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曹禺创作的《雷雨》中,纵观鲁侍萍的整个人生悲剧,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理智和情感对她的双重绞杀。
关键词:曹禺;雷雨;侍萍;悲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316(2011)5-134-001
在曹禺创作的多幕话剧《雷雨》中,侍萍是沉默的。她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纵观鲁侍萍的整个人生悲剧,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理智和情感对她的双重绞杀。
一、纯真的恋情冲破了理智的禁锢
少女时代的侍萍,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却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并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有了两个儿子,这本是一桩冲破封建阶级意识的伟大爱情,是人性中对自由的超阶级的纯真情感的追求,侍萍沉迷其中,忽视了封建意识中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更无视传统道德中对未婚女子贞洁的严格要求。侍萍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奉献出一切,全然不顾这样的付出带来的后果,最后周朴园狠心地抛弃毁灭了她的爱情之梦,这段不顾理智的恋情也就此结束。
二、理智地嫁人带来了感情的重荷
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试图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清醒过来的侍萍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力,这场恋爱使侍萍受尽折磨,从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没有了爱情,剩下的就是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的现实,投水自尽未遂的她,为了孩子苟活了下来,先后嫁了两个她并不喜欢的男人,这种被迫选择的婚姻并没有使侍萍得到解脱,反而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她作为人的尊严。最后所嫁的人就是以吃喝玩乐为重的势利小人鲁贵,这样的结合显然是不幸福的。鲁贵非常鄙视鲁侍萍,对此侍萍除了默默地忍受,还能做什么呢?可这样的忍耐无疑又加重了她的心理负荷,在这桩没有丝毫爱情温暖的婚姻中,侍萍会更加怀念与周朴园一起度过的美好幸福的恋爱时光,以致面对三十年后的周朴园她还是旧情难忘。在记忆中的甜蜜爱情与现实婚姻的巨大落差中,侍萍饱受感情的煎熬,而这又是感情屈从于理智的巨大悲哀。
三、沉重的母爱违背了正常的伦理
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周萍、鲁大海、鲁四凤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兄妹,可面对长大成人的周萍,侍萍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不能畅抒郁结于心几十年的慈母情怀,看着生长在两个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和鲁大海之间必然存在的冲突,侍萍又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这样的悲剧已经让鲁侍萍难以承受,可命运之神还在步步紧逼,坚决不放过她,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女儿四凤与儿子周萍的乱伦恋爱令她猝不及防。
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的女人,鲁侍萍热烈地奉献于爱情,却惨遭遗弃,尽心经营家庭,却饱受凌辱;作为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她全心全意地指望儿女们能有一个幸福的将来,却被一场势不可当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在情感和理智的双重绞杀下,鲁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四、悲剧命运的平静回归
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所有人物塑造,作者对侍萍的塑造是最费苦心的。”他借用某种形式的循环证明着人面对命运的无能为力:梅妈是周公馆的女仆——她的女儿侍萍与周公馆的少爷相爱并生下两子——少爷残酷地抛弃了她——侍萍发誓绝不再让自己的女儿到有钱人家做女佣——但自己的女儿四凤偏偏又到了周公馆做起了女佣——周家的大公子周萍也爱上了四凤……面对自己无力对抗的现实,侍萍呼天抢地,谴责着命运的不公。
因此,有人说曹禺笔下的鲁侍萍恰好能说明作者的“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人生哲学。而曹禺本人却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所以说作者重视的是自然法则和现实的残酷,是对人在现实挤压下无路可走的境遇的悲叹。
然而在《雷雨》中侍萍虽然承认命运,却不屈服命运。她作为一个旧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她把她人生的悲剧全部归结为上天的安排,这并不难理解。然而她并不是一个苟活于世的女人。在周朴园抛弃她的时候,她想到的是自杀,用毁灭自己方式来抵抗命运的不公;当周朴园给她支票的时候,穷苦的她却把支票撕得粉碎,以此来证明自己做人的尊严;当她要带着女儿四凤回老家的时候,她要四凤对天发誓永远不再见周家的人,侍萍想要通过女儿的誓言来改变女儿的命运,不再让悲剧重演。侍萍不畏惧死亡,不爱慕金钱,生活的困苦和压抑,她都勇敢地承受着,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不再让她年轻时作的“孽”报应在她的孩子们身上。
尽管周萍、四凤的乱伦关系给鲁侍萍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她还是强忍着内心悲恸成全了他们。这种成全有太多的无奈和屈辱。这时的鲁侍萍看似已经顺从了命运的折磨,但是她还是在寻找着一线生机,这出自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希望瞒天过海,让一双儿女没有罪孽感的继续活下去。所以她对周萍和四凤说:“你们这次走,最好越走越远,不要回头。今天离开,你们无论生死,就永远不要见我了。”但是,悲剧还是以另一种形式发生了,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在戏的结尾,老仆人一再对鲁侍萍说:“这是没法子的事——可是您得哭哭。”可是侍萍却一直呆立在那里。也许这就是曹禺所要求的“节制”,收敛運蓄着自己的精力——才是潜藏在人物心中最内在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不需要爆发,平静反而更加有力。命运至此,人也只有回归平静。
