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內容提要:后进生的转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以诚相待,以耐心对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就能使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耐心
大家都说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越品越觉得说的有道理。班级是一个集体,而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动、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的地方,都需要管理。一个班级管理者,就如同一个乐队指挥,指挥各种乐器协调行动,才能奏出悦耳的乐章。可是无论你怎样的尽心竭力,班级中总是会有后进生出现,他们就如同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如何转化他们,使之融入整体,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真正能体现工作艺术的所在。针对后后进生的转化,我认为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一些同学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语句:“我们的老师是“阴阳脸”,面对学习好的学生的时候那是笑容满面。可一转向我们这些差生,他的脸就阴了。”这是差生的感叹,可细细想来,这样的现象也确实存在。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责任心,我们每个老师,都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在思想上的后进生,我们也试图转化。但在数次努力、数次失败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心平气和呢?对于那些苦口婆心仍不奏效的学生,对于那些尽心竭力但成绩仍不见起色的学生,是不是就有了这样的行为:私下里抱怨学生笨,“朽木不可雕”。平常的言语中也就夹杂着挖苦、讽刺?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不争气,老师越来越没耐性,到最后完美的的改造计划以泡汤而告终。对于这,我们办公室的几位同事是深有体会,听听每天的抱怨声,就知道这些后进同学把我们的老师“折磨”成什么样了。但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毕业十几年,一直从事数学教学的王老师,人家老先生每天不紧不慢,不发牢骚不抱怨,学生成绩还挺好,尤其是那几个后进生,语文还弄不了及格呢,数学居然能弄七八十分,这不得不让人称奇。奇怪之余,不免要讨教,得到的答案是“你得意识到,那几个孩子的智力确实不如大家,你再催他,逼他,也无济于事。鼓励他,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进步。有进步,就表扬他,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就会有大的进步了。”听君一席话暗自思量,我们比人家差在哪呢?开始时,也是信心满满的去转化他们,可是收效甚微时,或者是没有看到成效时,我们也就没了耐心。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慢,别着急,努力就行;有的学生天生好动,自觉性差,偶尔会犯点小错误,别生气,改错就行。有个正确的心态,就会心平气和的、想方设法地对他们进行转化了。
二、以诚相待促其转化
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风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为了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以耐心对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
对于小学的学生,进步极不稳定,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更是需要耐心。他们虽然年龄还小,但性格各异,良莠不齐,把他们看得简单或复杂都与实际不符,更不能以老眼光去看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的学生,须知“后进生”的“后进”有一个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转化也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融三尺之冰也非一朝一夕。只有坚信他们是可塑的,用热情打动,用温情感化,用耐心转变,用信心等待,用欣赏推动,用激励促进,以帮助他们“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避其短”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决不奢望“一蹴而就”。对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深入调查反复的原因,即使学生真的“旧病复发”,也要不急躁,不嫌弃,屡教不改也不要灰心,用信任,使“脱僵的野马”回归正道,使离群的大雁重新归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耐心
大家都说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越品越觉得说的有道理。班级是一个集体,而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动、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的地方,都需要管理。一个班级管理者,就如同一个乐队指挥,指挥各种乐器协调行动,才能奏出悦耳的乐章。可是无论你怎样的尽心竭力,班级中总是会有后进生出现,他们就如同乐章中不和谐的音符,如何转化他们,使之融入整体,是班主任工作中很重要的内容,也是真正能体现工作艺术的所在。针对后后进生的转化,我认为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正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在一些同学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语句:“我们的老师是“阴阳脸”,面对学习好的学生的时候那是笑容满面。可一转向我们这些差生,他的脸就阴了。”这是差生的感叹,可细细想来,这样的现象也确实存在。这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责任心,我们每个老师,都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在思想上的后进生,我们也试图转化。但在数次努力、数次失败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心平气和呢?对于那些苦口婆心仍不奏效的学生,对于那些尽心竭力但成绩仍不见起色的学生,是不是就有了这样的行为:私下里抱怨学生笨,“朽木不可雕”。平常的言语中也就夹杂着挖苦、讽刺?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不争气,老师越来越没耐性,到最后完美的的改造计划以泡汤而告终。对于这,我们办公室的几位同事是深有体会,听听每天的抱怨声,就知道这些后进同学把我们的老师“折磨”成什么样了。但是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毕业十几年,一直从事数学教学的王老师,人家老先生每天不紧不慢,不发牢骚不抱怨,学生成绩还挺好,尤其是那几个后进生,语文还弄不了及格呢,数学居然能弄七八十分,这不得不让人称奇。奇怪之余,不免要讨教,得到的答案是“你得意识到,那几个孩子的智力确实不如大家,你再催他,逼他,也无济于事。鼓励他,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进步。有进步,就表扬他,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久而久之,就会有大的进步了。”听君一席话暗自思量,我们比人家差在哪呢?开始时,也是信心满满的去转化他们,可是收效甚微时,或者是没有看到成效时,我们也就没了耐心。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接受新知识慢,别着急,努力就行;有的学生天生好动,自觉性差,偶尔会犯点小错误,别生气,改错就行。有个正确的心态,就会心平气和的、想方设法地对他们进行转化了。
二、以诚相待促其转化
与好学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风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这是指后进生犯错之后,班主任采取的教育态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好,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好话”,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为了帮助后进生找回自信,我试着吸收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让他们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克服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就好在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不是一文不值,产生班主任相信我,我也一定要做好的想法。
三、以耐心对待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
对于小学的学生,进步极不稳定,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更是需要耐心。他们虽然年龄还小,但性格各异,良莠不齐,把他们看得简单或复杂都与实际不符,更不能以老眼光去看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的学生,须知“后进生”的“后进”有一个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转化也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融三尺之冰也非一朝一夕。只有坚信他们是可塑的,用热情打动,用温情感化,用耐心转变,用信心等待,用欣赏推动,用激励促进,以帮助他们“长其善,救其失,扬其长,避其短”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决不奢望“一蹴而就”。对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深入调查反复的原因,即使学生真的“旧病复发”,也要不急躁,不嫌弃,屡教不改也不要灰心,用信任,使“脱僵的野马”回归正道,使离群的大雁重新归队。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