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sm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上世纪德国最先提出了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教育理念,这与传统意义上以操作为基本的教学思路有一定差别,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对学生岗位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现如今,职业能力教育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论,比如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等,在设计课堂活动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目,从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创新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职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134-01
  成立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本质目的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同时,当代社会网络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虽然其教学内容和传统课程有很大差别,但是其重要价值不可忽视。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学生接触网络的入门,要想发挥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需要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抛开计算机等级证书等的影响,真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和操作技巧,否则传统的授课模式只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应试心理,而缺乏计算机专业素养,很难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知识财富,因此,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转向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的教育理论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本质目的。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1.课程设置重合
  新时期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推广,并且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已经渗透到了中小学教育中,很多计算机中常用的软件如word文档、电子表格处理Excel、演示文稿Powerpoint等学生在大学以前就已经有了最基本的掌握,这一现状造成很多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与中小学教学产生冲突,这样重复性教学课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教学资源,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生源地域不一的因素,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层次不齐的现象。另外,计算机信息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更新过程中,而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较好的与时俱进,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等都有些落后。
  2.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作为教学和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主要发挥引导、点拨的作用,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多是采用上机操作和理论讲解的形式,整个过程仍然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机械被动的听,甚至部分老师完全根据教材内容讲述,课堂成为变相的“朗读”,这种枯燥乏味的计算机课堂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计算机教学目标,更别提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提高职业能力了。
  3.评价体制不完善
  计算机基础教学虽然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所开设的、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是其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专业课,虽然计算机基础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但是并没有得到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这就使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后评价体系没有完善的条例、更没有应有的威严。在计算机教学侧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评价体系应更侧重对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经过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开展课后评价工作,也很少有高职院校拥有完善的、健全的课程评价体系,而仅仅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这样一来加剧了课堂死记硬背、机械教学的现象,完全偏离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初衷。
  二、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作用与地位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结合,要注重课程的交叉融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具有认知和创造的理念,这是高职院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提出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基础教育为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为学生提高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职业能力,从字面上来看主要是培养学生今后的工作能力,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但是广义上来看,职业能力具有多样的理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内涵是:“职业技术”、“职业潜力”、“职业理论”、“职业环境下的综合素质”等,而这篇文章在叙述过程中,主要涉及到职业能力中包含的关键能力、专业能力以及基本能力这三大方面:首先关键能力会涉及到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拓展、获得书本以外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巧,是创新思维、开拓视野的关键,除此之外关键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社会交际中的必备品质;其次是专业能力,就是指学生在系统性的课程教学中或者长时间的实践工作中,所获得的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这将成为学生计算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将成为未来就业中获得与计算机有关岗位的基础;最后是基本能力,是指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思考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基础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解决的最基础的问题,而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引导,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并需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教学模块的构建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使现代人才与时俱进、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借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提高未来职场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模块法”以及“竞赛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模块法”主要是将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类型的不同进行分类,以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将平时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技术要求分为基础项、拔高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对学生开展教学工作,这样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和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符合“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主义理论;另外,为了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和职业能力完美融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情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划分为若干个模块,使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不同的模块,设立与实际岗位对口的技术练习,教师还可以在模块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对不同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基础较好的同学之间形成交流团队、共同促进,使程度中等的学生也形成团队,在教师的专门指导下,克服学习中的障碍,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组成团队,促使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同时为了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可以通过组外合作的方式,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坐到一起相互交流,俗话说“寸有所短、尺有所长”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彼此身上找到亮点和启发。这样学生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水平、锻炼了职业能力。