关键词:曹禺;雷雨;侍萍;悲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316(2011)5-134-001
在曹禺创作的多幕话剧《雷雨》中,侍萍是沉默的。她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在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让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纵观鲁侍萍的整个人生悲剧,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理智和情感对她的双重绞杀。
一、纯真的恋情冲破了理智的禁锢
少女时代的侍萍,一个社会地位很低的人,却与周家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并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有了两个儿子,这本是一桩冲破封建阶级意识的伟大爱情,是人性中对自由的超阶级的纯真情感的追求,侍萍沉迷其中,忽视了封建意识中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更无视传统道德中对未婚女子贞洁的严格要求。侍萍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心爱的男人奉献出一切,全然不顾这样的付出带来的后果,最后周朴园狠心地抛弃毁灭了她的爱情之梦,这段不顾理智的恋情也就此结束。
二、理智地嫁人带来了感情的重荷
失贞的耻辱永远地葬送了侍萍试图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清醒过来的侍萍绝望于爱情,也失去了追求爱情的权力,这场恋爱使侍萍受尽折磨,从此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在人生的道路上艰难前行。没有了爱情,剩下的就是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的现实,投水自尽未遂的她,为了孩子苟活了下来,先后嫁了两个她并不喜欢的男人,这种被迫选择的婚姻并没有使侍萍得到解脱,反而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她作为人的尊严。最后所嫁的人就是以吃喝玩乐为重的势利小人鲁贵,这样的结合显然是不幸福的。鲁贵非常鄙视鲁侍萍,对此侍萍除了默默地忍受,还能做什么呢?可这样的忍耐无疑又加重了她的心理负荷,在这桩没有丝毫爱情温暖的婚姻中,侍萍会更加怀念与周朴园一起度过的美好幸福的恋爱时光,以致面对三十年后的周朴园她还是旧情难忘。在记忆中的甜蜜爱情与现实婚姻的巨大落差中,侍萍饱受感情的煎熬,而这又是感情屈从于理智的巨大悲哀。
三、沉重的母爱违背了正常的伦理
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周萍、鲁大海、鲁四凤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兄妹,可面对长大成人的周萍,侍萍却不能理直气壮地表明自己的身份,不能畅抒郁结于心几十年的慈母情怀,看着生长在两个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和鲁大海之间必然存在的冲突,侍萍又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这样的悲剧已经让鲁侍萍难以承受,可命运之神还在步步紧逼,坚决不放过她,向她追讨三十年前的“旧账”,女儿四凤与儿子周萍的乱伦恋爱令她猝不及防。
作为一个追求幸福的女人,鲁侍萍热烈地奉献于爱情,却惨遭遗弃,尽心经营家庭,却饱受凌辱;作为一个用心良苦的母亲,她全心全意地指望儿女们能有一个幸福的将来,却被一场势不可当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在情感和理智的双重绞杀下,鲁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四、悲剧命运的平静回归
在《雷雨》的创作过程中,“所有人物塑造,作者对侍萍的塑造是最费苦心的。”他借用某种形式的循环证明着人面对命运的无能为力:梅妈是周公馆的女仆——她的女儿侍萍与周公馆的少爷相爱并生下两子——少爷残酷地抛弃了她——侍萍发誓绝不再让自己的女儿到有钱人家做女佣——但自己的女儿四凤偏偏又到了周公馆做起了女佣——周家的大公子周萍也爱上了四凤……面对自己无力对抗的现实,侍萍呼天抢地,谴责着命运的不公。
因此,有人说曹禺笔下的鲁侍萍恰好能说明作者的“宿命论”和“因果报应”的人生哲学。而曹禺本人却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所以说作者重视的是自然法则和现实的残酷,是对人在现实挤压下无路可走的境遇的悲叹。
然而在《雷雨》中侍萍虽然承认命运,却不屈服命运。她作为一个旧社会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她把她人生的悲剧全部归结为上天的安排,这并不难理解。然而她并不是一个苟活于世的女人。在周朴园抛弃她的时候,她想到的是自杀,用毁灭自己方式来抵抗命运的不公;当周朴园给她支票的时候,穷苦的她却把支票撕得粉碎,以此来证明自己做人的尊严;当她要带着女儿四凤回老家的时候,她要四凤对天发誓永远不再见周家的人,侍萍想要通过女儿的誓言来改变女儿的命运,不再让悲剧重演。侍萍不畏惧死亡,不爱慕金钱,生活的困苦和压抑,她都勇敢地承受着,她唯一的希望就是不再让她年轻时作的“孽”报应在她的孩子们身上。
尽管周萍、四凤的乱伦关系给鲁侍萍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她还是强忍着内心悲恸成全了他们。这种成全有太多的无奈和屈辱。这时的鲁侍萍看似已经顺从了命运的折磨,但是她还是在寻找着一线生机,这出自于一个母亲的本能,她希望瞒天过海,让一双儿女没有罪孽感的继续活下去。所以她对周萍和四凤说:“你们这次走,最好越走越远,不要回头。今天离开,你们无论生死,就永远不要见我了。”但是,悲剧还是以另一种形式发生了,结局似乎早已注定。
在戏的结尾,老仆人一再对鲁侍萍说:“这是没法子的事——可是您得哭哭。”可是侍萍却一直呆立在那里。也许这就是曹禺所要求的“节制”,收敛運蓄着自己的精力——才是潜藏在人物心中最内在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不需要爆发,平静反而更加有力。命运至此,人也只有回归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