切位置,且令相反数与绝对值等概念得以具体化,也使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更明晰,到学无理数后便得出实数同数轴上的点为一一对应关系,既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又为今后的函数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利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则更能体现出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往往就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这里隐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如:教材中的行程问题、追击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工程问题、浓度问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难点。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这一章得以升华,第一次让学生真正觉得数与形的不可分离,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平面上满足函数关系式的所有点的集合,由函数的图像来研究函数的特征,就更具体、更直观、更明了。一方面,利用函数图像来研究函数的特征,另一方面,一个图形也反应了量与量之间的相互变化的关系。在“解直角三角形”一章中,从三角函数概念的引入到推导三角形的解法和应用,无一不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时,常借助图形的直观性确定已知元素、未知元素,并发现其关系,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是对数形结合思想的一种升华。
3.运用新型教学工具
现在科技飞速发展,教学工具也多种多样,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生动地展现出课本内容,使学生可以更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当代教学中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充分地展示不同图形、线段之间的关系,降低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难度。总之,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结合实际引入教学
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应当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选取合适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从学生们熟悉的现实情况来引入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有学习热情。如在讲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在教室固定两点,让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障碍的话怎样走最近,并且让学生们实际体会一下。这种通过实际事物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使得问题的引入不再生硬,学生们也不会有陌生感,在下面的学习中能够更有兴趣,也可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引入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最早,因为初中教学相对于小学数学知识更为系统、规范、相较于高中数学知识更为简单、理论化,所以在初中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相对具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益处。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教学问题,还能转变学生的惯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升华,在初中数学的合作学习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教学对学生因材施教的进行,同时也有利于初中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启发的进行。
6.增加师生互动机会
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不再单纯地进行知识灌输,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课堂的乐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记得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或有所突破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选择一些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自己进行讨论研究,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节时,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任何三根木棒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回答,有学生说可以,也有的学生说不一定。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组,给每一组分发各种长度的木棒,让学生们自己组成三角形,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会发现原来不是任意三根木棒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就会感到很惊奇。这时再引导他们进行思考为什么会这样,通过讨论发现组成三角形三边的条件,最后教师对学生们发现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学生们通过自己切实参与学到的知识,必然会有深刻的印象,并且能够进行灵活运用。
7.培养学生猜想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初中生都比较早熟,想象力和创新力也较过去的初中生更强。而猜想正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需要的一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多思考、不要怕猜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圆的教学中,提问:平面上共有A、B、C、D四个点,且任何三个点都不在一条直线上面,问最多能画几个圆?如果四点都在一个直线上,又能画多少个圆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实践,并得出最终结果。这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8.结合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初中数学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进行观察、实验、验证和交流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学会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进而在实践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例如,在数学中涉及圆周角定理的证明时,可以先展示几个与圆有关的几何图形导入课题,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概念画一个圆,并连接圆上的任意四个点得到相应角,找出有多少个圆周角,看谁连的多、连的快,最后讲解圆周角的证明方法,和学生讨论圆周角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和推理论证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增进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初中数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未来学习的重要基础。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需要相关教师和学校共同关注,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实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善,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