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继红,男,1966年6月出生,1991年6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员,现为静宁一中生物高级教师,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中学生物骨干教师,静宁县教育学会理科综合研究会副理事长,静宁一中教导主任。2011年先后被分别授予“平凉市名师”和“陇原名师”荣誉称号。
从求学到工作,从普通老师到教导主任,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学时,他尽职尽责,让阳光雨露洒满每个学生的心头;管理时,他把热情投入每个细节,让和谐融入教职员工的生活。
21年的风风雨雨,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微笑也有泪滴,但他还是一路坎坎坷坷走了过来。
他就是静宁一中的教师,王继红。
驻守讲台只为“爱教育”
1996年,他大学毕业报道时,教育局局长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教育是一个艰辛而又平凡的工作,需要终生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很小的成就。你有什么想法?”他没有作丝毫的犹豫:“我服从组织安排,愿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一定会从基础做起,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这样他踏上了从事教育的征程……
“一个教师最大的追求是桃李满天下”、“当学生超过了老师,这不是老师的悲哀,而是幸福”,在他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这样的教学期望和心得体会。
正是如此,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消磨他昔日的激情,他一方面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努力践行着一个教师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进入静宁一中以来,他一直担任着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多次担任高三年级主任。他无怨无悔、辛勤付出,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即便这样,他依然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他挤出工资的一部分,订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实时了解所带科目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充电,锐意进取,这样就使他可以及时了解到外界的最新信息,而不至于成了井底之蛙。
他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和艺术来学习和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写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章。
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学期坚持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积极培养尖子生,更加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主动资助贫困学生。在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所带班级多次评为校“文明班级”和“优秀班集体”。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别人都经商了,你为什么还待在农村?”“朋友下海了,让你去帮他,你为什么不去?”二十年来,无数个这样的问题都在考验他的意志。但每每此时,他都只是微笑着摇头不语,身为教师就意味着寂寞与贫穷。
“因为我爱教育,爱学生!”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这是句朴实但却能震撼人心的话。
他明白,自己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教师,他也深深明白农村的孩子和教育到底需要什么。从他的笑容里,我们能看出他精神上的富有,他有期盼,他有追求。
“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二十年来,他读懂了学生眼中的渴望,因此,他每一次备课都是那样的认真,即使这节课他备了十几年;他明白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每一次作业他都批改得那样细致,即使这本作业的主人是那样的漫不经心。当别人问他为什么那么执著时,他总是笑着说:“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他“厚德载物”的崇高理想,他在普通的岗位中孕育出了满园的桃李芬芳。
王继红认为,对学生应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同时又要对学生充满关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他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1997年,他班上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几度要辍学,作为班主任,他经常找该同学谈心,到她家走访了十几次,找她父母沟通,并想方设法为她筹集学费,终于这名学生回到了学校并顺利读完了高中,在当年高考中获得全县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重点大学录取。
2004年,有一名同学以前在县内外多所中学就读,都因调皮被学校劝退,后转入王老师所带的班上。很多老师说,这个学生是无法教育的,父母也对其失去信心,甚至为此而闹离婚。这位同学来到王老师所带班级之后,刚开始还是经常不上早读,不上晚自习,在宿舍睡懒觉,经常和县城的几个朋友出去游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王老师开始找他谈心,早读前到寝室叫他起床,还经常和该学生的父母商谈教育孩子的办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位同学有所好转了,不再外出闲逛,懒觉也睡得少了,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久后,他变成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后来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其父母非常高兴,特意到王老师家中致谢,深情地说:“王老师,是您挽救了我们的家庭,是您挽救了我们的儿子,我们真的不知怎么感谢您。”
“真爱自暖人心,付出总有回报”。他的执著和认真,使他在当地拥有了良好的声誉,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分到王老师的班上,那是一种莫大的福分。
二十年教坛结硕果
由于喜欢教育,所以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全身心扑在教学上。他先教初中生物,后教高中生物。他辅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成绩斐然,如在全国生物联赛中,几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学标兵”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获得“平凉市高考指导教师优秀奖”。
作为静宁县教育学会理科综合研究会副理事长、平凉市学科带头人和甘肃省中学骨干教师,他一直是静宁一中高考把关老师。他多次在省、市高考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或中心发言,在全省上观摩课、公开课,在一次课堂赛讲活动中,获得全省一等奖,多次在静宁县上公开课,还为静宁县的高中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多次担任全县“教学新秀”、“教学能手”优质课大奖赛评委,在县、市生物教学界有一定的声誉。
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王继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持了省、市研究课题《农村中学生物学习标准与教学评价研究》,和本校教师合编校本教材一部。他积极钻研电脑知识,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工作。他不仅自己掌握并能自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而且积极组织和带领全组人员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做多媒体课件,他所制作的《生物的进化》课件获得市一等奖。
