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颈椎病 牵引治疗 短杠杆微调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性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系列病症,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因第三至第七颈椎活动较频繁,活动幅度较大,故颈椎病多发生在第三至第七颈椎。动态力平衡失调是其基本特征。治疗上以保守疗法为主,若压迫症状明显加重或压迫到脊髓,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保守疗法中推拿和牵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十余年临床工作中用到多种牵引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掌握其特点灵活运用,在处理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时选择好适应症,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笔者的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1 牵引椅悬吊牵引法
此法简单易行,据条件不同可有手动牵引椅和电脑牵引椅等不同器械,牵引重量可用一定量的重物或弹簧控制,或用电脑控制。悬吊牵引时间约为10-30分钟,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增大颈椎椎间隙,有助于纠正颈部解剖位置异常,缓解压迫症状。多在施行推拿治疗前后作辅助治疗,也可用于颈椎病轻症患者单独行牵引治疗,能改善颈椎关节失稳定性状态。牵引椅治疗牵引重量稳定,持续牵引时间长,但灵活性不足,不能根据症状灵活改变,治疗方法单一,与推拿治疗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临床起效慢,效果不甚理想。
2 卧位牵引状态下瞬间加力法
此法是在推拿放松颈肩部肌肉韧带的基础上再行牵引手法治疗。平卧位或仰卧位,由一名助手扣按住患者双肩向下用力,术者立于患者头前,一手托住患者枕部,一手托住下颌,用力牵拉,感觉椎间隙拉开之后。再突然加力拔伸一下,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此法可根据术者手下的感觉,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随时调整拔伸力度,根据术者临床经验,可灵活掌握。在拔伸牵引加上瞬间顿挫力的作用下,能把患者紧张痉挛的韧带肌肉拉伸拉长,把错位嵌顿的椎间小关节整复到正常位置,作用力度大刺激强,临床效果显著。但正是由于其力度大,刺激强,一旦操作不当,易引发损伤反应,轻者损伤肌肉韧带损伤,导致疼痛加重,重者危及生命。对初学者来说。瞬间发力的拔伸力度及技巧不易控制。另外由于拔伸是沿颈椎纵轴方向发力,力点不集中,无法使作用力准确作用在病变关节上,这也会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3 短杠杆整脊手法
整脊手法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治疗脊柱疾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是在中医传统伤科理筋整复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发展起来的新的治疗手段。
整脊手法其核心就是短杠杆微调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患者俯卧位,头伸出床头向下低头,用下巴枕住床头边,利用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起到自然牵引的作用,术者检查其棘突偏歪及椎间隙改变的异常病症,然后令患者头部歪向健侧,头转向患侧,术者一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一手顶住其下位颈椎横突,两手十字交叉用力,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同法再操其上位颈椎。本法直接在错位颈椎上整复关节,不影响附近关节,通过患者头部重量的自然牵引作用,能有效降低关节摩擦阻力,增大椎间隙。施术力量能集中在发病部位上,不需要通过其他关节传递力量,没有额外损耗。但本法对操作者技巧性要求较高,而且要求术者拇指力量较强。因短杠杆整脊疗法发力的力臂短,为达到一定量的作用力。必须增大力度,也就是增强拇指力量,这对术者自身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长期应用短杠杆疗法术者拇指易发生劳损,产生腱鞘炎。
4 牵引旋转扳法
此法也是在放松颈肩部肌肉韧带的情况下,再行牵引手法治疗。患者平卧位,术者以治疗巾束成带状围住患者颈部,两手抓住左右两端提起,以治疗巾托住患者枕部及下颌,并向前略偏上牵拉拔伸片刻,手下感觉到椎间关节放松间隙增大为度,然后将患者头部歪向健侧,头转向患侧,转动其头部到最大限度后再瞬间加力,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即可达到关节整复。根据患者颈椎病发病部位不同,病位偏下颈段者,颈椎偏斜角度可略小,偏上颈段者偏斜角度则加大,以便使病变部位椎间隙达到最大,关节内阻力尽可能减小。此时施行颈椎旋转扳法,其作用力通过颈椎脊柱长轴由上而下传递,在病变部位成角处应力最为集中,临床整复效果较好。
此法通过治疗巾牵引头部实施扳法,力度刚柔相济,瞬间加力产生的顿挫力有回弹空间,不容易发生过度伤害,因此本法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
5 体会
颈椎病是颈椎椎体、椎间盘、黄韧带等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或炎性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病症。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不一致,有临床表现较重而影像检查压迫指征不明显者,也有检查发现增生突出物较大且有明显压迫指征而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压迫刺激并产生相应部炎性反应是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炎性反应的程度与症状的轻重程度是一致的。
从治疗角度来说,减轻并消除其压迫刺激或减轻并消除其炎性反应均能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牵引疗法能有效增大椎间隙,增加堆管腔有效空间,减轻压迫症状,压迫程度减轻后局部肌肉韧带的痉挛就能缓解,压迫刺激造成的炎性反应也可以改善。在此基础上再行扳法调理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关节的动态力平衡状态。而纠正力平衡的扳法本身对身体也是一种良性刺激。这种良性刺激的调理作用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改善肌肉韧带痉挛症状及炎性反应。
