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新型的语文课,它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调查、实验、观察、交流、协作等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综合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的学习内容,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在农村中学,这一全新的“板块”常常遭到学生的“冷遇”,教师应如何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导好航,引领学生不断地在其中寻幽探胜,欣赏到最美好的景致,并尽兴而归呢?
一、自主学习,增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综合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先行官。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如何认真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兴趣,就成为教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针对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用各种竞赛、表演和辩论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为了获胜,不能等着教师来宣布答案,必须在课后自己想办法搜集资料,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如在学完了《奇妙的克隆》之后,我就让学生针对“克隆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就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是唇枪舌剑,最后还把结论上升到了伦理道德以及环保等高度,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把握方向,指导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教师不可包办代替,但是教师对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有必要给予指导,提供支持。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做出选择。比如,可以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主题和建议,让学生讨论、研究,或者提供一份“菜单”,供学生选择,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参谋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每一个步骤,把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组织《莲文化的魅力》这一活动时,学生找来大量有关莲花的诗歌、歌曲、散文、故事、对联、图片、影像……还带来了许多他们自认为是能代表莲的东西,如莲花、莲叶、莲藕、莲座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把材料分类型整理,即借助欣赏影片和图片以及学生带来的相关资料来赏莲,用画笔来绘莲,用诗词歌赋和对联来颂莲;二是以歌曲《采莲曲》为主题音乐,以情景剧的形式来赏莲、绘莲、颂莲。无论学生采用了哪种建议,实施起来都会感到有趣。
三、大胆放手,降低控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也就是说,教师充当的是“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的角色。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低控制度”,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放飞思绪,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干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在一项关于老照片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可以对老照片进行描述,还可以着重谈老照片对于他们的意义。对于学生的选择,教师不能过多地指手画脚。
2.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例如,“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的“多角度看母爱”这个话题,其“对话”过程就应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具有建设性和多元性。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可以有异彩纷呈的见解和表达的。意识到理论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见识、促进自己认知的发展,这是一种远景意义上的收获。
四、适应差异,关注个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更需要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由于学生以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关注伊拉克战争”这一主题,学生选择的关注点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关注“武器性能”,有的关注“战争的危害性”,有的关注“战争背后的政治”等。即便是同一个关注点,是侧重知识的学习,还是侧重态度、情感的养成,也都需因人、因境而定。况且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还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对学习组织内容的偏好等。
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拓展领域,加强合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农村中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涵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将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要完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我在初二第二学期开展了以“当前社会用语的现状分析及纠错对策”为题的研究性学习,具体操作时按以下步骤进行:1.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走到街上,深入单位去调查“社会用语”的情况,收集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有关“社会用语”的方针、政策及规定。2.对“社会用语”情况加以归类整理,并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性。3.设计出“纠错对策”,并放到典型单位中去做实验性尝试。4.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遗余力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工作认真、有效地开展下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自由的、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学,积极地学,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正确“导航”下,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由寒冬走向春天,带给学生一片美好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薛辉,薛彦华.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03(10).
[3]吕达.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J].人民教育,2001(6).
(责任编辑 刘宇帆)
一、自主学习,增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综合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先行官。语文学习兴趣是个体力求接触、认识、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和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如何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特点,如何认真研究、培养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兴趣,就成为教师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前提。
针对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用各种竞赛、表演和辩论赛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为了获胜,不能等着教师来宣布答案,必须在课后自己想办法搜集资料,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如在学完了《奇妙的克隆》之后,我就让学生针对“克隆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辩论。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就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是唇枪舌剑,最后还把结论上升到了伦理道德以及环保等高度,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二、把握方向,指导活动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教师不可包办代替,但是教师对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活动有必要给予指导,提供支持。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做出选择。比如,可以提出一些框架性的学习主题和建议,让学生讨论、研究,或者提供一份“菜单”,供学生选择,形成具体的实施计划、方案。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参谋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巧妙设计每一个步骤,把材料加以整合。比如,在组织《莲文化的魅力》这一活动时,学生找来大量有关莲花的诗歌、歌曲、散文、故事、对联、图片、影像……还带来了许多他们自认为是能代表莲的东西,如莲花、莲叶、莲藕、莲座等。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把材料分类型整理,即借助欣赏影片和图片以及学生带来的相关资料来赏莲,用画笔来绘莲,用诗词歌赋和对联来颂莲;二是以歌曲《采莲曲》为主题音乐,以情景剧的形式来赏莲、绘莲、颂莲。无论学生采用了哪种建议,实施起来都会感到有趣。
三、大胆放手,降低控制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也就是说,教师充当的是“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的角色。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低控制度”,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放飞思绪,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不干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在一项关于老照片的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可以讲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也可以对老照片进行描述,还可以着重谈老照片对于他们的意义。对于学生的选择,教师不能过多地指手画脚。
2.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例如,“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的“多角度看母爱”这个话题,其“对话”过程就应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具有建设性和多元性。在这个探索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白,我们是可以有异彩纷呈的见解和表达的。意识到理论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见识、促进自己认知的发展,这是一种远景意义上的收获。
四、适应差异,关注个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更需要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由于学生以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比如,八年级上册的第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关注伊拉克战争”这一主题,学生选择的关注点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关注“武器性能”,有的关注“战争的危害性”,有的关注“战争背后的政治”等。即便是同一个关注点,是侧重知识的学习,还是侧重态度、情感的养成,也都需因人、因境而定。况且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还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对学习组织内容的偏好等。
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拓展领域,加强合作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农村中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涵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家乡风俗、历史演变、姓氏探究、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将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
要完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还需要加强多方面的合作。因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与学生一起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气氛,提供良好的条件。如我在初二第二学期开展了以“当前社会用语的现状分析及纠错对策”为题的研究性学习,具体操作时按以下步骤进行:1.开展社会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走到街上,深入单位去调查“社会用语”的情况,收集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有关“社会用语”的方针、政策及规定。2.对“社会用语”情况加以归类整理,并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指出其危害性。3.设计出“纠错对策”,并放到典型单位中去做实验性尝试。4.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不遗余力地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工作认真、有效地开展下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一个广阔的、自由的、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地学,积极地学,全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相信,在广大语文教师的正确“导航”下,农村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将由寒冬走向春天,带给学生一片美好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薛辉,薛彦华.试析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J].中学语文教学,2003(10).
[3]吕达.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J].人民教育,2001(6).
(责任编辑 刘宇帆)