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文化的空前发展,在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背景下,网络翻译批评作为一种全新的翻译批评形式出现。在网络时代,读者借助网络所提供的便利空间和渠道,自主选择所接收的信息,因而,批评内容出现了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文章在着重探讨网络翻译批评的类型、积极意义以及局限性的同时,总结翻译批评主体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网络翻译批评 积极意义 局限性 素质
网络批评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文化的广泛性使网络翻译批评应运而生。所谓翻译批评,就是以翻译作品、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为评价对象的理解翻译与评价翻译,是建立在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的评价行为。翻译批评的开展依赖并取决于相关的理论和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翻译批评依据批评主体的身份划分,可分为读者批评、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网络翻译批评就是以读者为主体的翻译批评。
网络翻译批评就其形式而言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引导讨论型,主要是有关出版社或图书销售网在其网站开辟的翻译图书评论区内转载选自报刊杂志的某篇评论文章,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在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出版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家出版社,都在自己的网站上设有翻译图书评论区,如译林出版社在其“译林网”上,设有“翻译在线”和“译林图书评论”等。第二种类型是主题探讨型,主要是以某部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的翻译作品或在读者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的外国作家为中心。读者通过网络自动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俱乐部的松散圈子,就某部翻译作品或某位外国作家展开探讨。第三种类型是私语批评型,这类的批评文字常见于个人开设的网页,在所谓的“网上日记”中,读者发表个人的阅读感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对文学翻译作品的的阅读、理解与评论。第四种类型是流散型批评,主要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没有固定的主题,大多是对某部翻译作品或某位外国作家整体性的肯定或否定,少有深入的探讨。
在上文中,我们对网络翻译批评的各种类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探讨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以及其局限性。首先,批评的广泛性有助于促进更多的读者关心与理解翻译。我们都知道,翻译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广泛地进行着,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历史上却很少得到世人的关注。随着互联网介入到普遍民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网络的便捷条件,一些读者对于翻译展开的评论或对某些畅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激烈批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关注翻译,认识翻译,思考翻译。
其次,批评的不拘一格有助于丰富翻译批评的形式,作为学术型翻译批评的有益补充。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只关注网络翻译批评具有从众性、缺乏科学性消极的方面,却忽视了读者的积极参与,发表自己意见、观点的行为本身就是读者负责人的表现。在网上的批评中,我们既可见到说理充分的长篇大论,又有大量的一针见血的短小“酷评”;既有对译文质量的分析对比,也有对翻译态度的道德评判。应该说,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虽然有的过于尖锐,甚至过于情绪化,观点偏激,但从根本上看,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是对翻译批评的有效形式的丰富与补充。
最后,批评的互动性是出版者、译者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得以实现,有助于拓展翻译的可能性,提高翻译的质量。在以往的翻译批评中,由于有关报刊杂志所提供的交流空间有限,普通读者很难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少有机会和出版社与译者直接交流与探讨。而互联网所开拓的广阔的空间则为出版者、译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网络批评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批评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一方面,网络批评跟风现象比较突出。许多读者在看了别人的评论后不假思索就盲目跟风。缺乏深刻的的思考,从而翻译批评的内容就缺乏客观性、深刻性,批评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网络翻译批评中有时出现一些粗俗、不文明的语言。真正的翻译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针对译文所提的意见和看法。由于网络的虚拟化特点,在方便读者评论的同时,一些以恶评为代表的不良评论风气也随之产生。
在分析了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之后,在这里有必要探讨翻译批评主体所应具有的素质。在《翻译批评导论》中,杨晓荣把翻译批评主体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归纳为四个方面:1.思想道德修养,指翻译批评主体应有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和严谨的态度;2.语言文学修养,包括对语言、文学有敏锐、准确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积累;3.理论修养,包括哲学、相关学科理论和翻译理论;4.知识储备。其中,第一点涉及批评者的主观态度,另外三点涉及批评者的客观技能,分别就语言、理论和语言外知识三个层面对翻译批评者的素质提出要求。
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对于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网络翻译批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对于网络翻译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因而如何认识网络翻译批评,适应时代的变化,改变批评策略,克服网络翻译批评的弊端,有效利用网络开展翻译批评,引导翻译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将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许钧,高方.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杨占河.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09(6).
[4]褚洋洋,田翠芸.界壳理论下网络翻译批评理论构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5(15).
