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阅读水平直接决定着语文素养的高低。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处于被忽视地位,教师采用机械的讲读,使得学生认为原本文质兼美的文章只不过是主题思想、段落大意等生硬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字堆砌,并没有真正读懂文字,也就无法从中获取审美、情感的全面发展。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要改变这种灌输式阅读教学模式,贯彻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创造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文字美,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将阅读与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快乐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阅读只会让阅读更加枯燥无味,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问题吸引。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巧妙地设计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为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阅读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的阅读活动。
2.图片刺激。图片是重要的信息承载体,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这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展开富有兴趣的阅读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并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与文本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等,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音乐渲染。将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可以让枯燥静止的文本焕发生命的活力。用音乐可以带给学生身体上的放松与心灵上的启迪,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可以激起学生对文本强烈的阅读动机与行为。
二、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思考伴随整个认知活动。閱读活动也是如此,只读不思,理解只会浮于表面,只思不读同样无法获取有用信息,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也就无法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给予启发与诱导,将学生的阅读引入深入,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实现创造性阅读。
1.学生理解肤浅时提问,以延伸学生的认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是限于文字表面层次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与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透过事物表象,展开富有深度与广度的阅读,以实现真正的理解。
2.学生理解错误时提问,实现正确的解读。学生受生活阅历与知识基础的限制,尤其是一些文章创作年代、写作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无法正确理解,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与看法。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并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所以,教师应以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进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来展开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3.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出现不同见解时,教师不要轻易肯定与否定,而是要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不同观点与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三、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堂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阅读空间,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利于学生浓厚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重视课外阅读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语文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在搞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教材上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充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来,在课外阅读中增知识、长才干、求发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课外阅读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需要教师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与阅读需求,制定长远的计划,让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督促与检查。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笔记、摘抄精彩语句段落、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平台。
总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贴近学生实情有效展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统一。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有一个稳定的提高。
(责编 张翼翔)
一、将阅读与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快乐阅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阅读只会让阅读更加枯燥无味,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问题吸引。初中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来巧妙地设计问题,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为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思维集中于阅读活动中,从而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主线来展开主动的阅读活动。
2.图片刺激。图片是重要的信息承载体,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这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展开富有兴趣的阅读活动。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并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收集与文本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等,以此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音乐渲染。将音乐与文字结合起来,可以让枯燥静止的文本焕发生命的活力。用音乐可以带给学生身体上的放松与心灵上的启迪,使原本枯燥无味的阅读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从而可以激起学生对文本强烈的阅读动机与行为。
二、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思考伴随整个认知活动。閱读活动也是如此,只读不思,理解只会浮于表面,只思不读同样无法获取有用信息,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也就无法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给予启发与诱导,将学生的阅读引入深入,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实现创造性阅读。
1.学生理解肤浅时提问,以延伸学生的认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因此,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只是限于文字表面层次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再次思考与思维,进而使学生能够透过事物表象,展开富有深度与广度的阅读,以实现真正的理解。
2.学生理解错误时提问,实现正确的解读。学生受生活阅历与知识基础的限制,尤其是一些文章创作年代、写作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无法正确理解,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观点与看法。此时,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并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所以,教师应以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进而使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来展开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3.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出现不同见解时,教师不要轻易肯定与否定,而是要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不同观点与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三、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广泛阅读
课堂阅读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阅读空间,使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阅读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更加利于学生浓厚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重视课外阅读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语文教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教师要坚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在搞好课堂阅读教学的基础上,以教材上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充分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来,在课外阅读中增知识、长才干、求发展。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课外阅读也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需要教师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与阅读需求,制定长远的计划,让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阅读。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督促与检查。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笔记、摘抄精彩语句段落、开展读书交流会等,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检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序而有效地展开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阅读的重要平台。
总之,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要贴近学生实情有效展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统一。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有一个稳定的提高。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