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的三个关键字浅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醉翁亭记》现为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里的一篇文言文,虽为古典名篇,广为传诵,但鄙人仍想为该篇名作做些“老调重弹”(其实是近三十载的一线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并以此为契机“抛砖引玉”,让广大师生“重温经典,再现辉煌”,也是经典国学在当前时期我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诉求。
  关键词 醉;乐;也
  中图分类号:G613.5,K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5-0183-01
  “醉”“乐”“也”是《醉翁亭记》中的三个关键字。文章正是以“醉”为中心、以“乐”为线索、以“也”层层迭进,来布局谋篇,结构全文的。
  先说“醉”。此字在文中出现过六次。作者所写的中心人物是太守“醉翁”,即作者自己,这个人物游乐的中心场所是醉翁亭(首段明写,其余各段暗写)。为什么说“醉”字是文章的中心呢?这还得从欧阳修当时的政治遭遇说起。
  公元1045年,即庆历五年,当范仲淹、富弼、杜衍等由于保守派的诬告、陷害而革职时,欧阳修曾因上疏力争,被保守派横加罪名,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即庆历六年,便作《醉翁亭记》,并写了五言古诗《题滁州醉翁亭》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
  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雨檐前。
  流入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岂不美丝竹,丝竹不胜繁。
  所以屡携酒,远步就潺湲。
  野鸟窥我醉,溪云留我眠。
  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
  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
  这首诗向我们透露,他明知“四十未为老”,却偏要自号“醉翁”。后来,欧阳修在给朋友的一首诗中也曾说道“我昔被谪居滁山,名虽为翁实少年。”想当初“我”被贬到滁州的时候,虽然自称是醉翁,实际不过是个少年郎啊!
  《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醉”,一个是“乐”。他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作者说自己来这亭子与朋友们饮酒,喝一点点酒醉了,难道是心里贪杯,却没有贪杯的本事?不是,作者告诉我们,他是被滁州美丽的风景醉倒了。我饮酒的本意并不是贪杯,我贫恋的是眼前的美景,这喜悦藏在心里,这醉意浮现在酒中,酒不过是为我欣赏美景而助兴的啊。
  所以,作者是因为美景而醉倒而喜悦。可是,醉则醉矣,作者为什么要称自己为“醉翁”呢?要知道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的欧阳修才不过刚刚四十岁,不惑之年,称翁,称老头子实在是太早。有人可能会说,这也不奇怪,苏轼就曾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词句,当时的苏轼四十岁任密州知州不也是自称老夫吗?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他希望自己一醉方休,忘记一切,包括自己的年龄。“饮少辄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能同其乐”,以及太守自谓“醉翁”也好,太守命名此亭为“醉翁亭”也好,其“醉”字都有隐含陶醉山水的深情,即寓政治上的失意之心情于山水,从而忘记仕途的曲折与艰险。看来,欧阳修这个醉翁并没有完全醉倒,他的头脑非常清醒,只不过他自己不愿意醒来罢了!他之所以喝酒之所以要醉倒,只不过是为了忘记世间万物,忘记所有的烦恼,甚至不愿意记得自己的年龄,因为不仅是山间的花朵。就连人世间也未必都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这个“醉”字,真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作者抑郁的情怀,蕴含着文章的主题。
  再说“乐”。秦牧在《散文创作谈》(1979年6期《作品》)中说:“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那一切材料统一起来,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醉翁亭记》虽然时而描绘山色,时而摹拟水声,时而披露人情,但因有思想感情(即“乐”,醉中之乐)的红线贯穿始终,那一颗颗“散珠”便组成了真正有艺术价值的“项链”。文中用了十个“乐”字:第一段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之乐;第二段写“四时之景”,是表现欣赏之乐;第三段写游人,是显示“宴饮之乐”;第四段的“达到”了高潮,既有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更有太守之乐。文章乐因景生,因乐而抒情,即用自然和生活的七色彩锦织成绚丽斑斓的画卷,用思想感情的红线串连起珍珠碎玉,构成形散神聚、中心明确的妙文。这个“乐”字,集中表现了作者所谓“与民同乐”的情趣,反映了封建士大夫官场失意,寄情山水,借以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
  后说“也”。《醉翁亭记》用了二十一个“也”,但读起来丝毫不感到平板单调,反而像问答唱和一样,“前者呼,后者应”,高下抑扬,极富于抒情意味。每一个“也”字,自成一个层次,表明一个意思,使文章脉络分明、条理清楚。“也”字回环反复,语气舒缓,加強了音乐性和抒情气氛,使文章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第一个“也”字与后面的“也”字比,用法不尽相同。前人说:“此‘也’字与下若干‘也’字不类,乃半句歇后语气。”文章是用第一个“也”字来呼起下文的。这样前呼后应,一贯到底,苏询赞美欧阳修的散文:“条达疏畅”和“容与闲易,无艰难劳苦之态。”(意思是欧文写得明晰流畅,轻快从容,显得毫不费力的样子。)融抒情、写景和叙事于一体,文笔非常简洁,善于概括,而不失之笼统,只须一二字,便可以取得形神兼备的效果,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气势。总之,这个“也”字的运用,既使文章妙趣横生,又使文章层层推进,其作用不可低估。
其他文献
利益衡量的立法运用扩展或改变了立法者的逻辑思维及其推理结构。虽然利益衡量是环境立法过程开展实质衡量的必要选择,但其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环境立法过程
山西是我国的铝土矿大省,但浅部铝土矿资源的日益枯竭,煤下铝的勘查开发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山西铝土矿已有资料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山西煤下铝勘查和开发方面
新近的国际法委员会第六十九届会议初步通过了“国家官员外国刑事管辖豁免”第7条草案,该条款将种族灭绝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种族隔离罪、酷刑、强迫失踪依次列入了职能
“武汉疫情物资分配”事件再次揭露了中国积重的慈善渎职和腐败现象,迫切呼吁着慈善监督体系的补强和完善,因而将慈善监督纳入到公益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对现行政府监督制度的
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从历史角度去追溯中华民族“一体”,可以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各时期的发展轨迹。严复译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的影响,体现在自由意志传达和
面孔生命性知觉是指区分真实面孔和人工面孔的适应性能力。近年来,研究者利用行为学实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脑成像等方法考察面孔生命性知觉的影响因素和加工机制。眼睛及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地理视频资源的教学价值受到高中地理教师肯定.本文以自然灾害案例为出发点,通过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探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
新外语是新文科的一个分支。新外语不是在原来英语专业、翻译专业和公共英语中加进新课程或采用新方法,而是追求新理念、新结构和新体系。新理念是从学科发展导向转移到社会
优势视角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正式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取向,随着优势视角这一新型的社会工作理论模式不断发展,也引起了国内社会工作者们的广泛关注。主要介绍了优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组织实施微探究教学,本文就“作者简介”这一微问题的探究实施做简单的例谈,以期各位方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