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在国家级重点刊物《生物学通报》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野生鸡腿菇驯化栽培》深受省内外同行好评。课题研究获省、市级奖励共4个,其中《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策略的实践探讨》获甘肃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虽有硕果累累,但王继红深知“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育永远没有句号。课堂上,王继红执著而又坚毅的背影始终如一;在学生前,他像一个将军,意气风发,和学生一道心装梦想,怀揣壮志,越过曲折的道路,向着光明的前途进军。
编辑:陈富祥
从求学到工作,从普通老师到教导主任,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学时,他尽职尽责,让阳光雨露洒满每个学生的心头;管理时,他把热情投入每个细节,让和谐融入教职员工的生活。
21年的风风雨雨,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微笑也有泪滴,但他还是一路坎坎坷坷走了过来。
他就是静宁一中的教师,王继红。
驻守讲台只为“爱教育”
1996年,他大学毕业报道时,教育局局长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教育是一个艰辛而又平凡的工作,需要终生的努力才有可能获得很小的成就。你有什么想法?”他没有作丝毫的犹豫:“我服从组织安排,愿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一定会从基础做起,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这样他踏上了从事教育的征程……
“一个教师最大的追求是桃李满天下”、“当学生超过了老师,这不是老师的悲哀,而是幸福”,在他的日记本里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这样的教学期望和心得体会。
正是如此,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并没有消磨他昔日的激情,他一方面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努力践行着一个教师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进入静宁一中以来,他一直担任着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多次担任高三年级主任。他无怨无悔、辛勤付出,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十一点才回家,每天和学生在一起。即便这样,他依然勤奋好学、笔耕不辍,他挤出工资的一部分,订阅了大量的教学资料,实时了解所带科目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充电,锐意进取,这样就使他可以及时了解到外界的最新信息,而不至于成了井底之蛙。
他把班主任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和艺术来学习和研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写过一些有价值的文章。
他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每学期坚持家访,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积极培养尖子生,更加关心和爱护学困生,主动资助贫困学生。在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他所带班级多次评为校“文明班级”和“优秀班集体”。他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别人都经商了,你为什么还待在农村?”“朋友下海了,让你去帮他,你为什么不去?”二十年来,无数个这样的问题都在考验他的意志。但每每此时,他都只是微笑着摇头不语,身为教师就意味着寂寞与贫穷。
“因为我爱教育,爱学生!”他的日记里这样写道——这是句朴实但却能震撼人心的话。
他明白,自己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教师,他也深深明白农村的孩子和教育到底需要什么。从他的笑容里,我们能看出他精神上的富有,他有期盼,他有追求。
“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二十年来,他读懂了学生眼中的渴望,因此,他每一次备课都是那样的认真,即使这节课他备了十几年;他明白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每一次作业他都批改得那样细致,即使这本作业的主人是那样的漫不经心。当别人问他为什么那么执著时,他总是笑着说:“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他在平凡的工作中实践着他“厚德载物”的崇高理想,他在普通的岗位中孕育出了满园的桃李芬芳。
王继红认为,对学生应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同时又要对学生充满关爱,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他的教学生涯中留下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
1997年,他班上有一名学生,因家庭贫困,几度要辍学,作为班主任,他经常找该同学谈心,到她家走访了十几次,找她父母沟通,并想方设法为她筹集学费,终于这名学生回到了学校并顺利读完了高中,在当年高考中获得全县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重点大学录取。
2004年,有一名同学以前在县内外多所中学就读,都因调皮被学校劝退,后转入王老师所带的班上。很多老师说,这个学生是无法教育的,父母也对其失去信心,甚至为此而闹离婚。这位同学来到王老师所带班级之后,刚开始还是经常不上早读,不上晚自习,在宿舍睡懒觉,经常和县城的几个朋友出去游逛。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王老师开始找他谈心,早读前到寝室叫他起床,还经常和该学生的父母商谈教育孩子的办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这位同学有所好转了,不再外出闲逛,懒觉也睡得少了,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久后,他变成了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后来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其父母非常高兴,特意到王老师家中致谢,深情地说:“王老师,是您挽救了我们的家庭,是您挽救了我们的儿子,我们真的不知怎么感谢您。”
“真爱自暖人心,付出总有回报”。他的执著和认真,使他在当地拥有了良好的声誉,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如果能分到王老师的班上,那是一种莫大的福分。
二十年教坛结硕果
由于喜欢教育,所以他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全身心扑在教学上。他先教初中生物,后教高中生物。他辅导学生参加生物竞赛,成绩斐然,如在全国生物联赛中,几名同学获得一等奖,他多次被评为全县“教学标兵”和“先进教育工作者”,获得“平凉市高考指导教师优秀奖”。
作为静宁县教育学会理科综合研究会副理事长、平凉市学科带头人和甘肃省中学骨干教师,他一直是静宁一中高考把关老师。他多次在省、市高考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或中心发言,在全省上观摩课、公开课,在一次课堂赛讲活动中,获得全省一等奖,多次在静宁县上公开课,还为静宁县的高中期中、期末考试命题,多次担任全县“教学新秀”、“教学能手”优质课大奖赛评委,在县、市生物教学界有一定的声誉。
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王继红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主持了省、市研究课题《农村中学生物学习标准与教学评价研究》,和本校教师合编校本教材一部。他积极钻研电脑知识,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工作。他不仅自己掌握并能自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而且积极组织和带领全组人员学习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做多媒体课件,他所制作的《生物的进化》课件获得市一等奖。
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在国家级重点刊物《生物学通报》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野生鸡腿菇驯化栽培》深受省内外同行好评。课题研究获省、市级奖励共4个,其中《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策略的实践探讨》获甘肃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虽有硕果累累,但王继红深知“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教育永远没有句号。课堂上,王继红执著而又坚毅的背影始终如一;在学生前,他像一个将军,意气风发,和学生一道心装梦想,怀揣壮志,越过曲折的道路,向着光明的前途进军。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