【关键词】网络翻译批评 积极意义 局限性 素质
网络批评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文化的广泛性使网络翻译批评应运而生。所谓翻译批评,就是以翻译作品、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为评价对象的理解翻译与评价翻译,是建立在理解和对话的基础上的评价行为。翻译批评的开展依赖并取决于相关的理论和一定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翻译批评依据批评主体的身份划分,可分为读者批评、译者批评和专家批评。网络翻译批评就是以读者为主体的翻译批评。
网络翻译批评就其形式而言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引导讨论型,主要是有关出版社或图书销售网在其网站开辟的翻译图书评论区内转载选自报刊杂志的某篇评论文章,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目前在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出版方面比较有影响的几家出版社,都在自己的网站上设有翻译图书评论区,如译林出版社在其“译林网”上,设有“翻译在线”和“译林图书评论”等。第二种类型是主题探讨型,主要是以某部在社会中产生了巨大反响的翻译作品或在读者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的外国作家为中心。读者通过网络自动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俱乐部的松散圈子,就某部翻译作品或某位外国作家展开探讨。第三种类型是私语批评型,这类的批评文字常见于个人开设的网页,在所谓的“网上日记”中,读者发表个人的阅读感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对文学翻译作品的的阅读、理解与评论。第四种类型是流散型批评,主要以聊天的形式展开,没有固定的主题,大多是对某部翻译作品或某位外国作家整体性的肯定或否定,少有深入的探讨。
在上文中,我们对网络翻译批评的各种类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探讨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以及其局限性。首先,批评的广泛性有助于促进更多的读者关心与理解翻译。我们都知道,翻译活动在人类的文化交流中一直在广泛地进行着,并且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历史上却很少得到世人的关注。随着互联网介入到普遍民众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借助网络的便捷条件,一些读者对于翻译展开的评论或对某些畅销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激烈批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去关注翻译,认识翻译,思考翻译。
其次,批评的不拘一格有助于丰富翻译批评的形式,作为学术型翻译批评的有益补充。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只关注网络翻译批评具有从众性、缺乏科学性消极的方面,却忽视了读者的积极参与,发表自己意见、观点的行为本身就是读者负责人的表现。在网上的批评中,我们既可见到说理充分的长篇大论,又有大量的一针见血的短小“酷评”;既有对译文质量的分析对比,也有对翻译态度的道德评判。应该说,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虽然有的过于尖锐,甚至过于情绪化,观点偏激,但从根本上看,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是对翻译批评的有效形式的丰富与补充。
最后,批评的互动性是出版者、译者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得以实现,有助于拓展翻译的可能性,提高翻译的质量。在以往的翻译批评中,由于有关报刊杂志所提供的交流空间有限,普通读者很难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少有机会和出版社与译者直接交流与探讨。而互联网所开拓的广阔的空间则为出版者、译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网络批评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批评也有着与生俱来的局限。一方面,网络批评跟风现象比较突出。许多读者在看了别人的评论后不假思索就盲目跟风。缺乏深刻的的思考,从而翻译批评的内容就缺乏客观性、深刻性,批评的质量也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网络翻译批评中有时出现一些粗俗、不文明的语言。真正的翻译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针对译文所提的意见和看法。由于网络的虚拟化特点,在方便读者评论的同时,一些以恶评为代表的不良评论风气也随之产生。
在分析了网络翻译批评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之后,在这里有必要探讨翻译批评主体所应具有的素质。在《翻译批评导论》中,杨晓荣把翻译批评主体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归纳为四个方面:1.思想道德修养,指翻译批评主体应有实事求是、与人为善和严谨的态度;2.语言文学修养,包括对语言、文学有敏锐、准确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及有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积累;3.理论修养,包括哲学、相关学科理论和翻译理论;4.知识储备。其中,第一点涉及批评者的主观态度,另外三点涉及批评者的客观技能,分别就语言、理论和语言外知识三个层面对翻译批评者的素质提出要求。
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对于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网络翻译批评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对于网络翻译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因而如何认识网络翻译批评,适应时代的变化,改变批评策略,克服网络翻译批评的弊端,有效利用网络开展翻译批评,引导翻译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将成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领域。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许钧,高方.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
[3]杨占河.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09(6).
[4]褚洋洋,田翠芸.界壳理论下网络翻译批评理论构建[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