  “竞赛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同时技能竞赛作为评价一所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依据,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发展起着很大导向作用,技能竞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走进现实生活,将各项计算机操作融合在技能竞赛中,使其成为反应行业动态、工艺要求的综合体。首先,组织技能大赛要以锻炼技能为核心,促进实践教学。其次,建立科学的竞赛测试体制;第一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模拟课堂技能竞赛模式,主要包括竞赛常态化体制以及拓展竞赛内容和丰富竞赛形式;建立竞赛常态化机制,是将竞赛模式融入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使竞赛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和认可,创设一个就职氛围,使学生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拓展竞赛内容,是为了提高竞赛水平,拓展竞赛思路。丰富竞赛形式,是为了提高会计技能测试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第二要建立完善的技能竞赛测试档案,以实现对学生竞赛过程的监管;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专业学习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日后学习中抓住难点,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教师了解本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性格实施因材施教,及时了解到教学成果之后,查漏补缺,再进行针对性、有目的的讲解。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建设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课题,找到一条最有效的教学途径需要教师反复摸索。不断进步,技能大赛仅是其中一项,为了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2. 改变教学方法
  首先,促使课堂教学趋向职业化;对于计算机课堂教学来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尤为关键,如果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类别设立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相信可以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这是提高其职业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其次,促使教学方法任务化;计算机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中很多专业知识都需要依靠实际操作来完成,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理念,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势在必行。根据计算机教学的特质,教师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比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它主要以多样化的教学任务为载体,并通过教师科学合理的安排,将其与教学内容完美结合,借助目标的强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生能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会必要的知识理论和实践操作,因此这一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模块法”教学中。
  最后,对课堂评价体系进行适当调整;计算机课堂评价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第一过程性评价,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计算机教学,不能完全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解决问题能力、接受新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等;第二激励性评价,适当的激励是学生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激励手段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多元化评价,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很多学生或许在计算机学习上存在一定不足,但是在其他方面却有突出成就,因此采用多元化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十分重要,我们采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借此起到促进学生最优发展的作用。
  结束语
  新时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基础教育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为了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在就业竞争中突显自身职业能力的显著优势,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地升级完善,和改革创新。
  (作者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的生物脱氮技术,其实质是氨的氧化与亚硝氮的还原相偶联。从生态因子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亚硝酸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子(生
探索了以苯酚、硼酸和多聚甲醛为原料的酯化氧化法合成水扬醛的工艺路线,根据反应特点,改进了酯化反应方式,采用了多聚甲醛气态解聚法作为羟甲基化反应的进料方式,探讨了羟甲基化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的合理运用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手段之一,运用"拆合、拼接"的灵活方式,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既是实际教学的需要,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随着建筑行业对于BIM应用的不断深化,如何解决BIM人才缺口,让BIM的教改方案更加符合实际,是作为人才输出的各高校在培养BIM技术应用型人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BIM的应
本文介绍了泡沫混凝土在芜湖星隆国际城工程中的 应用, 根据泡沫混凝土的施工特点, 从材料、 施工工艺、 技术 特性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泡沫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现行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明确土木工程是建筑、岩土、地下建筑、桥梁、隧道、道路、铁路、矿山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宽口径大土木专业对学生厚基础、强能
在人机交互中数据手套的引入,能够充分发挥手在交互过程中的自然性。介绍了数据手套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互的过程。在变电所培训系统中实现了基于5DT Data Glove 5的人机交互操作,并设计了数据手套校准函数和校准步骤,设计了在VRT场景中用手势进行漫游的程序,利用VRT SDK编制了获取数据手套传感器测量值的程序。上述方法对于其它虚拟系统引入数据手套的设计将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分析了会计信息的产权确认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论述了我国会计信息的产权确认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的现状;提出了处理好会计信息的产权确认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及加快产权
钢琴分级教学是国内音乐师范专业钢琴教学中较为"热门"的一种方法论和实践机制。从1997年国内第一篇相关论文的发表至今,相关研究论文的发展已有17年。笔者从研究综述的角度出
摘要:本文是初探微课在高校电子音乐MIDI课教学中的应用。用微课引导教学,合理的将微课运用到MIDI课教学中,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列举微课在高校电子音乐MIDI课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可行性,为高校音乐教育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电子音乐MIDI课;微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6-0064-01  教育信息化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