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乔纳斯·休斯作为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态理论和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学说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乔纳斯·休斯的绿色生产力发展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继承和发展,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形成,为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
关键词:乔纳森·休斯;绿色生产力;价值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54
乔纳斯·休斯作为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态理论和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学说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乔纳斯·休斯的绿色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相关理论的继承以及发展,它强调对环保的重视,传统生产力属于间断式发展,而绿色生产力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生产力更关注物质财富的生产与累积,而绿色生产力则在关注物质财富的同时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
1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阐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因此有部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等观点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理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针对这情况,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做出了三点解释。
1.1技术发展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
技术发展是生产发展的表现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乔纳森·休斯的观点认为,生产力到底是什么,马克思从来没有给出过具体化的定义,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其相关的观点提炼出生产力的具体内容,从其对劳动过程的描述中可以得治,生产力是由劳动力以及生产手段构成的。无论是劳动对象还是劳动工具,它们都是自然的产物,劳动对象如果不是从自然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就是经过劳动改造过的自然物;劳动工具既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一自然物为材质的经过加工得到的器具。在马克思的观点中,道路、工厂、河流、气候系统、物质系统、自然系统、生物系统等均可以被作为劳动工具使用。所以从以上内容来看,将技术发展当作生产力发展的观点是具有狭隘性的,劳动力与劳动工具的发展均属于技术发展的一部分,而技术则属于生产力中的一部分,除技术发展外,生产力发展还应当考虑到劳动力、生产工具、原材料等多个方面,生产技术可以在生产力没有发展的情况下得到提升;而生产力也可以在生产技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原材料减少导致的生产力降低。所以技术发展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二者不能够等同。
1.2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技术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乔纳森·休斯提出,技术发展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并不是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发生。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引发材料、燃料使用量的增多,继而引发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是有可能避免的。虽然新技术增加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潜在性,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与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从总体上来看,新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力是有所减少的。乔纳森·休斯提出,技术的更新与变革虽然不能够在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但是如果技术在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态产生一定的效应,那么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这种破坏就可以被抵消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资源量不变的基础上,新技术能够生产出数量更多的产品,甚至在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1.3环境的恶化与马克思提出的技术发展观点之间也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乔纳森·休斯认为,没有统一化的标准规定技术的发展,单单就技术来说,既有能够造成生态破坏的技术,也有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因此不能将生态环境遭受到的破坏归咎于技术发展。如果想改善生态环境,应当关注技术的类型而不是技术发展。马克思并没有说明技术从不同的路径进行发展,他的观点并不能够解释技术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发生革命性改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乔纳森·休斯将其总结为革命性效应。
2乔纳森·休斯对绿色生产力的原则界定
2.1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原则
绿色生产力发展要坚持社会原则,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最基本原则。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时,应当全面考虑社会当前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社会发展需求,保证人类能够长久的生存、发展并延续下去。人类在完善自身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同时,要充分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考虑到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存储现状,同时也要认识到可再生能源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是如果人类的开采与使用量超过了自然的承载力与再生率,可再生能源也會面临枯竭的困境。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污染的加剧会直接对人类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适量适度原则,创新技术形式,利用技术提高生产中对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减少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兼顾自身与自然的发展、兼顾当代以及后代人的发展、兼顾不同种族、国家、地区人们的发展。
2.2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和谐发展原则
乔纳森·休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三点,第一是生态依赖,即人类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都需要依靠自然来完成,离开自然人类是无法开展各项活动的,人类生活环境所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会对人类的现实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具有因果性质的。第二是生态影响,即人类有意或无意做出的行为都会对自然环境、自然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是生态包含,即人类属于自然,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乔纳森·休斯的这些观点与马克思是一致的,由于人类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绿色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和谐发展原则,尊重自然,以端正的态度对待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共生共荣。 2.3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原则