本文所述四种牵引及颈椎病扳法在操作上各有特点,而原理上稍有区别,但是临床效果相近,都能达到增大椎间隙,调理椎间关节紊乱的作用,是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运用中,术者可根据自身素质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手法灵活掌握。手法选择得当则术者能得心应手,患者感觉舒适,治疗效果显著,如此则能综合提高患者满意度。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性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的一系列病症,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因第三至第七颈椎活动较频繁,活动幅度较大,故颈椎病多发生在第三至第七颈椎。动态力平衡失调是其基本特征。治疗上以保守疗法为主,若压迫症状明显加重或压迫到脊髓,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而保守疗法中推拿和牵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十余年临床工作中用到多种牵引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掌握其特点灵活运用,在处理复杂多变的临床症状时选择好适应症,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笔者的运用体会介绍如下:
1 牵引椅悬吊牵引法
此法简单易行,据条件不同可有手动牵引椅和电脑牵引椅等不同器械,牵引重量可用一定量的重物或弹簧控制,或用电脑控制。悬吊牵引时间约为10-30分钟,能有效缓解颈部肌肉痉挛,增大颈椎椎间隙,有助于纠正颈部解剖位置异常,缓解压迫症状。多在施行推拿治疗前后作辅助治疗,也可用于颈椎病轻症患者单独行牵引治疗,能改善颈椎关节失稳定性状态。牵引椅治疗牵引重量稳定,持续牵引时间长,但灵活性不足,不能根据症状灵活改变,治疗方法单一,与推拿治疗不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临床起效慢,效果不甚理想。
2 卧位牵引状态下瞬间加力法
此法是在推拿放松颈肩部肌肉韧带的基础上再行牵引手法治疗。平卧位或仰卧位,由一名助手扣按住患者双肩向下用力,术者立于患者头前,一手托住患者枕部,一手托住下颌,用力牵拉,感觉椎间隙拉开之后。再突然加力拔伸一下,可听到关节弹响声。此法可根据术者手下的感觉,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随时调整拔伸力度,根据术者临床经验,可灵活掌握。在拔伸牵引加上瞬间顿挫力的作用下,能把患者紧张痉挛的韧带肌肉拉伸拉长,把错位嵌顿的椎间小关节整复到正常位置,作用力度大刺激强,临床效果显著。但正是由于其力度大,刺激强,一旦操作不当,易引发损伤反应,轻者损伤肌肉韧带损伤,导致疼痛加重,重者危及生命。对初学者来说。瞬间发力的拔伸力度及技巧不易控制。另外由于拔伸是沿颈椎纵轴方向发力,力点不集中,无法使作用力准确作用在病变关节上,这也会对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
3 短杠杆整脊手法
整脊手法是近些年比较流行的治疗脊柱疾病的新理论新方法。是在中医传统伤科理筋整复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等发展起来的新的治疗手段。
整脊手法其核心就是短杠杆微调手法。具体操作如下:
患者俯卧位,头伸出床头向下低头,用下巴枕住床头边,利用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起到自然牵引的作用,术者检查其棘突偏歪及椎间隙改变的异常病症,然后令患者头部歪向健侧,头转向患侧,术者一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一手顶住其下位颈椎横突,两手十字交叉用力,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同法再操其上位颈椎。本法直接在错位颈椎上整复关节,不影响附近关节,通过患者头部重量的自然牵引作用,能有效降低关节摩擦阻力,增大椎间隙。施术力量能集中在发病部位上,不需要通过其他关节传递力量,没有额外损耗。但本法对操作者技巧性要求较高,而且要求术者拇指力量较强。因短杠杆整脊疗法发力的力臂短,为达到一定量的作用力。必须增大力度,也就是增强拇指力量,这对术者自身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长期应用短杠杆疗法术者拇指易发生劳损,产生腱鞘炎。
4 牵引旋转扳法
此法也是在放松颈肩部肌肉韧带的情况下,再行牵引手法治疗。患者平卧位,术者以治疗巾束成带状围住患者颈部,两手抓住左右两端提起,以治疗巾托住患者枕部及下颌,并向前略偏上牵拉拔伸片刻,手下感觉到椎间关节放松间隙增大为度,然后将患者头部歪向健侧,头转向患侧,转动其头部到最大限度后再瞬间加力,可听到关节弹响声,即可达到关节整复。根据患者颈椎病发病部位不同,病位偏下颈段者,颈椎偏斜角度可略小,偏上颈段者偏斜角度则加大,以便使病变部位椎间隙达到最大,关节内阻力尽可能减小。此时施行颈椎旋转扳法,其作用力通过颈椎脊柱长轴由上而下传递,在病变部位成角处应力最为集中,临床整复效果较好。
此法通过治疗巾牵引头部实施扳法,力度刚柔相济,瞬间加力产生的顿挫力有回弹空间,不容易发生过度伤害,因此本法相对来说安全性更高。
5 体会
颈椎病是颈椎椎体、椎间盘、黄韧带等组织发生病理变化压迫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或炎性反应而表现出来的临床病症。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影像学检查与临床症状不一致,有临床表现较重而影像检查压迫指征不明显者,也有检查发现增生突出物较大且有明显压迫指征而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情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压迫刺激并产生相应部炎性反应是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炎性反应的程度与症状的轻重程度是一致的。
从治疗角度来说,减轻并消除其压迫刺激或减轻并消除其炎性反应均能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牵引疗法能有效增大椎间隙,增加堆管腔有效空间,减轻压迫症状,压迫程度减轻后局部肌肉韧带的痉挛就能缓解,压迫刺激造成的炎性反应也可以改善。在此基础上再行扳法调理椎间小关节紊乱,恢复关节的动态力平衡状态。而纠正力平衡的扳法本身对身体也是一种良性刺激。这种良性刺激的调理作用能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作用改善肌肉韧带痉挛症状及炎性反应。
本文所述四种牵引及颈椎病扳法在操作上各有特点,而原理上稍有区别,但是临床效果相近,都能达到增大椎间隙,调理椎间关节紊乱的作用,是非手术疗法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运用中,术者可根据自身素质和临床经验结合患者临床症状选择适当的手法灵活掌握。手法选择得当则术者能得心应手,患者感觉舒适,治疗效果显著,如此则能综合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