社会发生变革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是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力的水平达到了某种程度时,新的社会形势就有可能诞生,旧社会形势中存在制度、文化、思想等会被心的生产力水平而破坏,这是促动效应与破坏效应的体现。在绿色生产力中,技术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而它自身是不能够对自然的阈值进行突破的。生态问题所表现出的并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深层的反映出了社会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当绿色生产力得以发展,绿色技术进一步革新时,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乃至整体的社会結构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实现革命性的进步与发展。资本主义就是依靠生产力以及科技发展而得以产生与成长的,而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再次推动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绿色生产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社会对绿色生产力的推动以及绿色技术的选择受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的影响极大,因此只有坚持革命性原则,对社会制度以及世界观等进行适当的革新,才能够让人类充分意识到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性,从而将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的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的重点,加强绿色技术体系的建设。
3乔纳森·休斯绿色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3.1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绿色生产力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以及发展。从总体上来分析,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目的也是创造财富,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发展是具有一致性的,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是通过改造自然的方式实现对财富的创造,而绿色生产力在兼顾人与自然的基础上实现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相比之下,绿色生产力具有辩证性。从内容上来说,绿色生产力强调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力之间的结合,将“绿色”作为发展的重点,保证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能够达成一致。
3.2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形成
乔纳森·休斯以马克思主自然观为基础,提出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原则,即生态依赖、生态影响以及生态包含。强调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产、生存活动是无法离开自然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试图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因此和谐共生的观念得以提出并发展。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观念的提出就是在发展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这一观念支持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力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3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把对环境的保护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和价值观的高度,彰显了我国在对待全球面临生态危机上的态度。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还关系着社会文明的前进。乔纳森·休斯对生态生产力的研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方世南.论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J].思想理论研究,2016,(5).
[3]李霞.乔纳森·休斯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探析[J].人民论坛,2013,(1).
[4]蔡华杰.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辩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
[5]铁省林.人是依赖自然的——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捍卫和建构[J].东岳论丛,2014,(08).
关键词:乔纳森·休斯;绿色生产力;价值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3.054
乔纳斯·休斯作为英国生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生态理论和关于生产力理论的学说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乔纳斯·休斯的绿色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相关理论的继承以及发展,它强调对环保的重视,传统生产力属于间断式发展,而绿色生产力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生产力更关注物质财富的生产与累积,而绿色生产力则在关注物质财富的同时注重精神财富的创造。
1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阐释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生产劳动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因此有部分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生产力等观点产生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理论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针对这情况,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做出了三点解释。
1.1技术发展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
技术发展是生产发展的表现之一,但是并不意味着技术的发展一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乔纳森·休斯的观点认为,生产力到底是什么,马克思从来没有给出过具体化的定义,但是可以通过分析其相关的观点提炼出生产力的具体内容,从其对劳动过程的描述中可以得治,生产力是由劳动力以及生产手段构成的。无论是劳动对象还是劳动工具,它们都是自然的产物,劳动对象如果不是从自然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就是经过劳动改造过的自然物;劳动工具既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一自然物为材质的经过加工得到的器具。在马克思的观点中,道路、工厂、河流、气候系统、物质系统、自然系统、生物系统等均可以被作为劳动工具使用。所以从以上内容来看,将技术发展当作生产力发展的观点是具有狭隘性的,劳动力与劳动工具的发展均属于技术发展的一部分,而技术则属于生产力中的一部分,除技术发展外,生产力发展还应当考虑到劳动力、生产工具、原材料等多个方面,生产技术可以在生产力没有发展的情况下得到提升;而生产力也可以在生产技术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原材料减少导致的生产力降低。所以技术发展仅仅是生产力发展的一部分,二者不能够等同。
1.2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生态环境的恶化与技术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乔纳森·休斯提出,技术发展有可能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并不是必然会导致问题的发生。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引发材料、燃料使用量的增多,继而引发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但是这一问题是有可能避免的。虽然新技术增加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的潜在性,然而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与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从总体上来看,新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力是有所减少的。乔纳森·休斯提出,技术的更新与变革虽然不能够在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但是如果技术在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态产生一定的效应,那么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时,这种破坏就可以被抵消一部分,也就是说,在资源量不变的基础上,新技术能够生产出数量更多的产品,甚至在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也能够生产出大量的产品。
1.3环境的恶化与马克思提出的技术发展观点之间也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乔纳森·休斯认为,没有统一化的标准规定技术的发展,单单就技术来说,既有能够造成生态破坏的技术,也有能够改善生态环境的技术,因此不能将生态环境遭受到的破坏归咎于技术发展。如果想改善生态环境,应当关注技术的类型而不是技术发展。马克思并没有说明技术从不同的路径进行发展,他的观点并不能够解释技术与生态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社会发生革命性改变的前提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乔纳森·休斯将其总结为革命性效应。
2乔纳森·休斯对绿色生产力的原则界定
2.1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原则
绿色生产力发展要坚持社会原则,即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问题的最基本原则。人类在对自然进行改造时,应当全面考虑社会当前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社会发展需求,保证人类能够长久的生存、发展并延续下去。人类在完善自身的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同时,要充分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考虑到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存储现状,同时也要认识到可再生能源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是如果人类的开采与使用量超过了自然的承载力与再生率,可再生能源也會面临枯竭的困境。生态环境破坏以及污染的加剧会直接对人类产生不可估量的伤害,因此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适量适度原则,创新技术形式,利用技术提高生产中对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减少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影响。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人们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兼顾自身与自然的发展、兼顾当代以及后代人的发展、兼顾不同种族、国家、地区人们的发展。
2.2绿色生产力发展的和谐发展原则
乔纳森·休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总结为三点,第一是生态依赖,即人类所有的生产、生活活动都需要依靠自然来完成,离开自然人类是无法开展各项活动的,人类生活环境所表现出的自然特征会对人类的现实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具有因果性质的。第二是生态影响,即人类有意或无意做出的行为都会对自然环境、自然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三是生态包含,即人类属于自然,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乔纳森·休斯的这些观点与马克思是一致的,由于人类和自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绿色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和谐发展原则,尊重自然,以端正的态度对待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关系,共生共荣。 2.3绿色生产力发展的革命性原则
社会发生变革的基础与前提条件是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力的水平达到了某种程度时,新的社会形势就有可能诞生,旧社会形势中存在制度、文化、思想等会被心的生产力水平而破坏,这是促动效应与破坏效应的体现。在绿色生产力中,技术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而它自身是不能够对自然的阈值进行突破的。生态问题所表现出的并不只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深层的反映出了社会发展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当绿色生产力得以发展,绿色技术进一步革新时,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乃至整体的社会結构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实现革命性的进步与发展。资本主义就是依靠生产力以及科技发展而得以产生与成长的,而同时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再次推动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绿色生产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社会对绿色生产力的推动以及绿色技术的选择受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的影响极大,因此只有坚持革命性原则,对社会制度以及世界观等进行适当的革新,才能够让人类充分意识到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性,从而将绿色生产、绿色技术的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的重点,加强绿色技术体系的建设。
3乔纳森·休斯绿色生产力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3.1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绿色生产力以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继承以及发展。从总体上来分析,绿色生产力的发展目的也是创造财富,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发展是具有一致性的,传统意义上的生产力是通过改造自然的方式实现对财富的创造,而绿色生产力在兼顾人与自然的基础上实现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相比之下,绿色生产力具有辩证性。从内容上来说,绿色生产力强调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以及劳动力之间的结合,将“绿色”作为发展的重点,保证市场需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能够达成一致。
3.2推动了人与自然和谐观念的形成
乔纳森·休斯以马克思主自然观为基础,提出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三个原则,即生态依赖、生态影响以及生态包含。强调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产、生存活动是无法离开自然进行的,人与自然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关注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试图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因此和谐共生的观念得以提出并发展。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观念的提出就是在发展并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这一观念支持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力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3.3对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南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把对环境的保护上升到文明的高度和价值观的高度,彰显了我国在对待全球面临生态危机上的态度。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也关系着我国的治理环境污染的效率,还关系着社会文明的前进。乔纳森·休斯对生态生产力的研究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方世南.论绿色发展理念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J].思想理论研究,2016,(5).
[3]李霞.乔纳森·休斯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探析[J].人民论坛,2013,(1).
[4]蔡华杰.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辩护[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2).
[5]铁省林.人是依赖自然的——乔纳森·休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捍卫和建构[J].东岳论丛,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